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08《史記》卷四〈周本紀〉48: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後無人祭祀!

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至犬戎敗幽王,周乃東徙于洛邑。所謂「周公葬於畢」,畢在鎬東南杜中。秦滅周。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

對於周王朝的歷史,司馬遷最後給了兩點的補充:

其一,司馬遷那個時代的學者都說周武王討伐紂王後,定居在洛邑,但綜合考察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其實,洛邑雖是武王測量規劃的(武王營之),但是後來是由成王派召公進行占卜(成王使召公卜居),才把九鼎安放在那裡(居九鼎焉),但周王朝的首都仍然是在豐邑、鎬京(而周復都豐、鎬)。一直到犬戎打敗了幽王,周王朝才東遷到洛邑(至犬戎敗幽王,周乃東徙于洛邑)。

由這點可以看出,經過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戰火摧殘,以及秦王朝的刻意焚毀下,許多真相在漢朝已被遺忘或誤解。幸好,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在四處訪查,並且參閱國家藏書,也就是金匱石室裡的內容下,為我們還原了不少真相。

其二,司馬遷補充了「周公安葬於畢」這件事情。根據司馬遷的說法,「畢」這個地方是在周王朝的首都「鎬京」東南方的的「杜中」這一帶(畢在鎬東南杜中)。秦滅周,到漢朝建立九十多年後,當時的天子,也就是漢武帝要去泰山封禪(天子將封泰山),在向東巡視到河南時,特別訪求周王朝的後代(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並把三十里的土地封給周王朝的後代「嘉」(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為「周子南君」,與其他列侯地位一樣,讓他繼續維持周王朝祖先的祭祀(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對於為何周公是葬於「畢」,而不是首都「鎬京」呢?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畢」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搜尋了一下〈周本紀〉全文,才會發現原來「畢」這個地方也是周文王墓穴所在,因為周武王在位第九年,「武王上祭于畢」。而且,此地的諸侯─畢公,地位也滿高的。可以參看〈周本紀〉中的幾筆史料:

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

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

「(武王)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

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由此可見,「畢」有可能是周民族還沒有建立王朝之前的重要根據地。因此,相傳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人都埋葬於此。

透過司馬遷的這點補充,才會讓我們對〈周本紀〉中出現過不少次的「畢公」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另外,司馬遷也告訴我們,漢武帝曾經找到了周王朝的後代,這位名為「嘉」的人,被漢武帝賞賜了三十里的地,並讓他繼續祭祀周王朝的祖先。

為何祭祀祖先需要皇帝同意呢?其實,在古代,祭祀列祖列宗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的。地位越高的人,才有資格祭祀越久遠的祖先。一般人要像貴族那樣建立家族的祠堂,可要等到宋朝才被允許。因此,司馬遷才會特別提到漢武帝同意讓周王朝的後代繼續祖先這件事。

關於祭祖,則涉及到古人的生死觀。對中國人而言,死後如果無法受到後人祭祀,那是件相當糟糕的事情。而且,未出嫁的女子也無法獲得後人祭祀的資格,這也就是民間會出現「冥婚」的緣故。

言歸正傳,在司馬遷的補充下,讓我們對周王朝有了更多的了解。至此,一萬多字的〈周本紀〉終於正式閱讀完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一個王朝的發展脈絡吧!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心得。 補充一點,本系列文章字數突破十五萬字,破了自己歷年來的寫作紀錄,可喜可賀。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