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95《史記》卷四〈周本紀〉35:連周天子都敢呼來喚去的人是誰?

初,惠后欲立王子帶,故以黨開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鄭,鄭居王于汜。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后與居溫。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為伯,以河內地與晉。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二十四年,晉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

從前一兩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天子周襄王其實還滿可憐的。他的母親早逝,所以他的爸爸,也就是周惠王後來娶了新的王后。這位新王后後來生下了一個小孩,就是周襄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叔帶」。然而,這位叔帶曾經聯合「戎」、「翟」謀反,結果失敗之下,逃亡到了當時的齊桓公底下避難。後來,周襄王可能是因為手足情深的緣故,最終原諒了弟弟。

然而,原諒了弟弟的周襄王發現自己也沒有兵力可以對抗不聽話的宗室成員時,也跟弟弟一樣,聯合了「翟國」來對抗宗室,甚至還為此娶了翟國國君的女兒為王后。結果,卻發生了弟弟與翟后私通的狀況。

關於這兩兄弟與翟國的恩怨,司馬遷在今天的內容中提出了解釋:

原來,一切的關鍵其實是周惠王的第二任王后,也就是惠后想立自己的孩子叔帶為太子(惠后欲立王子帶),所以用親信給翟國人做先導(故以黨開翟人),翟國人才有機會攻進周王朝的國都(翟人遂入周)。周襄王在大臣「富辰」等人的死戰下,最終逃到鄭國,鄭國把天子安置在「氾」這個地方(襄王出奔鄭,鄭居王于汜)。於是,叔帶終於自立為天子,還娶了之前與她私通,導致被周襄王罷黜的翟后,和她一起住在「溫」這個地方(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后與居溫)。

周襄王在位的第十七年,襄王向晉國發出求救(襄王告急于晉),此時晉國的國君是晉文公,他把襄王護送回朝,並殺死了叔帶(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周襄王就賜給晉文公玉珪、香酒、弓箭(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音:ㄔㄤˋ:香酒的意思】弓矢),讓他擔任諸侯之首,並把河內的地盤賜給晉國(為伯,以河內地與晉)。

周襄王在位第二十年,晉文公召見周襄王,襄王前往河陽、踐土與他相會,諸侯都前去朝見(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但史書因避諱「以臣召君」這種事,就寫成了「天王到河陽巡視」(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周襄王在位第二十四年,晉文公逝世。

周襄王在位第三十一年,秦穆公逝世。

在這幾段內容裡,出現了不少以前沒聽過的人物,除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外,其實連這位周襄王,也是我以前沒有特別注意的人物。但透過這幾天的研讀,讓我對周襄王與弟弟的恩怨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沒想到,一直很想當天子的弟弟叔帶,鍥而不捨的一次又一次叛變,甚至第一次聯合翟國謀反失敗,後來發現哥哥也透過翟國來攻打宗親時,又再次通過翟國來奪取王位。面對這位根據宗法制度,根本不可能當上周天子的叔帶,真不知道該誇他精神可嘉?還是笑他自不量力?

另外,引翟兵進入周王朝國都的,竟然是叔帶的媽媽,也就是周襄王的後母,這位女子為了讓親生兒子當上天子,不惜做出類似明末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舉動,令人不禁該誇她為母則強?還是不識大體?

最終,叔帶趕走哥哥後,並沒有回去國都,而是帶著當年與他私通的翟后跑去了「溫」這個地方。或許是因為當時國都遭到翟人入侵下,已經毀損無法居住的緣故吧!總之,為了爭奪天子之位,惠后與她兒子叔帶不惜讓國都遭毀,想來真令人感到無言。特別是當時「周天子」已經沒有什麼實權可言,為何這對母子還那麼執著於這個身分呢?

最後,在霸主晉文公的協助下,周王室內部的這場鬧劇才算是落幕。

然而最令人震驚的是,幫忙周天子奪回王位的晉文公,竟然「召見」了天子。即使在今日,也很難想像有任何地方首長可以把該國元首呼來喚去,由此更可看出這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這段發生在孔子出生前約七十年前的事情,最終在孔子編寫《春秋》時,把這件事情描述成「天王狩于河陽」。

為何孔子這麼寫呢?在《孔子家語‧曲禮》中有了答案:

子貢問孔子:

「晉文公在溫地的會盟,實際召請來周天子,而讓諸侯來朝見(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老師您編寫《春秋》時卻寫:『天王在河陽打獵』(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回答:

「以臣下的身份召請君主,這不可以效法(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所以我故意寫成合乎禮法的模式,也就是晉文公率諸侯來朝見天子(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

站在歷史研究者的角度來說,孔子這樣寫還真不太合適。或許,對那段歷史熟稔的人來說,會知道孔子想要撥亂反正,甚至帶點暗諷晉文公的意思。但對不熟悉那段歷史的我們來說,如果沒有司馬遷等人留下真相,反而還會被孔子誤導。

不過,這也不能怪孔老夫子,畢竟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要用手邊的所有工具來完成他的教育理念,但他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所以,用歷史研究者的標準來責難孔子是不合適的。所幸,還有司馬遷等人為我們記錄下這些內容,讓我們既知道真相,也知道孔老夫子的用心良苦。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