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80《史記》卷四〈周本紀〉20:有開創者,就有守成者

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之不易,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顧命》。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

故事來到了周成王臨終之際,由於他擔心太子「釗」勝任不了國事,就命令召公、畢公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即位(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逝世後,召公、畢公率領諸侯,帶著太子釗去拜謁先王的宗廟(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他們用周文王、武王開創周朝王業的艱難來反復告誡太子(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之不易),要他一定力行節儉,戒除貪欲,專心辦理國政(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並為此寫下一篇文章,名為《顧命》,根據現存《尚書》來看,內容是要求大臣們輔佐關照新上任的天子。太子釗於是登位,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後,便通告天下諸侯,向他們宣告文王、武王的業績(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這段向天下諸侯宣告的內容,寫成了《康詔》,也就是「康王的誥命」。所以在成王、康王在位的年間,天下安寧,一切刑罰都放置一邊,四十年不曾使用(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令畢公寫作策書,讓民眾依照身分等級分別在所屬的村落居住(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劃定周都郊外的境界(成周郊),用以屏障保衛周朝國都,並為此寫下《畢命》,以記錄畢公受命這件事。

在這段故事裡,有幾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一,是周成王對未來接班人的擔心。由於成王自知可以不久人世,但又擔心兒子或許年紀小、經驗不足,所以請了大臣來協助督導。這平淡無奇的紀錄,卻是這八十天來閱讀《史記》中少見的。在此之前的紀錄,很少提到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接班人該如何培育的部分。頂多,只有在〈五帝本紀〉中,看到帝堯、帝舜的那套培育人才後的禪讓模式而已。由此,更可以看出周成王的考慮周到。

其二,大臣們的老生常談與周康王的認真守成。周成王挑選的這幾位顧命大臣似乎也沒有說什麼理論,只是不斷告誡新的天子,當年文王、武王如何艱辛地開創王朝的事蹟。由此更可以推測新任的天子─周康王應該年紀還小,所以這幾位大臣才會沒有說什麼治國理論,而是用文王、武王的故事來告誡康王。這些祖輩的故事,對後人來說,能起了什麼作用呢?今日,如果有人對孩子說,自己或是祖先當年的篳路藍縷、白手起家的故事,應該會有不少孩子聽不下去吧!?但我們這位新任的天子,不僅認真地遵行,甚至還通告天下,讓大家都效法當年文王、武王的艱辛。由此可以看出,周康王或許不是幫周王朝開疆拓土的天子,但卻是個能夠守住江山社稷的守成者。

最後,則是康王命令大臣,要求人民要「分居里,成周郊」。

閱讀歷史書籍時,看到有任何命令的頒布,我都會告訴自己,這一定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做到,才會有如此的命令。換言之,周康王的時代,應該有很多人「沒有」依照身分等級分別居住在所屬的村落,導致無法區分哪裡是郊外的境界。

至於為何民眾沒有依身分分區居住呢?我想,應該跟周剛滅掉商有關。還記得上一段的內容裡,周成王下令營建新都洛邑,並且「遷殷遺民」來到這裡居住。其實,所謂的「殷遺民」就是殷商王朝的貴族或官員,而非普通的老百姓。因此,這些被迫搬到洛邑的商王朝貴族或官員,如果不好好管理,很有可能再次爆發反叛的情況下,一定得嚴格管理才行。這也就是為何康王會請畢公進行這件事的原因。

總結這三點來說,周康王確實很認真地遵循著祖先們的規定,好好地守著這個王朝。雖然看似沒有建立什麼功業,但其實「守成」並不一定比「開創」輕鬆。畢竟,「守成者」要考慮的地方更多,一旦有思慮不周之處,就會埋下危機呢! 以上,就是這一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