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誰來認定誰是小人?

每每讀到東漢的歷史,總讓人充滿了困惑。除了開國的漢光武帝以及接下來的明帝與章帝之外,其餘帝王似乎沒有太大作為,甚至連想有作為的時間都沒有。

在97年的大學學測試題中,曾經出現過底下這一題目:

史家評論道:這個朝代的帝王年壽都不長,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外戚主政的現象。這個朝代是指:(A)東漢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當時我還曾經計算過每個選項的皇帝平均年齡,藉此解釋東漢屢屢出現外戚專權的背景。其中,東漢皇帝平均只活到30.1歲,如果扣掉漢光武帝活到62歲、漢明帝活到47歲、漢獻帝活到53歲的話,其餘帝王的平均年齡更是低到22歲左右。

相較之下,唐朝皇帝的平均年齡是46歲、北宋皇帝的平均年齡是47.5歲,清朝皇帝的平均年齡是53.3歲,由此可看出東漢帝王的早夭。

為何東漢皇帝總是早夭?查了些資料,發現有學者認為也許跟當時皇帝生活上好吃懶動以及未成年就生育下一代有關。因此在皇帝早夭的情況下,就需要外戚幫忙小皇帝維持統治的運作,也就導致外戚亂政。另一方面,小皇帝長大後,可能會聯合宦官來奪回權力,因此導致宦官亂政。皇權所衍生的兩股力量:外戚與宦官,在內鬥中消耗光了東漢王朝的活力,甚至引起讀書人的不滿,對朝政進行議論下,最終爆發「黨錮之禍」。當關心政事的讀書人遭到壓制下,東漢王朝最終在黃巾之亂、軍閥割據下走向滅亡。

每每讀到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就會覺得東漢王朝非常可惜,開國皇帝劉秀表彰氣節時的氣勢,結果竟落得此下場。

「你是不是搞錯重點了?」夢雪對我的說法感到不滿。

「咦?我說錯了嗎?」

「錯得離譜。東漢本來就是個助紂為虐的王朝。」

「咦?」我對於夢雪的說法感到很訝異。畢竟東漢再怎麼糟,應該也不至於用「助紂為虐」來形容吧!?

「西漢後期的嚴重社會問題,是王莽出來改革的背景,這個背景卻因為王莽的改革失敗而被淡忘。講清楚一點,就是西漢後期的土地兼併,造成地主豪強崛起的問題,已經嚴重到需要改革了。但是,劉秀卻是在這群地主的支持下推翻王莽的,因此西漢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還加重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說的『助紂為虐』。」

確實,王莽能夠篡位,是因為整個社會希望有所改革的緣故。如果以地主豪強的持續壯大來看,東漢確實沒有處理這個問題。

「但是,我剛剛的論述應該不至於到『錯得離譜』吧!?」我還是認為剛剛夢雪的批評有點太嚴厲了!

「會嗎?諸葛亮說的『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明明就是錯得離譜!」

「為什麼錯得離譜?東漢帝王重用宦官,導致在惡鬥中,讀書人遭到殺害,這不就是『親小人,遠賢臣』的表現嗎?」由於我認為自己的想法並沒有錯,所以對於夢雪的批評,我大聲地提出了我的質疑。

「呵呵~~別激動,慢慢聽我說吧!

身為孤家寡人的皇帝,他得用他一己之力,對抗以宰相為首的官僚體系,甚至還得面臨父系親戚的諸侯威脅,因此他能擁有的『朋友』,大概只剩下母系親系,也就是所謂的『外戚』,以及每天服飾他的『宦官』們吧!

東漢所謂的外戚、宦官惡鬥,其實就是皇帝年紀小,得聽媽媽的話,後來皇帝長大了,想把權力拿回來,所以派宦官來搶的一場鬧劇吧!我說的這個背景,你應該也認同吧!?」

「嗯~~對,跟我知道的一樣。」

「我先問你個問題吧!

如果有一天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工作上跟你一起爭某個職位的人,而這個人正牽著狗在散步,因為他想跟你爭那個職位的情況下,最終他竟然鬆開手上的韁繩,甚至還說了一句:『去!』然後你就被他的狗咬傷了!請問:你會告訴警察什麼?他的狗咬了我,我要告他的狗?還是他命令狗咬我,我要告他呢?」

「等等,妳是要告訴我,宦官是皇帝養的狗,所以與其說是宦官跟外戚鬥爭,不如說是『皇帝』與外戚的爭權?!」

「對啊!所以皇帝才不是什麼親小人、遠賢臣呢!因為他身邊也真的只有這群宦官可以用而已。更重要的是,憑什麼說宦官就是小人?」夢雪說完,鼓著臉頰,似乎想表示她的不滿。

「這……。」被她這麼一說,我也覺得有點理虧。確實,為什麼我會認定宦官就是小人?這樣先入為主的想法,明明就是不該犯的錯誤。

「回到原本的話題吧!自從西漢把儒學當作正統官學,加上地主豪強的崛起後,這群掌控知識的人們壟斷著官位,甚至出現累世公卿的局面。在他們眼中,他們自己就是賢臣,跟他們敵對的就是小人。因此,當皇帝發現這群勢力日漸龐大卻又難以掌控的集團,他的頭上還有外戚攬著權力,此時身邊只剩下宦官能用的情況下,無論是誰當皇帝,都只能授權宦官奪回權力!說他『親小人、遠賢臣』會不會太苛責?」

誰是小人?誰是賢臣?在這個問題上,我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誰掌握了話語權?我常告訴學生,歷史上最強大的武器叫做「筆」,因為讀書人可用「筆」讓人名垂千古,也能用「筆」讓人遺臭萬年。因此,回歸到這篇文章所探討的問題,所謂的「小人」或「賢臣」,是讀書人留下來的紀錄,因此留紀錄的這群讀書人一定會自比「賢臣」,而把對手,也就是宦官定為「小人」。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宦官就一定是奸惡的小人?讀書人就一定是賢臣?歷史告訴我們,絕對沒有那麼簡單的分法。因此,以後無論讀哪一段歷史,都得避免這樣的誤解才行。

今日掌控話語權的是媒體,媒體的素質影響著人民的素質、媒體的觀點影響著人民的觀點,今日的我們應該也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媒體的觀點影響了。在看任何媒體的同時,也要保有自己的想法才行。

生活周遭其實也有很多被我們的刻板印象,或是因為媒體報導所誤解的事物,如果你也有能與我分享的例子,歡迎留言一同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