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95《史記》卷七〈項羽本紀〉16:鴻門宴上的兩個替死鬼!

──────────原文──────────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閒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翻譯──────────

在上一篇裡,鴻門宴上的劉邦在項莊舞劍的危急狀態下,幸好樊噲的出現,讓他有尿遁的機會。

但沛公出來後,項王派都尉「陳平」來叫沛公(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沛公對樊噲說:

「現在我已經離開宴會了,但剛剛還沒來得及告辭,該怎麼辦(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

樊噲回答:

「幹大事的人不必顧及小的禮節,行大禮節的人無須躲避小的責備(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家好比是屠刀與砧板,而我們好比是魚肉,還告辭什麼(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於是一行人便趕緊離開項羽的軍營,並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王致歉(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張良問:「大王來的時候帶了什麼禮物(大王來何操)?」

沛公說:

「我拿來白璧一雙,準備獻給項王;玉斗一對,準備獻給亞父(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正趕上他們發怒,沒敢獻上(會其怒,不敢獻)。您替我獻上吧(公為我獻之)。」

張良回答:「遵命。」(張良曰:「謹諾。」)

這個時候,項王部隊駐紮在「鴻門」一帶,沛公的部隊駐紮在「霸上」,相距四十里(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扔下車馬、侍從,脫身而走,他獨自一人騎馬(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樊噲、夏侯嬰、靳【音同進】強、紀信等四人手持劍盾,跟在後面徒步奔跑(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驪山而下,順著芷陽走小路回去(從酈山下,道芷陽閒行)。

沛公臨行前曾對張良說:

「從那條路到我們軍營,不超過二十里。請您估計我們回到軍營,再回到宴會上(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等一行離開鴻門,抄小路回到軍營後,張良才進去致歉(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說道:

「沛公酒量不大,喝多了點,無法跟大王您告辭(沛公不勝桮【音同杯】杓,不能辭)。謹讓小臣張良捧上白璧一雙,恭敬地獻給大王您;另外,玉斗一對,恭敬地獻給大將軍(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項王問道:「沛公在什麼地方?」(項王曰:「沛公安在?」)

張良答道:

「聽說大王有意責怪他,他就脫身一個人走了,現在已經回到軍營(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接過白璧,放在座位上(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接過玉斗後,把它扔在地上,並拔劍將玉斗擊碎(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接著說:

「唉!項莊這小子沒法跟他們共謀大事啊(唉!豎子不足與謀)!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們這些人就要成為俘虜了(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另一方面,沛公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解說與心得─────────

關於司馬遷為何能如此詳盡地描述鴻門宴的過程,已在上一篇中討論過,這裡就不再贅述。這一篇就依照司馬遷的記載,來探討這段史料給我的心得與收穫。

首先,這場宴會還在進行,劉邦、張良、樊噲等人卻全都離席,應該會讓項羽感到困惑吧!因此,項羽才會派陳平出來催促劉邦快回到宴會上。然而,劉邦最終在眾人的勸說下,選擇不告而別,並走小路返回自己的軍營。

在這段記載中,司馬遷留下兩組數字:劉邦與項羽的軍營「相去四十里」,如果走小路的話,則「不過二十里耳」。讓我忍不住想知道秦漢時期的一里大概有多遠?如此就可以估算,張良大概還要在外面等多久才能回到宴會中向項羽致歉。

查了查資料,發現秦漢時期的「一里」跟周朝一樣,都是三百步。雖然「一步」是多長沒有定論,但平均來說,人走一步大約都六十多公分左右。換言之,三百步的「一里」大約等於今日的兩百公尺。換算一下可以得知,項羽與劉邦的軍營大概相隔八公里遠,如果走小路的話只有四公里左右的距離。

另外,如果以馬匹的最快時速可達每小時六十公里來估算的話,四公里的路程只需要四分鐘即可抵達。即使後面有隨從跟著跑,劉邦一行人應該可以在十分鐘左右返回軍營。十分鐘左右看來並不長,因此這段描述看來頗為合理。

然而,令我較為訝異的是,張良面對項羽的詢問,竟然回答說:「(劉邦)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可是,這場宴席上,項羽從來都沒有打算責難劉邦,為何張良會這麼說呢?我想,張良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應該是在暗示項羽:你們剛剛那齣一直瞄準劉邦的項莊舞劍,就像是在責難劉邦一樣。就算不是你指使的,但你放任手下的行徑,不就跟劉邦誤信曹無傷一樣嗎?

也因此,即使劉邦有畏罪潛逃之嫌,但項羽在自知理虧下,才沒有派人追殺劉邦吧!

相較項羽,令我更訝異的是「范增」的反應。收禮物的當下,張良仍在場,但剛拿到玉斗就立即拔劍敲碎,還當著項羽大聲抱怨,似乎有失身分。特別是那句「豎子不足與謀」,雖然好像是在罵項莊,但范增很明顯是在罵項羽,真不知道一旁的項羽聽到的當下,是真的不知道范增在罵他?抑或是項羽真認為范增只是在罵項莊?

令我更難以理解的是,為何此時的范增始終堅信「未來,劉邦一定會打敗項羽」呢?當下論實力與人才,甚至是權力,都是項羽遙遙領先劉邦。范增為何會如此認定項羽最終會被劉邦擊敗呢?或者,其實這些都是後人的杜撰?只因為我們大多同情項羽的最終落敗,所以才藉由後來被項羽冷落的范增,說出大夥的希望呢?

回歸史料來說,范增是因為劉邦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竟然會珠寶、女色都不碰,而認定劉邦是個有更大企圖心的人。雖說有點牽強,但當時不少起義軍的行徑確實如同盜賊。相較之下,劉邦能忍住眼前的小利,確實值得堤防。然而,回到當時的情境,項羽軍隊幾乎是戰無不勝,劉邦的軍隊卻是屢戰屢敗,也因此范增的的擔憂才會被視為杞人憂天吧!?

最後,總結一下這場著名的鴻門宴,其實兩大主角─項羽與劉邦的戲分並不多,相反地配角─范增與樊噲較為活躍。至於整場鴻門宴的替死鬼,分別是最後慘遭劉邦殺害的曹無傷,以及被用來指桑罵槐的項莊。

就這樣,這場宴席結束了!失去殺劉邦的最佳機會的項羽,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是這場宴會給我的心得與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