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91《史記》卷四〈周本紀〉31:叛徒心中最不敢面對的地方是哪裡?

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早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五年,鄭怨,與魯易許田。許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魯殺隱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

──────────────────────

在上一段所謂的「烽火戲諸侯」中,透過今日發掘的新史料下,讓我對周幽王到周平王這段歷史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但我還是繼續研讀一下司馬遷接下來的敘述:

根據司馬遷的說法:平王登位之後,把國都遷到東都雒邑,以躲避犬戎的侵擾(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此時,周王室已經衰微,無法阻止各諸侯以強國身分兼併弱國下(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國、楚國、秦國、晉國等國的勢力開始強大,政令由稱霸的諸侯來掌握(政由方伯)。

接下來,則似乎是一連串的流水帳:

周平王在位第四十九年,魯隱公登位。之所以特別寫這點,應該是為了讓後人能夠搭配孔子所編撰的那本,以魯國歷史為主體的《春秋》吧!

周平王在位第五十一年去世,由於太子「泄父」早已死去,因此改立他的兒子「林」,這就是周桓王。桓王,是周平王的孫子。

桓王在位第三年,諸侯鄭莊公前來朝見,然而桓王並沒有按合宜的禮節接待他(桓王不禮)。

桓王在位第五年,鄭國因為怨恨桓王,和魯國調換了「許地」的田地(鄭怨,與魯易許田)。「許地」的田地,是天子用來祭祀泰山的專用田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

桓王在位第八年,魯國人殺掉隱公,擁立桓公。

桓王在位第十三年,周桓王征伐鄭國,鄭國軍隊在戰場上射傷了桓王,周桓王只好撤離回去了(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

上述內容雖然看似流水帳,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周王室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所以,每次在學校介紹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孩子們:政令出自天子,那就是「西周」;政令出自諸侯,那就是「春秋時代」;政令出自卿大夫,那就「戰國時代」。搭配《史記》的描述來看,似乎滿合理的。

言歸正傳,這段史料中,令我感到收穫最大的,莫過於周幽王到平王之間的故事。

嚴格來說,周平王算是聯合犬戎打敗了爸爸幽王。因此,名義上,算是叛亂份子才是。這點,可以從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清華簡》得到印證。

換言之,周幽王戰敗被處死後,當時天底下會同時出現兩位周天子。一位是打敗周幽王的周平王,一位則是繼承周幽王的周攜惠王。這段兩王共治的歷史,連司馬遷都不曉得,我想原因除了史料的遺失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周平王的刻意刪去吧!畢竟,相較之下,周平王的統治合法性是比較低的。

這時,我聯想到了那段你我所熟知的平王東遷,課本上總告訴我們,平王之所以東遷,是因為原本的首都鎬京,已經被犬戎毀壞。然而,犬戎不是前來協助周平王對抗周幽王的嗎?為何周平王無法阻止犬戎對週王室首都的破壞呢?

再者,我們略為描述一下各地的位置:最西邊的犬戎,往東是周平王的故鄉申國,再往東才是首都鎬京。當時的狀況是,幽王從東邊出兵攻打申國,申國抵擋不住下,派人向犬戎求援,最後犬戎與申國的聯軍大敗了前來的幽王之後,鎬京那邊應該就會擁立新的周天子攜惠王上任。按邏輯來看,周平王當時的位置應該是在申國,東邊則是攜惠王所在的鎬京。

接下來,周平王與攜惠王應該也經歷過了一番鬥爭下,最後由平王獲勝,成為天下唯一的天子。所以,這兩王的鬥爭,應該與犬戎無關,即使周平王再度邀請犬戎幫忙打敗攜惠王,但應該不至於毀掉鎬京。畢竟,那裏可是周平王從小生活的地方。即使鎬京真的被毀,周平王為何不選自己的故鄉申國?而是選擇更東邊的雒邑呢?

我個人是認為,無論鎬京是否被毀,周平王都不會選鎬京當首都,因為他終究是打敗爸爸與叔叔,才搶奪到政權的,如果定都在鎬京,城中那群國人或許會在他背後議論紛紛。這就好像是後來的明成祖,最終還是選擇遷都回北京,而不願以他侄兒的根據地─南京當首都一樣。

至於為何周平王不選自己的老家申國呢?我想,位置太過於偏西,距離犬戎太近,這些都是周平王選擇離鄉背井遷往雒邑的原因吧!?

如果你問我每天寫一篇讀史料的心得,最大的樂趣是什麼?我想我會告訴你,最大的快樂就是在腦中不斷地進行思辨,這個過程讓我感到很愉悅。

這就是我反覆思考下,覺得收穫最大的地方。歡迎各位跟我一起經歷這趟讀史的思辨之旅。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