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21《史記》卷一〈五帝本紀〉21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閒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


其實《史記》這本書原名叫作《太史公書》,就好像孟子的書叫做《孟子》、荀子的書叫做《荀子》一樣,司馬遷當初的想法是把這本用「歷史」當作主軸,來展現他的哲學理念的書,稱為《太史公書》。因此,這本書處處體現著司馬遷想要表達的想法。

回到這段內容,可以看出司馬遷在寫作歷史上的焦慮與企圖。

司馬遷焦慮的是,他想要寫下這個文明的歷史,但卻發現「要從誰開始」這個問題比他想像的還困難。他看到的《尚書》是從帝堯的內容開始紀載,但各家學者卻又提到比帝堯更早的黃帝,而相傳是孔子留下來的五帝內容,卻是部分儒家學者不會傳授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司馬遷當初應該在要以「黃帝」與「帝堯」當作開篇,曾經思考很久。

嚴謹一點來說,司馬遷也許會發現帝堯之後的內容比較真實與豐富。然而,司馬遷親自走訪各地考察後,卻又發現各地都流傳著黃帝等人的故事。

因此,司馬遷的企圖是,要把他看到的所有資料進行整理。而所謂的「整理」,就是刪掉他認為不合理,或是文詞不雅的內容,留下他認為可以相信的紀錄。這也就是我們會認為這篇〈五帝本紀〉好像少了部分聖王的事蹟一樣。像是之前幾篇提到的顓頊事蹟─「絕地天通」,《史記》中就沒有任何紀載。

換言之,身處在距離黃帝年代以有兩千年之久的司馬遷,企圖幫這個民族找到一個「起點」,以完成身為「太史公」的職責。雖說這篇〈五帝本紀〉有些瑕疵,但司馬遷想幫這個民族留下紀錄的心卻是令人敬佩的。

讀完《史記》全書的第一篇「太史公曰」,我的內心是激動不已的。因為,學習歷史多年,目前也擔任歷史老師的我,是否也應該幫自己的家族留下紀錄呢?我的家族並沒有祖譜,關於自己的祖先,我只能透過每年的清明祭祖,才會看到祖先們的名字。但即使如此,我最遠也只知道自己的曾祖父叫什麼而已,曾祖母是誰,我並不知道。而祖父這一輩,我也只知道祖父母的名字而已,他們是否有兄弟姊妹,我也無從得知。看來,無論是往上溯源,或是祖輩的親人,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這對喜歡歷史的我來說,無疑是件很慚愧的事情。看著眼前《史記》的內容,一邊敬佩著司馬遷想幫這個文明找到起點的心,一邊也回望著自己,我心中頓時興起了一股想幫自己找尋祖先紀錄的念頭。雖然相較之下,我的家族沒有留下一點紀錄,但在目前仍可以詢問的情況下,我的想法應該要把握時間去進行才對。

以上,就是這段內容給我的小小心得與啟發。

終於在二十一天的持續閱讀與寫作下,我完成了第一卷〈五帝本紀〉的內容。四千餘字的〈五帝本紀〉,我寫出了兩萬餘字的心得,回過頭翻翻這二十一篇的內容,感覺滿有成就感的。看來可以繼續用這種方式下去,一年、兩年,乃至於十年、二十年,如果真能持續不斷的話,應該會更加貼近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

最後,如果將這段閱讀史料、書寫心得的過程,比喻成一列駛向遠方的歷史列車的話,第一站〈五帝本紀〉已經到站了。接下來,我將繼續駛向下一站〈夏本紀〉,歡迎對歷史有興趣的你能一起來搭這輛歷史列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