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蔗民王礽福
浮世蔗民王礽福

當美好的日子不再,我尋找各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蔗民就是如同蔗渣板般的庶民,不紮實,容易「淆底」。亂世浮生,只能將就將就,求主垂憐。

承認別人能力的能力

施洗約翰在名動天下後,剛出道的耶穌請他為自己施洗時,約翰竟然認為自己不夠格為耶穌施洗。對我們這些早已知道耶穌是基督的人來說,可能覺得約翰的講法很合理,事實上當時約翰應該還不知道耶穌就是基督。一個已成名的人,卻看一個只有潛質、未有實質的人比自己強,這份謙虛,到底約翰怎樣的特質?又能產生怎樣的信仰能量?

講章分享

經文:太三13-17(和修)


講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耶穌受洗。我們看的是馬太福音的版本,主要是從施洗約翰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先看經文,馬太福音三章 13-17節,和合本修版訂這樣記載:


//13當時,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到了約翰那裏,請約翰為他施洗。14約翰想要阻止他,說:「我應該受你的洗,你怎麼到我這裏來呢?」15耶穌回答他:「暫且這樣做吧,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於是約翰就依了他。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降下,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17這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


〈蠱惑的鏡頭,升級的系統〉


13節一開始的「當時」,是指甚麼時候呢?按經文,就是指施洗約翰講完我是用水為你們施洗,但在我以後來的,要用聖靈與火為你們施洗,祂的能力和地位大到我連幫他挽鞋都唔夠資格那一番說話(太三11-12)。跟著,耶穌就出場了。


不過這裡的「當時」應該不是時間上的銜接:「一講曹操,曹操就到」;而是鏡頭上的銜接,一講完那位顯然有彌賽亞人形像的人,鏡頭就接到耶穌出場。可以真係即時,可以隔了一日,可以隔了一個月甚至更久。強調這是鏡頭上的「當時」,有何作用?一講曹操,曹操就到,講的人或他身邊的人,通常是知道曹操是誰;但是鏡頭緊接,就代表講話那位仁兄,未必知道那位他以為遠在天邊的人,原來近在眼前。鏡頭緊接,對劇中人不一定有認知功能;然則,這是「放水」給觀眾知的,所以故事來到這裡,你其實知得比施洗約翰多;這一點你要記住,因為很影響我們後面的詮釋。


馬太透過這樣的寫作手法,好聽叫「指導」讀者,難聽叫「誤導」讀者一開始就認知耶穌是基督。你可能覺得用「誤導」有點難聽,所以我點都要強調這是加上括號的「誤導」。但無論如何,我真是覺得馬太的寫法,是有點蠱惑的。點解咁講?因為當讀者看到約翰拒絕為耶穌施洗時所講「我應該受你的洗,你怎麼到我這裏來呢?」,會很自然將這句話和之前第11節我就算幫佢挽鞋都唔配那句話結連起來。約翰覺得自己不配為彌賽亞施洗,好合理、好自然、好正常,對不對?「誤導」之處就在這裡!


其實馬太福音第一、二章,在耶穌正式出場前,馬太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來描述耶穌的身份,指明祂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連祂是基督的底牌都一早揭埋出來,連叫你估下都慳返!還要講出祂是由聖靈感孕而生、是上帝之子,那就已經超過當時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所想所求。所以馬太的寫作不是要指出誰是彌賽亞,他是要幫大家的作業系統upgrade到「彌賽亞2.0」 ,否則你那個「天國子民應用程式」會run run下hang機。來到第三章,一係你就咪鬼信馬太,一係你就要接受耶穌就是基督,否則真的看不下去。


〈歷史的約翰,謙卑的學兄〉


所以如果我們要稍稍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施洗約翰」,就要稍稍偏離馬太的意圖。在馬太的佈局之下,當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拒絕耶穌受洗的要求,認為應該倒過來自己受他的施洗時,是很容易就認同,覺得:係呀!啱呀!耶穌就是彌賽亞,能用火和靈為人施洗,梗係倒過來受祂施洗有so(著數)啦!


同樣是馬太的記載,卻提到施洗約翰根本不確定耶穌是否彌賽亞。馬太福音十一章2-3節:「約翰在監獄裏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派他的門徒去,問耶穌:『將要來的那位就是你嗎?還是我們要等候另一位呢?』」留意第2節馬太刻意寫成「聽見『基督』所做的事」,而不是「聽見『耶穌』所做的事」。對馬太來說,耶穌是基督,是毋庸置疑的事;但對施洗約翰來說呢?即使到死前仍然半信半疑!馬太露出了馬腳,當然他可能毫不介意。


不過這就提醒我們,即使馬太第三章是如實地記錄當時的說話,但至少施洗約翰講那句「我應該受你的洗」的內涵,絕對不是馬太企圖要我們理解的那個方向!


於是我們要稍為跳出馬太的框架,搵個外援來幫手。搵邊個?我地搵路加醫生——醫生無稅吏咁蠱惑。據路加福音記載,約翰是耶穌的老表,大耶穌半歲。耶穌母親聖靈感孕頭三個月,是在約翰父母家裡安胎的。約翰會不會知道自己和耶穌都有個神秘的出身背景呢?有可能的;他在耶穌要求受洗前,會不會已經見過面,對祂的人品、靈性、智慧與才能略有所聞呢?亦都有可能的,否則他不可能無端端對一個三唔識七來要求受洗的人講這番話。


所以我們可以嘗試換個處境來理解一下個情況:約翰早耶穌一兩屆神學院畢業,不過約翰一出來牧會就好成功,洗禮洗到街知巷聞,洗出個名堂,洗出個彩虹。這一日,他發現耶穌行完結業禮預備出工場前,竟然來到他那裡要求受洗。


約翰想起讀神學時,耶穌科科攞A仲攞埋講道獎,尤其是原文,連孫寶玲牧師都讚不絕口;而且靈性、品格好到連最終因正直不阿而死的約翰都自愧弗如,覺得要你接受悔改的洗禮都攞嚟搞,於是約翰話:「喂,傻啦,你玩嘢呀,我幫你施洗?你幫我施洗就差唔多,你來我度踩場咩!」


如果約翰只是因耶穌資優就已經講出這番話;那麼他若是知道耶穌就是基督,就更加不在話下。所以馬太雖然擴大了、引伸了約翰那句話的意思,但又未算錯得晒。


〈名動天下的約翰,恰如其分的先鋒〉


既是這樣,區分清楚約翰的本義和馬太的引伸義,有何意義呢?我覺得在實踐上有很重要的提醒。我們都知道驕傲是重要的犯罪原因,而謙卑則是重要的美德,你不謙卑是很難認罪悔改的。基督徒都知道謙卑的重要性,但仍然可以很驕傲,包括以強調謙卑來自高自滿。最低級的就是單方面叫人謙卑:「好心你謙卑啲啦!」這是每一場強調謙卑的講道都好容易瀨嘢的地方(包括呢一場)。


我看過一個很有趣的名人見證,當事人屬於那種好叻、好串的人,他在見證中強調自己如何因種種遭遇,學會對神謙卑。但我愈聽愈奇怪,因為由始至終他只提到對神謙卑,卻從來沒有提到對人謙卑。當然,當事人可能真誠地覺得:「咁其他人真係唔掂嘛!」對本來就平庸的人來說,謙卑是相對沒那麼難的,說不定他們的問題是自卑,你要鼓勵他自信些哩!但對本身真的聰明、有學識、有成就的人來說,謙卑真的很難,因為他們真係可能睇個個都唔順眼。


所以我們又要還原歷史處境去睇施洗約翰,點解呀?因為從四福音都要大書特書施洗約翰作為開路先鋒對耶穌的見證,就間接反映起碼到第一世紀末,施洗約翰的群眾認受性仍然比耶穌為高,雖然耶穌已經死而復活,但相信此事並認為耶穌是復活的彌賽亞的人仍然有限,所以門徒需要透過施洗約翰的見證,來證明耶穌的身分。施洗約翰作為彌賽亞開路先鋒的角色,雖然死了,仍舊說話。他之所以能夠發揮這種超越時空與生死的功能,不是因為他強勢、成功,而是因為他謙卑。


無錯,讀神學時,耶穌可能品學兼優,係攞獎王;但當時的客觀情勢呢?施洗約翰已經名動天下,按約翰福音的記載,連聖城聖殿系統的人都要派出「獨立調查委員會」來到約旦河邊,查明約翰到底係乜嘢葫蘆賣乜嘢藥。耶穌幾有潛質都好,現在仍然甚麼名堂都未有,連教師執照都未攞到手!你作為一個已經有實質的人,還需不需要表現得那麼謙卑呢?——咁嘛證明你的謙卑是你的實質,而不是你名成利就前的權宜之計囉!


〈對人不謙卑,對神能謙卑?〉


北美有位稍稍比我年長的牧者常常跟我網上吹水,他慨嘆北美華人教會青黃不接,不肯扶掖後進,那些大型聚會,全都是找那些成名的資深牧者和退休牧者來講。有一次他忍不住問一位大型聚會的負責牧師,為甚麼不找年輕講員,對方的答覆是「年輕的,沒有長期生命見證,又多失敗見證」。即是說不單止沒幾個合格,還要很多屬負數。總之,我們不會扶掖後進,等他們先用自己的方法成了名,我們才有可能找他們,覺得那些年輕講員比不上我們這群飽經歷練、德高望重的「老海鮮」。跟我分享此事的教牧,還把那張聚會海報傳給我看。我這個人比較和稀泥,當時我還說,不是啊,仍有一兩個看起來比較後生噃。而事後我無意中發覺,原來那位年輕講員正是那位大型聚會負責牧師個仔,果然虎父先至無犬子,你話成件事幾頂癮呀!


在山羊和綿羊的譬喻中,王對萬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同樣的原則,約翰對那位他尚未認出來的彌賽亞所表現出的謙卑,證明他是真正的對神謙卑。對人不能謙卑,所謂「對神謙卑」就真的要打個問號。


當然你仍然可以堅持「不是我睇唔起人,係佢地個個都唔掂嘛!」當然可以的,所以我才覺得施洗約翰是一個被低估的了人:個個人都想做主角,而約翰明明是那個時空裡的當紅炸子雞,卻認信自己只不過是一碟配菜。所以他看人看得比我們深刻、比我們長遠。


〈履行全部的義,不做例外的人〉


約翰講完,耶穌同不同意呢?其實他同意嘅噃!那句「暫且這樣做吧」等於承認約翰那句話講得得,不過耶穌補多句:「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和合本的翻譯「盡諸般的義」,我們都好熟悉。這裡的「義」不用扯到「因信稱義」咁遠,你見這裡用「履行」、「全部」這些詞,所以簡單指順從神所定的法則規矩就可以。我們又打個比方,太子爺來公司應徵,他是MIT的高材生,年年攞獎學金,你說不用由實習生做起啦,直接做部門主管就可以,然後他說:「唔好,由實習做起就得,唔好壞咗規矩,要跟公司其他員工睇齊。」不是耶穌需要接受悔改的洗禮,而是他認同上帝律法的要求,決心順服,更重要是與悔改的子民認同,所以他最終成為受苦的義僕。耶穌受洗好似做場戲咁,卻成為我們的榜樣:唔好下下都用一種「例外主義」去睇自己,覺得係唔係連我咁勁揪都唔可以例外先!?


「暫且這樣做吧,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這是耶穌在馬太福音所說的第一句話,讀文學和戲劇的人都知道,角色出場的第一句話很重要。我們都記得耶穌在登山寶訓講過,祂來不是要廢掉律法與先知,而是要成全(太五17)。從耶穌出場的第一句話,我們已經看到,耶穌的使命就是謙卑地服在律法之下,以至公義得以成全。約翰聽見耶穌的解釋後,就認同了,同意為耶穌施洗。


約翰和耶穌都是謙卑的,前者表現出一種看自己合乎中道的謙卑,後者表現出一種為了認同群體、使人得到好處而棄權的謙卑。就在這樣好似客氣來、客氣去的受洗之後,出現了超自然現象:天開了,聖靈好像鴿子降落耶穌身上,然後天上有聲音講:「呢個係我好愛嘅仔,我好鍾意佢。」這句話出自詩篇第二篇和以賽亞書第四十二章,但我覺得更重要是,上帝這句話在第十七章耶穌登山變像時,再次出現,所以這段經文跟登山變像是有關的,關乎耶穌的使命,耶穌的救贖,兩段經文彼此呼應。


兩個謙卑、順服的人,做著一件覺得不配或無用的事,卻看見異象,聽見上帝的聲音。這真是很奇妙的化學作用。


〈縮埋一角不是謙卑,心靈健康才能謙卑〉


走過 2019、2020風風火火的兩年,要移民就陸續移民,重新開始新生活,要留港的也會逐漸習慣不隨便踩紅線的生活;某程度大家都開始重過一種相對平靜的生活,過一種相對行禮如儀的宗教生活,於是一些老問題又會跑出來。


今日我們無論在台灣、英國或者其他地方開山劈石成立新一代的移民教會,無可避免地我們都會在歷史上留名,成為第一代的大佬——我們都是開國元老。而香港教會現在已開始洗牌,如果對宗教的打壓沒有預期中的嚴重,同樣會有一班新的大佬興起。當多年媳婦熬成婆之後,我們會不會做得比前人更衰、更過分呢?當然有可能,不要看自己那麼聖潔。幾個月前我們要在台灣開香港人教會的消息一出,就上了報紙,還有媒體越洋訪問。那麼以後其他人想開香港人,要不要向我們「拜下碼頭」咁呀?!——幾容易就覺得自己巴之閉。


我們看這個故事時,覺得施洗約翰對耶穌這樣客氣,好像理所當然:「梗係啦!耶穌基督噃!」但如果那人不是耶穌呢?你還需要那麼客氣嗎?你係somebody佢係nobody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你覺得這個句用在這個故事中,可不可以呢?


由於人的意識的確是由自己的視覺出發,自我中心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人要看自己合乎中道真係好鬼難的一件事。而且莫講話社會,連教會裡面,都很容易灌輸我們要做主角,要做大事的想法。這段時間我重新思考施洗約翰的生平,真的覺得他是一個寶藏,你看四福音的記載:他在當時明明是獨當一面的主角式人物,卻認定自己只是個配角,是帶主角出場的開路先鋒而已。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心態,他不是很擔心別人比自己叻,所以他有空間、有能力去睇見別人的叻,承認別人的叻,以致他極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彌賽亞」施了洗,並且這件事的功能起碼延續了二三百年,因為直至第三世紀仍然有人認為施洗約翰先至係彌賽亞,而施洗約翰在世時斬釘截鐵的否認,成為最有力的否定。原來有時唔係你有幾叻,而係你有幾唔認叻,先至幫到件事。今日的講題是「承認別人能力的能力」,而不是「承認別人能力的心態」,因為我相信這不只是一個心態,而是一種帶來能量的能力。謙卑不是縮埋一角,謙卑可以充滿能量,是心理、心靈健康的表現。


〈伊甸園裡的墮落,約旦河裡的洗禮〉


至於耶穌出場那句:「暫且這樣做吧,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也讓我們看見,他願意伏在律法之下,成為僕人,以致公義得到成就。近年有種風氣,你提甚麼意見,都會有人慣性地說做乜都無用。我不排除有些意見真的好廢,但總不會全部都廢,當中一些有些值得一試。耶穌在這裡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那些你覺得好廢、不過是行禮如儀的宗教規條,原來認真去做,是可以取悅上帝的,是可以有功能的。不是因為做的人是耶穌的緣故,而是因為這些儀式、規範、倫理本身,真的有上帝的心意與旨意。包括你每個主日回來行禮如儀參與崇拜,聽我們這種可有可無的道,遵行一些你可能覺得只是杯水車薪的慈惠服侍、倫理教導。天父為甚麼在耶穌受洗時開金口?從天父的說話中,最直接的解讀就是,祂為耶穌的受洗感到喜悅。


耶穌重視上主的律法,與世人認同,不覺得自己可以是個「例外」,這謙卑的行動,證明祂是上主又忠心又善良的僕人。當然你可能說:唔係噃,耶穌出道之後,得閒無事就破壞律法噃!這方面要等之後有機會再詳論耶穌「以破為立」的吊詭行為:祂透過破壞律法的表象,還原律法本質,使人能夠行出律法的精神精義。


耶穌受洗的意義,已超越了受洗本身;不知道你能否看到伊甸園裡面的墮落,在這裡得到逆轉?始祖想成為神一樣的人物,不惜干犯當時世上唯一禁例。但約翰卻能夠看別人比自己強,以對人的謙卑,戰勝對神的驕傲;而耶穌以履行全部的義,修復當初被破壞的唯一禁例。當初上帝在伊甸園來回行走,問:「你在哪裡?」現在聖靈如同鴿子降在人身上,上帝在舊約、新約之間沉默了四百年之後再開金口:「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伊甸園的墮落,即將在十字架上得到救贖。


今日的經文,我們可以好簡單歸結為謙卑、順服的倫理教導,但放在整個神學框架下,我們可以看到「謙卑、順服」這種在這個世代被視為弱者表現的特質,原來能夠一次又一次宣告我們勝過伊甸園的咒詛,得蒙上帝的喜悅。這種特質,當然不是我們有能力自行達成的,何況你這樣一想,就已經不夠謙卑。所以只須承認自己沒有這種能力,耶穌的榜樣、聖靈的能力、上帝的喜悅,就會臨到我們身上,求主幫助我們每一個。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上帝,當世界教導我們要當主角、做領袖時,求你給我們看到在上帝的大圖畫裡,我們真實的角色,以致我們不會看自己過於所當看,更能承認別人可以比自己強。給我們看到謙卑、順服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帶有積極的能量,以致我們渴求這種能力,敢於承認自己缺乏這種能力,好讓耶穌的榜樣、聖靈的能力、上帝的喜悅,臨到我們身上,祈禱奉主名求,阿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