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帆
雲帆

紀錄自我,紀錄世界

波士顿疫情笔记:天天又发烧了,美丽人生和美国牧歌

2020年4月5日 阴 最高温57度

  1. 天天又发烧了

昨天下午乐乐刚好,天天又发烧了!他在屋子从来都是半袖T恤光脚丫,我则一件单衣外加一个棉马甲或者小毛衣。但是昨天吃完饭后不久,天天一个劲喊冷,把我的棉马甲穿身上了。我知道他发烧了,赶紧测体温,已经到38度了。立刻给他吃药,也是Tylenon,看了一下时间,八点半了。

他吃下药,我问:“你是怎么了?是不是早上下楼看电视不开暖气冻成冰棍的缘故?”

他说:“我不怕冷。”

天天经常这样,如果早起,会跑楼下看电视,但总是忘记把暖气温度调高,把自己冻成冰棍后又跑楼上盖被子暖一下,我则笑话他冰棍小子。他真是不怕冷,从小就不怕。

那是怎么回事?他说可能下午打球着凉了,没穿外套出去,回来又穿的外套。

然后,他看着我:“我现在可以和妈妈一个床睡了吧?”

我简直要晕了,问:“你不是故意的吧?”

天天说不是。然后自己去洗漱换睡衣跑到我的大床上去了。他们爸爸只好到天天的床上睡了。

天天倒是很老实,9点多就睡着了,这反而让我忐忑不安。

晚上不想写字,但也不敢早睡,就看了一下公众号平台,发现竟然又有人赞赏了300RMB,查看了一下,是陌生朋友。非常温暖。感谢远方不知哪里的你们对波士顿、对美国医护的支援。

就在我想着要怎么捐出去的时候,波士顿志愿者群里有电话,号召大家去认领口罩。原来是PandemicResponders(疫情应急基金会)以$3一只的价格谈妥了一批N95口罩,可以直接送达医护,号召大家在GoFundMe上认捐。这正是一个机会,我就认捐了$100。

到差不多11点,我摸了摸天天的额头,有些烫,测体温,37.9。这用药才不到3个小时啊!我不太敢继续用药,就用给他热敷,额头手心脚心擦拭,肚皮后背也擦拭,把他给折腾醒了。他说他想睡,我说没问题,我先测体温。回到了37。我定了2个小时的表,然后我们都睡下了。

我刚醒来1秒闹钟就响了。我的生物钟一向准确。先摸了一下额头,滚烫。立刻取药,用的Motrin,把天天叫醒先吃了,然后测体温,39度。心里咯噔一下。立刻去洗手间取热水,用毛巾给他热敷。天天倒是没事人一样,说:“妈妈,对不起,让你晚上睡不好。我不想让你累坏。” 我说:“累不坏。你病了妈妈很高兴能照顾你。” 我给他还是手心脚心额头肚子后背擦,天天说:“妈妈,你哪里都要擦,难道屁股也要擦吗?” 都这样了,还开玩笑,看来没事。我笑得不行,说还有一个地方不擦,你知道吗?他问哪里?我说胳肢窝!作势要给他擦,吓得他赶紧夹紧胳膊。他最怕挠他胳肢窝了。

一会,身上凉多了。测了体温,不到37度,我就放心睡了。Motrin的药效到天亮是没问题的。

六点多醒来,摸了摸天天的额头,不算热。想着他们爱吃油条,反正醒的这么早,就去和面了,面包机会揉面发面。顺便煮上小米粥。九点多大家醒来,正好可以炸油条吃。一家人吃了一大盆,一点都不夸张。不能常做,否则疫情过去个个成了小肥猪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天天又有点热,38度。给他吃了Tylenol。天天早餐和午餐胃口不错,看电视,听故事,玩。一下午都安然无事。估计至多明天就好了。

我却心里有些疑神疑鬼。确定是着凉了吗?他们俩这几年大了之后很少感冒发烧,一年到头极少有个一次两次,而且两人同时发烧还高烧的情况更是绝无仅有。是不是真的是Amazon的礼物没有消好毒?为何只有孩子反而大人没事?只有一个不同,大人不玩玩具。

跟朋友说:疫情之下,无事则已,貌似“美国牧歌”,可是一有风吹草动,简直草木皆兵。虽然强装镇定,其实内心怕怕。希望千万不要给已经紧张的医护添乱子了。

2.美丽人生和美国牧歌

乐乐上次发烧问我:我会的新冠肺炎吗?我会死吗?

虽然她很快就好了,可是她的问题却久久留在我的心里。不知为什么,脑子里一直想着电影《美丽人生》和小说《美国牧歌》(后来拍成电影)。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电影,讲的是一对犹太父子被纳粹抓入集中营后父亲靠丰富的想象力保护5岁的儿子免于恐怖和身心伤害的故事。父亲基多对儿子约书亚扯谎说他们在玩一个游戏,所有人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严格遵守规则,做的好就能得分,谁先得1000分就能得到一个大坦克。父亲和儿子在残酷的集中营中“玩”的“不亦乐乎”,甚至在父亲被纳粹处死之前也要孩子认为这一切只是个游戏,让儿子躲在箱子里,慢慢等待美军到来,而自己却死于纳粹守卫的乱枪之下。第二天,美军抵达,约书亚按照父亲的约定从箱子里出来,看见了美军的M4雪曼坦克,认为自己赢得了游戏,并最终和母亲重逢。


将死亡集中营的生活用“美丽人生” 这词语表达,像是荒诞、虚幻,又像是另一种层面的真实。仿佛是把不被残酷现实击碎的“美丽人生”珍藏在想象空间,或者密封胶囊,等合适的时间(比如孩子心智成熟)释放,保护生命将来完整美丽地绽放。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在黑暗的空间,把自己变成蚕蛹,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蝴蝶。”今天,在基督徒敬拜上帝的日子,女王发表讲话:“美好的日子会回来的,成功将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当有这样的智慧和信心。

但是美国犹太作家Philp Roth 的《美国牧歌》提醒我们,还有一种不同的可能,我们也要当心。。犹太人西摩生活、成长于二战后繁荣富裕的美国,凭着自己的能力,似乎实现了第三代移民所有的雄心和抱负,过上了田园牧歌一样的生活。随着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的来临,西摩精心策划的美满生活彻底崩溃。在一次电视新闻中,从小衣食无忧备受宠爱的女儿梅丽看到了抗议战争而自焚的越南僧人,受到强烈刺激,经常做噩梦,此后沉默寡言,进而叛逆成为激进的恐怖分子,将炸弹放在自己所在城镇的邮局……西摩田园牧歌一样的美国梦自此开始分崩离析。


十几年前读《美国牧歌》时,为那个摧枯拉朽的60年代感叹。我们现在知道,美国很多美好的东西诞生于60年代,比如民权、女权、多元共存、社会公平等,但是在当时,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时代。我看到一些照片和书籍,有犹太哲学家海舍尔和马丁路德金、UU教会的白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挽着胳膊和人们走在大街上抗议,为黑人和其他族裔争取平等权利。我听波士顿一些白人朋友说,他们当年是如何上街抗议越战,如何藏在在教堂地下室躲避警察的抓捕。那是一个大时代。但是Philip Roth 告诉我们,也有一些家庭一些孩子,被残酷的现实撕裂、扭曲。

病毒如今在美国50个州肆虐,全面爆发,背后不只是因为川普。川普异军突起的背后是一个二三十年累积而至的危机。这个危机在分配上主要是贫富两极化严重,中产阶级萎缩,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其前0.1%的人与后90%的人持有的社会财富相当,其曲线已经与大萧条时代相近。在生产上,主要是制造业空心化,对外依赖严重,连个小小的口罩都能绊倒世界第一帝国。在医疗教育的制度设计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人均所拥有的医生和床位/ICU床位短缺,成本高昂,一般的中产和低收入者难以承受,或者因病返贫或者难以实现阶层向上流动。这次病毒,让一切以死亡的残酷形式集中表现出来。

不断增长的本不应死的死亡本身已经令人难以承受,一种美好幻灭的感觉恐怕令更多人,特别是自小无忧无虑充满自豪感的美国少年青年更难以接受。

对于残酷恐怖的现实,我们该如何保护自我并保护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向孩子展示、如何向他们解释?又如何保护他们的心灵不被伤害而滑入绝望与错乱的深渊?或者,如何让他们经历苦难却不被击垮,而是变得更有爱和坚强?让逝去的生命没有白白逝去,让灾难成为促成我们人格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契机。

如同美国那个曾经摧毁一切创造一切的60年代。

但愿西摩梅丽父女的悲剧不再重演。

对于我的疑问,我们镇上的一位老师提出了她的见解。非常感谢,征得她的同意,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或许能对其他家长们有所启发,也欢迎有经验的家长和心理专业人士分享经验。

曹老师:谢谢云帆的分享,喜欢你的文笔。乐乐的发烧让妈妈们警醒,是应该交流一下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关闭前,老师们已讨论过一些。尽管这些讨论都是针对于课堂上就疫情的问题和学生互动,但在家里也可以酌情采用。下面是我个人觉得针对小学的孩子有几点可以做:一在网上找一本绘本或视频,跟孩子一起了解一下新冠传染的原理,途径和防护方法;二. 鼓励孩子问问题,家长解答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但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用事实说话,不要把大人的恐惧或不满传递给孩子;三. 给孩子讲家里爸爸妈妈具体是怎么防疫的,让孩子有适当的参与,孩子们感受到家里是安全的;四. 带着孩子每天做游戏。有规律地生活,运动,加入亲子互动。抱歉我的粗略,由于篇幅有限,都是些干巴巴的总结,纪要。细节需要大家自己脑补一下。

所谓善鼓舞善,义鼓舞义,正念吸引正念。除了曹老师分享,今天还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现在话说已经是前年的冬天曾经有幸认识来波士顿Tufts访学的张医生,今天一早看到他在朋友圈转Tufts医院医护告急的事,问能否转发。他同意,且留言说,他在Tufts访学两年间,学校为他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计划捐防护物资支援医护,希望我能为他提供靠谱的可进到美国的口罩等防护渠道。这不就是PandemicResponders在做的工作吗?我当即联系PandemicResponders的创立者Robert,问他可否帮忙或者合作。他立刻同意。于是我介绍他们认识,他们自己谈。很快,Robert回话 ,两人已经谈妥,张医生捐款给PandemicResponders,委托他们买防护物资并送达Tufes。张医生一会也把邮件发来,其中包含他捐款要购买口罩的具体信息。真是慈心善念义行。相信张医生承诺捐赠的2000个3M N95 和500 3M 医用一次性口罩很快会经过PandemicResponders志愿者购买到并迅速送达Tufts医院。

关于麻州、纽约以及全美的新冠确诊和死亡数据我已经不天天盯着了。要做的事很多。还是那句话:医护在前线战斗,我们后方守住阵地,做我们力所能及该做的事情。

《纽约时间》和我达成一致意见,从今天起,如果有人感动而赞赏波士顿疫情笔记,所有资金将用于支援医护和社区。此前我在我个人公众号首次开通赞赏所得1288RMB已经连同我个人心意一起捐赠了PandemicResponders ,请他们支配代买防护用品,支援急需的前线医护人员。也欢迎有感动的朋友通过PandermicResponders网站(http://www.pandemicresponders.org) 或者GoFundMe(https://www.gofundme.com/f/help-us-donate-ppe-to-frontline-heroes   

)捐赠。

欢迎大家转发、赞赏或点击右下角Wow推荐。片羽滴水皆诚意,善念义行共度难关。

附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