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讓那些陳覺明們、陳曉蕾們在履行使命的同時也能養活自己

(编辑过)
標題中提及的名字,是其中兩位獨立記者。沒有了媒體機構的支持,他們的處境會更艱難。期望Web 3.0能更好的承接他們。

繼香港本土的良心媒體一家家倒下之後,昨天聽見多一個不好的消息:總部設於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已經關閉香港的辦事處,並且停播香港的時評節目。香港人獲得資訊的渠道將更加收窄。

不過前兩天看到《自由亞洲》的其中一系列的兩篇報導。一篇是關於離散的香港時事評論人,如何在海外透過互聯網繼續他們的時評節目;另一篇則是關於香港媒體機構倒下之後,部份前記者仍然堅持以個人名義報導發生在香港的事情。雖然沒有了媒體機構作為雇主,給予「糧草」和保護,他們就化身獨立記者,運用個人社交帳戶或粉絲專頁作為發佈平台,成為了一人媒體。

獨立記者其實並非新鮮事物。早於2014年,我已經知道香港有很知名的獨立記者,名叫陳曉蕾。她之前任職於《蘋果日報》,後來以個人身份發掘和報導各類社會議題。這次《自由亞洲》也訪問了一位前記者陳覺明。他在自己任職的媒體機構關閉之後,仍然每天到法庭記錄案件的審訊,利用個人粉專發佈法庭新聞。

這些獨立記者們,在香港良心媒體一家家倒下之後,仍然充滿熱忱地履行記者使命。他們是黑暗時代裡的微光。不過他們在社交媒體發表報導,是完全沒有報酬的。人即使多有熱忱,也總需要吃飯吧?大自然也沒有一條定律,大凡有熱忱的人就可以透過光合作用取得生存所需養分。因此,我是多麼希望Web 3.0在技術和經濟模式上的革新,能為這些陳覺明們、陳曉蕾們,提供多些資源。馬特市舉辦的「在場非虛構獎學金」,是個很值得長期開辦的項目。它能為獨立記者們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以及編輯支援。我很想看見將來的馬特市,會有更多香港的獨立記者發表報導。也希望更多喜歡獨立記者報導的讀者會長期黏在這兒。更實質地支持這些充滿熱忱的記者,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讀寫咖啡角

陶樂思

喝著咖啡悠閒閱讀。分享知識、觀點與心情。盼與讀者一起成長

0258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