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為緬甸祈禱也為緬甸行動

昨天樂思展館的推介文,其中一個回應很有意思。它讓我有靈感寫下更多想法。

昨天發表的推介文,非常感謝 @每天都有新體驗 的回應:「不會忘記,可是好像只能努力替他們祈禱🙏😶。」

眼看著暴政與戰亂下的緬甸,身在遠方的我們有無力感,不知道能做些什麼,這些都十分正常。就像七年前的我,在網媒讀到伊拉克山區有數百名雅之迪女子,被伊斯蘭國俘虜作為性奴一樣。當時的我又憤怒又傷感,但遠在香港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在心中縈繞三年之久,後來找到聯合國難民處的臉書專頁,得知他們有支援雅之迪人的項目,於是做了捐款。這才稍為寬慰了自己的心。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能不能做到什麼事情並非關鍵,關鍵就是不要率先相信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相信自己過於微小,起不了任何作用,這本身就是一種失敗主義的信念。失敗主義信念會令人連第一步都裹足不前,那麼「做不到什麼」便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了。

說了這麼多,究竟除了為緬甸人民祈禱以外,我們現在還能做些什麼呢?當然有啦!即使在馬特市這個平台,已經有我們能做的事情了。

首先,馬特市已經有默默為緬甸書寫與記錄的作者,持續不斷地報導緬甸現況的公民記者,例如 @翁婉瑩 。有沒有想過去為這些作者拍手,支持他們書寫緬甸的作品呢?若你在馬特市是個社交能手,自己的文章已經有很多拍手,有沒有想過也為這些書寫緬甸的作者們,也寫文推介這些作品呢?要知道那些公民記者們很多時都十分忙碌,不會有很多時間社交、串門。你又能否運用自己的社交優勢,幫助這些作品增加能見度呢?

其次,除了翁婉瑩以外,這兒也有其他關注東南亞政治,當然也包括緬甸的作者。記得今年年初,@張蘊之 也為緬甸寫過報導文章,舉辦過Clubhouse座談,更協助舉辦為緬甸祈福的活動,在活動中也有為緬甸人文籌款。關心緬甸的馬特市民也不妨關注她的更新,看看自己有沒有能夠出力的地方。

第三,在一個專門講解虛擬貨幣的YouTube頻道節目上,我聽見去中心治理組織正在籌備一個以虛擬貨幣捐助緬甸人道支援的項目。可惜這個消息並未有進一步的資訊。若有進一步的項目詳情,我會在這而分享。不過與其座等別人先做事,我想作為馬特市民能否率先行動呢?在一年前的「likecoin狂想曲」的活動中,有人提出用likecoin捐助公益項目。我會與那個和比特幣發明者同名的馬特市作者聯繫,看看在這兒收集likecoin支持緬甸人道救援的可行性。當然啦,這一點也需要更多市民給予意見。例如這兒的企業家作者 @PhilipMak ,能否分享一下想法呢?

說到底,關心世界,為有需要的人貢獻一點力量,終究也是助益自己的修行。這並非善有善報的迷信,而是當你願意為了關心世界而孜孜不倦,不斷嘗試不斷行動,自己的解難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得到提升。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動力做這做那?我的回應是,我並非因為有動力才行動,而是因為不斷行動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