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充權知多點

「充權」是從英文"empowerment"翻譯而來,類似的翻譯還有很多,包括「賦權」、「增能」、「培力」等。

充權是社會心理學範疇的概念。其基本信念,是每個人(即使是弱勢的受助者),也有屬於他/她自己的經驗、意願、資源與優勢。個體擁有學習、協作與改變的能力。這個概念翻轉了傳統的社會工作介入問題的方式,且在社會工作領域越來越廣泛使用。當運用充權的方式協助受助人時,社工不再像以前一樣高高在上的坐在專家位置,而受助人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幫助與安排的一方。反之,社工的角色是一個促進者(facilitator),與受助者的關係,也從之前的專家案主的不平等狀態,演變成較為平等的協作關係。受助者因對自己人生重拾責任與掌控感,面對生活的能力與動機也得以提昇。

充權的概念也不單只運用於社工與案主的個別輔導範疇,它也促進了弱勢社群的自助互助,透過組織與協作共同推動社會改革。說到這兒大家可能開始頭癢:我既不是要找社工幫忙的案主,又不是弱勢社群,充權與我又有何干?是的,或許你今生今世也沒有找社工幫忙的需要。至於是否弱勢社群嘛!弱不弱勢其實很相對。比起殘疾人士、底層勞工或許你不弱勢,但比起政治上的當權者,或者擁有龐大財富的大財團,誰感說自己不弱勢呢?即是說,每個普通人其實也有充權的需要。社會的民主化要靠公民的充權。即使以確立民主制度的民主國家,也要靠已充權的公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監察政府施政,制衡政權的權力使之不被濫用,才可確保民主制度的有效推行。

那麼作為個人,我如何知道自己究竟是充權還是相反的去權狀態呢?我又如何充權自己呢?充權是過程也是目標。個體的主動性是充權的要素。要知道自己是充權還是去權狀態,不如嘗試以馬特市的場景來想像一下吧。

「我從來沒有看過自己likecoin錢包一眼的。likecoin有沒有遺失我怎知道?」「我從來不知道有內容農場。有人把農場文章一字不漏般過來騙拍手我也不會知道的。拍了就拍了,還會想這麼多嗎?」樣樣不知道,事事不去想,試問充權又重荷說起?要踏上充權之路,首要就是拿回自己的主動性,並且持續地積極學習。

哈哈!說要寫微講義,寫著寫著就一點也不「微」了。希望今天的講義能令有興趣知道充權的朋友有所得益。

PS: @桐生茂豫 @張蘊之 @atyh

感謝你們對「中環以外的世界」寫作企劃的支持。這是這個標籤的第一篇作品。將來的作品無論是社會創新項目介紹、人物專訪,還是其他講義,其實都是圍繞著充權這個概念。所以用了這個主題為標籤打頭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