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也來說說寫作與社交

最近原來馬特市又就社交與寫作的問題掀起了熱烈討論。我也想說說我的觀察與想法

說馬特市又掀起寫作與社交的熱烈討論,是因為我加入的半年多以來,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討論了。事實上,說馬特市社交過多以致優質作品無法脫穎而出;說這兒抱團拍手問題嚴重;說這兒平庸作品持續地被互相追捧,作為公共討論場域的功能越發消失…。當然,以我在這兒的年資這麼淺,實在無法判斷以上說法是否事實。或者若果是事實的話,究竟情況又是否嚴重到不能接受的地步。

我初來這兒時,確實觀察到一些寫社會時事的作者被冷待;反之,那些生活瑣事流水帳作者,或者把一些生活瑣事硬扯到正能量的作品,卻動輒二百多拍。當時我也十分看不過眼。後來看多了不同的作者與作品。發現這兒並非一面倒的寫時事被冷待,流水帳或正能量受歡迎。我也看見寫時事的作品很受歡迎。有的甚至超過五百、一千拍。反之,曬生活的寥寥十拍八拍的都有。作品是否被看見,被喜歡甚至吸引到拍手,實在有很多原因。社交是否真的如此決定性呢?又寫作與社交是否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呢?

若認為社交真的這麼障礙優質寫作,不如我們想像一個完全相反的場景吧!馬特市在下一秒開始就完全拿掉社交,人人專心寫作,優質作品就是否能很快跑出呢?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會。因為我也走訪過其他寫作平台。那些寫作平台社交不甚熱烈,但受歡迎的也不外是一些商業未重的娛樂作品而已,與知性、人文關懷扯不上任何關係。

當我們看作品時,我們看的真只是作品嗎?抑或透過閱讀作品,嘗試了解作者本人--他的喜好他的品味他對世界的理解觀察與抱負?很多時,喜歡作品與喜歡作者根本就難分難辨。因此,當你想著自己在賣寫作時,對不起,你在賣的是你這個人。想像一下,若果一名紅作家爆出了私生活醜聞,影響了形象,或者時刻不可一世地對待別人,弄得沒人願意與他合作,結果影響了他的事業。你又會不會拷碗拷盆地質問,他明明作品寫得很好啊!為什麼這樣代他?這種問題問出來也只反映提問者的幼稚。喜歡一個人與喜歡他做出來的東西真的能分清楚嗎?對於社交能力較佳的作者較受歡迎這件事,又是否絕對不公平呢?我並非這樣想。樂思展館寫了超過五十篇推介文,策展了近一百名作者的作品。當中真有只專心寫作的作者。專心得別人為其作品拍過手,支持過,推介過,留言回應過,卻一點回應也沒有,彷彿他人的拍手、支持、留言鼓勵全都沒有發生過似的。大家若果真相信專心寫作不社交就能有多點優秀作品跑出,是否希望每個作者都像上述例子那樣「專心寫作」呢?但在我看來,那個作者連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作品拍手一直寥寥是很公平的。

抱團拍手問題,優質作品難以被發現的問題,大家都已經熟知,並且很多人已經在努力着,務求改善。我的樂思展館,以致馬特市最近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各類挖寶活動,為的就是改善上述問題。對於社交,我算是不活躍的一類,但我的作品的拍手數大致上是穩步上揚的趨勢。樂思展館也越來越多市民認識,並且願意付費支持。我想,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持續耕耘,或許是被看見的竅門。最近關於社交與寫作的討論已經傷害到部份市民。我看見一位作者說正在逐步隱藏自己在站內的作品,很可能意興闌珊想離開了。我真的很難過。因為那個作者無論詩作、文章都充滿知性,能發人深省。站內這種互相批評擠壓的氣氛,嚇走的只是那些對自己寫作有要求卻自信心不足,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作者。那些人人得而誅之,厚著臉皮靠抱團拍手齊齊騙likecoin的無賴們(若有的話),是不會被這些批評嚇走的。最終極的問題是:我們究竟希望要一個怎樣的馬特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