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能七九西
小能七九西

一個自由而無用的人

那些不名譽者們論《約翰福音》中的基督與女性(2)

正因為我們代入了價值判斷,才會認為耶穌的這句話是對她的指責,然而,如果但從詞句上來看,耶穌只是作出了中性的事實陳述,與其預設這是一種道德指責,耶穌所表達的可能更接近於「你的情形我都清楚明瞭」,而相較於責罰,此處的耶穌談起的卻是在他裡面永遠不會渴,以生命之水回應生存之水的需求。——這是一篇不是很學術、很宗教、很女權的,豆瓣微信被刪文章的備份

眾所周知耶穌樂意與罪人,稅吏,妓女等當時猶太社會的邊緣者和賤民為伍,並遭到宗教領袖的一再詬病。這種公然挑戰宗教領袖和宗教規條在當時絕對是顛覆性的。而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大約就是約翰福音中記載的行淫時被拿的婦人,耶穌那句「你們中間誰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也成為金句,時常被信徒引用以指出任何人都是罪人,並沒有誰比誰更有優越感,皆需要來自上主的憐憫。諸如love the sinner, hate the sin等之類的原則,多少也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

如果我們瞭解這段經文的背景,就會發現更實際的意義。正如在聖經中所注明,這段經文是否出自原典仍有爭議,在某些古卷中並不存在,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段經文可能是在後世加入,究其原因,可能是早期教會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如果有性犯罪歷史,比如妓女之類的人群要加入教會,是否被允許,以及是否需要經過一些特別的儀式?在此背景之下,這段經文的用意就更明顯了:即使對於那些諸如妓女之類被認為性道德低下,被社會邊緣化污名化的人,首先教會無權為她們定罪,因為耶穌也沒有為她們定罪,其次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悔罪或懲罰儀式,只要以後不再犯就可以了。這段經文如果這樣理解,它可以被援引來說明在教會中,即使面對在社會大眾眼中極為污穢不道德的人,也要當作普通的信徒一樣平等對待。

早期基督教會雖然非常注重道德上的分別為聖,尤其與羅馬社會的風俗區分,但卻沒有道德潔癖。行淫時被拿的婦人無論是否一早就存在於原典之中,都無損它的顛覆性,而這其實也正反映了早期教會所面臨的道德困境,以及堅守基督開放包容的平等原則,並沒有受男權社會對女性污名化的影響。幸而因為聖經中的這段記載。也讓我們對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錄的早期教會多了更全面和豐富的瞭解。

而如果要說到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名譽者,其實更讓我心有戚戚,深感需要向眾人介紹的是另一位約翰福音中的婦女,即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這段經文向來被認為極具顛覆性,主要在於身份邊界的突破,單獨陌生男性與女性,一個猶太人與一個撒馬利亞人,這一場對話挑戰了當時社會的性別政治與身份政治。而另一方面,這個故事其實更是對當時社會倫理的挑戰。

福音書中記載耶穌是在正午時分與來井邊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相遇,但在整個故事中並沒有第三者在場。很大的原因在於正午並非是當時日常打水的時間,一般人們會選擇在清晨汲水供應一天所需,同時這也是村落婦女社交和交換八卦的場合。然而這位婦人卻刻意避開人群,這或許是因為她被自己的社群所孤立,因而不願意與村民有過多接觸。如果閱讀下文,讀者可能才到這位婦人被社群排斥孤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她不道德的私生活導致。她有過多任丈夫,而如今與她同住的並不是她的丈夫,都足夠離經叛道,污穢不堪。顯然耶穌不可能不深知這一切,不僅出於分別為聖的原因,就算以常人之心念及這位婦人的所作所為,任何有道德感的人都應當避免與其有任何交流,更感到無法與這樣的人有什麼共同語言。然而,在這段對話中,是耶穌首先主動開腔搭話,其後更毫不避諱地直言婦人的狀況。一般大眾解釋,都認為這是展現耶穌的神性,他的全知,但首先如果耶穌的用意真是如此,恐怕常人第一反應不會是被他的神性震撼,更可能是覺得這是一個討人厭的猶太包打聽。第二點,正因為我們代入了價值判斷,才會認為耶穌的這句話是對她的指責,然而,如果但從詞句上來看,耶穌只是作出了中性的事實陳述,與其預設這是一種道德指責,耶穌所表達的可能更接近於「你的情形我都清楚明瞭」,而相較於責罰,此處的耶穌談起的卻是在他裡面永遠不會渴,以生命之水回應生存之水的需求。

這個敘事脈絡或許能讓我們聯想到,耶穌的啓示有可能也是在回應撒馬利亞婦人對情感之水的渴求,者才能讓他主動提及撒馬利亞婦人的私生活在整個故事中不顯得突兀。沒有人甘願墮落,公然違反社會風俗,墮落於眾叛親離與臭名昭著之中。也許這是撒馬利亞婦人的苦衷,一個女性在當時的猶太社會中仍必須依附於一個男性親屬才能生存,可能她流轉於不同男人之間不是耽於情慾,可能是她有實際的生存與生活需求,也可能是她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底下,她只能作出這樣的選擇。

閱讀這段經文之後,如果只是簡單地進行道德指責,強調對個人道德行為的約束,對群體生活准則的服從,這顯然是容易但也是偷懶的。因為耶穌在面對這位婦人的遭遇時,選擇的是溫柔的憐憫與接納,但另一方面並沒有縱容她繼續這樣的生活,透過指出她現狀背後的問題根源並非道德敗壞,而是在尋索的路上找錯的方向,而永遠無法得到滿足。他的言語因此帶來的不是定罪,而是接納與希望。

當代教會在如何處理婚前性行為或者同居問題上頭痛不已又搖擺不定。而相對於引用關於守貞或者淫亂的經文,我倒是覺得,耶穌與這兩位不名譽婦女之間的故事更適合作為參考經文。無論是以罪咎感或者對後果的恐懼來規訓信徒的道德,都是一種律法主義的做法。那麼什麼是耶穌的恩典主義?在這兩個故事中,耶穌正正展現了以恩典與愛來對待不名譽者的示範,第一步並非是道德訓示、定罪和對個人的否定,相反是肯定他作為人的尊嚴和一切的需要,是接納與包容,是尋找這麼做的背後真正的動機,並為他人找到另一個生路唯獨在基督裡面,自己的需求和希望才能真正得到滿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