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明月
昆仑明月

自由寫作者 | 冥想者 | 入門茶人

曾经作为难民的“九死一生”,即 阅读《怒海惊魂》有感

这本书主要内容就是发生在“西贡沦陷”后。

越南西贡(今 胡志明市)的人们逃离越南到澳洲(一些人后来去了美国,加拿大)的经历。笔者有幸在澳洲偶遇这本书的作者。并屡次听闻作者前辈——心水老师的经历,间接体验何谓“九死一生”。

阅读到心水老师的这本书,我不由得想起来和老师几次见面的场景。

我很难将这些经历和老师夫妇本人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最近(10月中旬)在老师家中的畅谈西贡往事以及经历怒海惊魂,老师的语言平和如水。有时我在想,也许是岁月的沉淀,让九死一生的人们化作平静的“柳絮飞来片片红”(老师的另一本著作之名)。

逃难的过程,总要面对着赤裸的人性。

人的行为和语言可以犹如原始的禽兽一般。即便到现在,我们总会侥幸说,在极端求生的时候,人很难保持理智。庆幸的是,书中描述的时期,人们还算保持了理智,最后大家都活了下来。因为在当时,难民幸存下来极为困难。书中也提到,船在海上,时而可以看到漂浮的残骸和一些衣服,想必是落难的难民船。

主角元波在处理“南极星”商船的食物资源分配,要面对跟“不合作“难民的相处与周旋。

这一部分不在我阅读前的预料中,在物质匮乏,一切都需要定额分配,甚至在信任与否都很难确定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很相当敏感。稍不留神,就会引发憎恨混乱。可能这部分内容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特别是未来的日子里,我在社会工作中,总要面对跟不同人的合作。

我们都说,现在是视频要占领文字阅读的时代。

电影有时候为了吸引人,导演会制造一些夸张的场景片段。也或许因为受限制于时间长短,编剧会删减很多细节。但是阅读文字书籍则不然,一本书通过文字的描述会让内容变得饱满。这也许就是我电影无法取代书籍的原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像是过电影一样。虽然是小说,但也是根据的是老师亲身经历和身边一些人的事情。因此,偶尔也会把老师夫妇和一些曾经看过的视频角色代入书中情节。在读者本书的时候,脑子就充满了花画面感。特别是这些都是源自身边人的经历。

我告诉心水老师,我用了一个星期把这本书读完。

老师有点惊讶我读得这么快。其实我并没有读的很马虎,有时候我担心自己忽略书中内容,或者发现一个出场人物的背景不熟悉,我会翻过去找之前的内容或一些人物的介绍。这本书的人物描写非常的有带入感。因为每个人在出场之前,都会有他曾经的一段往事,以及日后他的去向。感觉更真实,会更容易触及内心以及想象那种经历的存在。

读到在货船上的信息,感觉到主角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这就是基于心水老师本人的形象吧。在“南极星”船上,与人周旋,要自己费力不讨好去做总代表。甚至是可能要忽略对于家人的照顾。在为了征得难民身份之前,要不停的去做很多工作,需要大家的通力配合。作为领导者的家人,也要做出一些牺牲。日后,自己也了解到心水老师在华人世界的一些经历和做的事情,会让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曾经在Boxhill的时候,他有分享自己的一些关于文字经历的经历,连我内心的热血都被激发了。可能很难想象的是,心水老师本人在讲这一切的时候,却是在谈笑之间来描绘这些极端起伏的过往。

书籍中有很多内容值得阅读和了解,这些与政治立场没有任何的关系。

书中描述的细节很真实,这些足以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生细细体会那些惊魂往事。谁知道华人同胞经历过这些呢?而且还是发生在1970s末期,到1980s初期。从小我们也被教育要懂得珍惜现在,我们可能不需要自虐似的体验悲惨的生活,但是通过文字和长辈们的描述,我们就知道作为一个年轻人如何慢慢学会“不作就不会死”(不去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无端浪费自己的心力)。

这次读后感写到这里,可能会有更多感悟,也许会在恰当的时间补充进来。

书籍信息:《怒海惊魂》(作者:心水;其作者更喜欢这个书名),唯独第二版叫《怒海惊魂30日》。这本书还获得过华语文学的首奖。这两个名字在图书馆可以找得到,期待对这段历史或者这本书感兴趣的人阅读一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