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故我在
我去故我在

來自古老去中心化內容社區Steem的古老用戶,讓我們在新的地盤,說些新的...古老故事。

區塊鏈社交平台最重要的認識是 ... 基於Steem的經驗

這篇文章是我半年多年在Steem上發表的看法,今天來到Matters,我相信這些看法依然能夠對於這裡有所啟發的。有興趣的話請先看文章,文末我會加入一些更新的討論。

original source: https://steemit.com/cn/@deanliu/5dxrz5


Steem自己是歷史上第一個區塊鏈社交平台,存活至今3年多,在中本聰紀元裡,已經是非常長壽了...

甚至,發展至今,社區內在自發發展下,長出了Steem Engine,推動了Steem作為區塊鏈社交平台之基底鏈的新紀元與可能性。(官方的SMT很可能也是這樣方向,只是可惜樓梯不太響了,人也還沒下來)

我認為這個時刻,有必要再重新想一下,到底所謂區塊鏈社交平台,最關鍵的基礎性認識是什麼?

source for image: pixabay

什麼叫做"最關鍵的基礎性認識"呢?

就是類似一句話說出來,你就秒懂這個詞或是這件事情的本質,清晰無比。如果有個東西,讓你說上10分鐘,你都還不能說清楚這東西到底重點是什麼,那麼,有很大的概率,要嘛你不瞭解這東西,要嘛這東西並沒有什麼太大重要性。

Steem過去常常有這樣的問題,用戶們無法很清楚地告訴他們的朋友,Steem是什麼?能幹嘛?多半是囁嚅著區塊鏈社交平台這類,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的大詞組合,鬼打牆似的重複著... 比較好一點是說,Steem能讓你寫東西賺錢!這個好一點,可惜有騙人嫌疑,九成的人來了都賺不了夠明顯超越其時間成本的錢,那麼多離開的人就是明證。

那麼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 關於區塊鏈社交平台,最重要的認識就是 ...

這裡不是"一般性的社交"平台,這裡是"商業性社交"平台。

哇!我是寫到這裡才知道我會這樣寫,我自己都很驚嘆,這見解之精闢啊~~~ 哇哈哈哈~~~

是的,很多人都搞錯了。以為這裡是一般性社交平台,殊不知,這件事早已經被以facebook為首的眾多公司給做完了,做到極度競爭了... Steem去湊著熱鬧幹嘛?取代facebook,真是化石級的笑話了...

我認為這個認識,連創辦人Dan (BM)都沒有很精準地抓住。BM早期文章,其實是想創造一個全自由的言論環境,解放全人類的思想自由等等,你去看他早期文章很多在談這些,甚至現在EOS的Voice,可能都還有這種味道在。我現在認為,他當初這樣的想法雖然立意崇高,但是是大有問題的。

說點敏感的,6月初到最近,其實正值一些政治敏感議題之際,中文區卻蠻少人談(有一些我看到了,但不算多),要不就是用英文發。可能有些激進的人就說了,這是自我審查!但我不這麼認為,至少這不是主要因素。可是,這裡的特色不就是"抗審查"嗎?不怕打壓嗎?是的,這裡是。那麼,人們為何害怕發表自己的意見?其實,害怕或許有一些,但最主要是沒必要...

從我上面說的就可以很簡單回答這問題:這裡是"商業性社交"平台。

你在職場上談政治嗎?你跟菜市場裡的販子談言論自由嗎?你跟客戶交流時,是會談你意識到的客戶的政治傾向,還是夸談自己的看法?

這不就結了?"商業"兩字,說明了一切行為。

source for image: pixabay

你要談自己想法,上臉書去談去(當然,關於這議題還能另開文章說呢),Steem上,就是商業,商業社交。

有人要抗議了:我上來發發生活感言,拍攝的照片,吃過的美食,因此有些收入,這能叫商業嗎?

是的,孩子,我曾經跟你一樣懵懂。現在我以即將三年的資深Steem魚告訴你:這,就,是,商,業!

說真的,TT成長日記,誰看啊?(當然啦,其實看的還是不是太多,哈哈) 要不是他是劉美女的兒子... 這樣的東西,上網抓沒百萬也有十萬。

每個人的文章,甚至每一個回覆,都是一項商品。

點讚就是買單。自己買自己單有時比較難看(但不是不能做),社交元素仍在,所以難看還是不好,於是演化成互相買單,或是付費委託專業公司過一手幫自己買單。

精闢,我感覺這些描述是我最近少見的精闢呀~~~

插個話說,為什麼很少人這樣說呢?這答案就在於"商業"跟"社交"在本質上是有一些衝突的,當你說點讚就是買單時,很多人會抗拒這個說法,他認為他是為了喜愛而點讚,為了支持而點讚,因為這樣說,對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社交的商業化,比較是只能做不能說的,說破就會違反了社交的一些基本特性。這一段我點到為止,熟悉世事的老手應該看得懂,但我還沒法說太清楚。

為什麼呢,為什麼Steem應該這樣定位,為什麼要用商業來定位?

再給一個很清楚的答案:區塊鏈。

區塊鏈就是個關於金錢與價值的技術,這是天生的。抗審查也是,但這造成了前面的願景不清楚,阻礙了發展。

而且要注意,商業在前,社交在後。沒有商業,就不要到這個鏈上玩。

上面這一句,比較是說給社區營造者的。用戶則隨便,高興怎麼玩都可以,但能玩出什麼成績,就要注意一下你是否有商業意識了。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社區營造者們,項目發起者們,活動組織者們.... 我的一個忠告是....

所有事情,都要重視商業內涵,做什麼事,都得找出經濟誘因,在這裡才是可長可久而有力量的。

我看過許多有理想的人,充滿犧牲奉獻精神,想做許多事,可惜,沒有配套的商業與價值創造思維,不是人走茶涼,就是小打小鬧...

真的不是你不好,是你要做的事,不適合這裡。要不你就得重新用這裡的邏輯來重新安排你想做的事。

Steem,或是以後基於Steem的社交平台,都無可避免的是商業性的。Business first, then social. 但是在表面說法上,Social only, business or not doesn't matter.

商業與人性,就是這麼精妙幽微,參透它,你將在這裡無往不利。

source for image: pixabay

看完了,有什麼感想嗎,Matters的讚賞人們?我是看到 @高重建 寫的最新答客問,突然想起我這篇文章來,所以帶過來重新曬一下Matters的太陽。我個人對於不夠理解的事物,不太願意給出評論,所以要談Matters跟上面這一篇文章的關係,可能還沒到時候。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目前思考的一些點,例如:

  • 上面文章所說的敏感議題,Matters根本是主談!因此,我得想想這一塊的"商業"是怎麼運作的
  • 其次,這一篇沒提到的另一個Steem教訓是:你不能讓"讚"與"賞"有太直接的連結。我覺得高兄有思考到這一點,要讓讚這件事盡量接近Facebook上的讚,這點我是很欣賞,個人認為是很關鍵很正確的思維。
  • 最後,日後我繼續觀察Matters或是Likecoin,一定是會認真看商業模式的運作,這是我認為日後成功與否的關鍵。

歡迎留言大力思想輸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