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故我在
我去故我在

來自古老去中心化內容社區Steem的古老用戶,讓我們在新的地盤,說些新的...古老故事。

[舊文重現] [ Steem十講之第二講 ] — Steem之鏈

這是我17年底在Steem上的系列文章【Steem十講】,可惜是一直未能完成全部,但這不是我的緣故,而是Steem的變化所導致。我感覺Matters上朋友或許會對我當年在Steem上的思考有些興趣,所以,舊文重貼,盼獲得新生,刺激一些新思考,則幸甚矣。第一講獲得迴響還不錯,所以我就繼續了。
原本覺得第二講談鏈,跟Matters關係較小,但為求完整性,我還是放上來了。

以下之第二講原文來源:https://steemit.com/cn/@deanliu/steem-steem


[ Steem十講之第二講 ] — Steem之鏈

在這裡很重要,重要到很常見,但又不厭其煩地要說的一句話就是『Steem是區塊鏈,Steemit是UI,Steemit Inc是公司』。在上一講的討論中也說了一下。我希望這一句話,讀者們已經具備初步理解,才不會在這一講裡面迷失。

今天這第二講,講的就是,Steem區塊鏈,一切的根本,Steem世界萬物之依歸。在中華文化裡,『道』貫穿天地,一以貫之,為萬事萬物之依歸。Steem之鏈,近乎於此。

要怎麼談這條鏈?當然,希望你也已經具備基本的區塊鏈相關知識,簡單即可,我也不是什麼專家,但總是我們這講,講Steem之鏈,不講什麼是區塊鏈。不過,我還是幫大家複習一下:Steem區塊鏈採用的是跟Bitshares一樣的石墨烯(Graphene)區塊鏈技術,其共識模式是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大致上說,就是由持股者按持股比例投票選出代表(Witnesses)來維護、驗證區塊鏈網路 ( 簡單對照比特幣是PoW,藉由算力來決定共識之產生)。哈哈,不過這跟我們要談的沒太大關係。

區塊鏈很多,甚至DPoS類型的也有一些,重點在於Steem之鏈的特色是什麼?你可能說是內容鏈平台。這麼說也沒有錯。幫你更精確地說,是內容上鏈,持股者按照權重,可以決定按照機制設計好的新增代幣,要如何分配到各見證人(Witnesses)、持股者(SP holders)、內容創造者(authors)以及內容發現者(curators)身上。當然,大部分是分配給內容創造者的。新增代幣分給後二者部分稱為獎勵池(Reward Pool),目前是累積七天,動態發給,各持股者以vote形式(正負兩種)來進行權重投票,七天後結算。

Steem之鏈,是萬物之母。Steemit.com、Busy、eSteem、ChainBB、Utopian.io、Steepshot、Zappl、DTube、Dsound、Dlive、Dmania等等(SMT比較特別,我還沒研究透徹,但基本上也要用到Steem鏈)…. 這些App,都必須透過存取Steem之鏈,來完成各自的功能,所以才叫生態系嘛!這大概你們也都知道...

聽起來,都沒什麼新鮮的東西?很好,因為接下來才是我希望可以打開你想像的地方,尤其是,對於有開發能力的朋友。

大部分目前的應用,都是以Blogging類型為基本概念,只是以不同樣貌出現,例如強調影像、聲音;強調短文快發、或是快照分享 … 無論如何,基本不脫『內容點讚』概念。這當然很自然,Steem之鏈,本來就是以此為基本藍圖構建的。不過,我只是想帶大家重新思考更基本的東西,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各種行為,是不是還能有更廣的可能性,藉此,讓你更了解這條鏈,以及或許更多的潛力?

讓我們暫時拋開Blogging、內容創造等等字眼,回到區塊鏈的根本操作。重新起名字。(為了便於聚焦,先忽略掉SP孳息、見證人機制等部分)

  1. 這一條鏈,按時按既有總量新增一定比例代幣。
  2. 每個用戶,都可隨時新增一種可接受代幣的物件,姑且稱為TAO (Token accepting object),每一TAO下都可增加次一層TAO,但無論層次,TAO的基本性質相同。
  3. TAO為新增代幣發放的載體,但創造TAO者,並不獨享TAO全部代幣。
  4. 所有SP持有者決定新增代幣之發放,透過TAO Voting (TV) 的操作,每個TAO以各自累積之總TV權重在決算時分發代幣,大部分分給TAO創造者,其他給予TV參與者。TV權重按照以下因素決定:TV用戶之SP量、Voting Power、Voting Weight;後兩者是在個別用戶定時定量TV能量概念下的兩個面向限制。

好,我知道可能很多人看得昏了,但或許你多少可以看到,其實TAO就是Post(以及下面各comments),TV就是Upvoting(先忽略掉downvote),代幣分配,就是作者收入(大頭)與點讚收入(小頭)。那為什麼要特別另外取名字呢?就是希望各位能夠看到這件事情在機器層次的意義,不必然一定要跟「內容創造」、「點讚」、「內容發掘」等概念連在一起。開發者必須先認知到這件事,才能夠打開想像力...

再說清楚一點,Steem區塊鏈,除了能夠進行一般區塊鏈都可以做的直接轉帳之外,最大特色在於新增貸幣的分配,是用權重,利用對TAO執行TV行為,分配到主動創造TAO的用戶與TV執行者身上。

此鏈對於內容產生或是社交媒體的創新與作用,留待日後再論。

另外說明一點,HF19改為線性獎勵後,可以說是對於TV行為與分配代幣的規則改變,造成很大的變化,直接地說就是每個SP holders對於自己當下可以分配的代幣數量能夠清楚掌握,這也會影響其上商業模式的思考...

如果還有點昏,那試試看看些例子,在此就分享一些我天馬行空的想法,可能都很不成熟,但都刻意列出不與內容產生有關的應用場景:

  • 點讚買東西:賣家以TAO做出例如 $10 / $5 / $1面額的「收據」,買家可以用點讚/TV達此金額來claim這一張收據,然後到賣家的商店去選購東西,例如買本書 $16塊就是10+5+1各一張。那麼,持有SP就可以定期有免費coupon的意思,跟賣讚在邏輯上有點類似 [我想到這點子後不久就看到最近熱門的 @vote2ico其實是類似的點子只是賣的東西是什麼的問題,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

以上這類型的應用,基本上必須是在線性規則下,才能行得通,這類型應用可以有非常廣的空間,但問題在於可能產生在既有內容產生模式下的資源排擠問題,就跟賣讚被看不起一樣道理。我認為如果未來APP能夠分清楚,然後或許新增代幣可以按照某種機制來分開對待(多池而非僅一大池),或許是可以考慮的方式,畢竟這種商業應用有很多潛力,甚至可以跟內容生產一起共存,產生加乘效果,例如商家既有廣告文宣或是提供bloggers開箱文獎勵,又可以接受upvote付款與直接轉帳付款(當然前者的rate要比較差),我感覺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Steem之鏈是機器無感的,在上面運行的東西是活的,是被人賦予意義的,先了解這不停加解密的鏈條的真正操作是什麼,再問我們可以用它,配合其他APP,甚至其他區塊鏈,來做出什麼偉大事業呢?

答案,就在你心裡。

Seek and you shall find.

source: pixaba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