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
「小朋友」行為總是被廣義的定義為「幼稚」,我以前也這樣想過,可在近一年(或半年)的觀察中發現,這樣的行為好像只會表現在特定的人身上,這是我的疑慮。
以前看散文,總是看不透其中的奧妙玄乎,雖然小說中的世界比散文更廣,但是散文的直接卻給了我一個最真實的世界,可這所謂的「真」,是在我真正意義上接觸了散文之後才理解的答案。
散文的情感不是單一的,人也是這樣,情感是多元的存在。而正是這情感的多元,讓自己內在的柔軟情緒在面對某些人時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這是一種所謂的「情愫」嗎?我渴望,但不敢想象,那實在是太可怕了。
這樣的恐懼其實也不是偶爾看書產生的,是在常年的積累,直到我懂得如何察覺這一情緒,那時間堆疊出來的強大遠遠超越自身的想象。
我好像喜歡一個人,那個人還是和我有某些關係的人,但我不願意去面對(實際上是不敢),因為我相信對方也不會接受我的這份喜歡。自從青春期開始萌芽,情感如泉水不斷噴湧,一直到生命的某個時刻才能過暫且壓制住那種所謂的「愛的覺悟」。
這份愛用了諸多樣貌才能夠遮掩起來,大笑、性格隨便甚至包括將自己變成一種所謂的「小朋友」或「單純的無知」,這些一層又一層的保護膜,就只是為了不讓對方知道(但其實又很像讓他知道)的矛盾心理。唉,悲乎。
散文總會承載我內心的渴望與真實,而小說……讓我情感得到了體驗再來說他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