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嬉隱肆
小白的嬉隱肆

一直是這樣我的血脈裡沒有正經

唯有包容得抑孤獨,再看《The Shape of Water》

聽說 Disney+ 有《The Shape of Water》(台做言不及義的「水底情深」),我四年前看完十分上心,也為其後奧斯卡上的大豐收而樂。現在得知有上串流,當即拉來小子共賞,他是相信我的,電影和音樂皆然,不得不說我洗孩功力一流 XD

彼時有記下心得兩篇,在此重現方便日後搜尋。


【原文作於 2018 年 2 月 6 日 】

"The Lone Zone"

這場景是《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中的實驗室,在其出口旁邊牆上漆著這三個字,代表那是間被高度隔絕的區域。不過這似乎也暗示著接下來片中無所不在的「孤獨」主題,讓言語與心靈的孤獨隨著那個「資產」的登場呈現了一個極端的表現意味。

"The shape of water",水有什麼形狀?也許就是因為沒有定型的包容性,所以才能讓不同種族的血融在一起、讓數個孤獨的心被水包圍著,以穿越銅牆鐵壁、突破言語藩籬。片名取的真好 (當然不是指台灣譯名)。

感覺上像是美女與野獸、101 忠狗和 La La Land 的綜合體,又帶點像是駭客任務般的宗教寓言。而且那六零年代的冷戰氛圍、老街道老音樂老汽車所交織成無所不在的古意,讓本片有著濃濃魔幻寫實感。很特別的一部片子,值得一看。


【原文作於 2018 年 3 月 7 日 】

《The Shape of Water》是昨天奧斯卡上的大贏家,不但贏得了最佳影片和導演這兩個最大獎,也奪下最佳電影配樂。我想看過這部片子的人應皆對那宛如深海中氣泡般晶瑩剔透輕柔浪漫、卻又如泣如訴的深沉旋律印象深刻。配樂亦完美適切地烘托出一個復古而奇幻的美麗世界,得獎真是實至名歸。

其實,我當時看完後,腦袋中總覺得想找個什麼音樂填補那種飽滿的情緒;即若刻意不取片中已完美示範的爵士風韻,那也應是後搖或迷幻之類。我最先想到的是 Spiritualized 的〈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但後來覺得太空畢竟不是水、不是深海。然而一想到深海,我的念頭馬上就閃過一張唱片,日本後搖名團 Mono 出版於 2009 年的《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因為這張片的封面就是深海,而且跟《水底情深》的海報設計有著頗為相似的調性。更妙的是這張唱片裡我最喜愛的歌,第二首〈Burial at Sea〉,「沉深埋海」,多完美的契合!

這首歌長達 10:40,格局壯闊淒美,氣氛層層疊疊鋪陳,情緒起伏轉換自然順暢,在緩緩的樂音流洩中竟絲毫不覺十分鐘已逝。如果以此曲來套配至水底情深的氛圍,我自覺也不會太矯情刻意。

樂界咸認這張唱片為 Mono 評價最高的作品,也是我的愛碟,在我有限的後搖經驗中非常鍾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