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night
darknight

dark night ,a free writer.

奈良唐招提寺巡禮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的西南部。占地面積和規模在當地的眾多著名寺廟並不算太突出,但這裡卻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總本山,在東亞地區佛教傳承史上的位置也極為重要。同時,廣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日本律宗開山始祖”----鑒真大師(西元688—763年,俗姓 淳於  江蘇揚州陽縣人) 的遺骨亦埋葬於此。

   唐招提寺始建于日本天平寶字三年(西元759年),是由當時的日本孝謙女皇(718~770年)特為鑒真大師在日本傳法所敕建的,並賜其尊號為”鑒真大和上“。在日本文化中,對於那些德行崇高的僧侶,尊稱其為"大和上(意即 大和尚)",而這一專有稱謂則始于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 應日本聖武天皇之邀請,六次東渡的傳奇經歷早已家喻戶曉。他不畏艱險,捨身傳法的決心更是感動了一代代的日本國民。作為”世界遺產“之一,唐招提寺在日本的地位已遠不止於宗教。其實在鑒真東渡之前,已經有洛陽大福先寺的道睿禪師等唐朝僧侶受邀東渡,那麼,日本為何還要執意邀請鑒真呢?而且,到達日本後,鑒真的地位也遠高於同時代的其他東渡僧侶,無論其來自中國還是印度,或者百濟,鑒真為何獲得如此尊崇的地位呢? 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從唐朝邀請高僧東渡傳法,主要目的在於解決日本僧侶戒律不嚴的問題。

   日本佛教來自百濟,經過天竺-中國-百濟-日本的長途傳播,其內容已頗為駁雜。日本民間更普遍採取自誓自願的方式出家,對於戒律的理解也五花八門。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自己願意,即可宣佈自己是和尚,且沒有什麼戒律約束,該怎麼過還怎麼過。當時的日本官民對佛教雖推崇備至,但對這樣隨意的僧侶又覺得不能信任;於是,就產生了嚴格戒律,用受戒的方式來規範僧侶的要求。

   僧人受戒,實乃佛教的一大典儀,類似於一種宣誓儀式,表示受戒者立志遵守佛教戒律,從此成為正式的佛教徒。大多數僧人都要經歷受戒的儀式,不過,由於派別不同,受戒的內容也很不相同,如小乘佛教就沒有吃葷等戒律。一般僧人常受的有五戒,八戒,十戒等,但是最為嚴格的大乘佛教途,要受二百五十戒,稱為“具足戒”,至此,佛教戒律發展到最高的形式。也只有自己受過戒的僧人,才可以為其他僧人受戒。這種嚴格的戒律在當時的日本幾乎無人瞭解。

   故此,天皇才決心到中國聘請高僧,指導日本佛教界完善對戒律的認識和理解。不過,即便在當時佛教發達的唐帝國,針對”具足戒“也只有少數僧人瞭解,接受,並能夠嚴格遵守。鑒真與其他赴日僧侶不同,他是一名真正受過“具足戒”的僧人,而且在赴日之前就已經為四萬余名僧侶授過戒,於是便成為日本方面尋找的最佳目標。由於日本佛教界嚴格戒律的努力未能始終如一,今天日本的佛教流派中,大多數都不排斥吃肉娶妻。但至今,由鑒真所創建的唐招提寺中的日本律宗寺僧,卻依然是日本除臨濟宗總壇以外僅有的嚴守戒律的僧侶。

   走進唐招提寺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正門(南大門)頂上那方檜木質的門額,高148釐米,寬107釐米,其間鉤刻四字二行。“唐招提寺”這四個字也是當時的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銀鉤鐵劃,筆法穩健,縱橫瀟灑。不過如今的匾額已經是複製品了。寺名的幾個字中, “招提”二字,原系梵語的“拓辟提奢”,後來因抄經和尚的筆誤,把拓誤為“招”,而且去”辟奢“後單留”提“字,便簡化而成了“招提”。“招提”似有收留游方和尚之涵義,也就是十方住持寺院的意思。“唐”則表明本寺的身份不同。根據當時日本天皇的命令,唐招提寺即是為唐朝鑒真大和尚所建立的寺廟。

   天平勝寶六年正月(西元754年),當鑒真大師歷盡磨難抵達奈良東大寺後,日本天皇即遣使於次年正月五日前來頒詔曰:”大德和上,遠涉滄波,來投此國,誠合我心,朕喜慰之情無以言表!朕建立此東大寺已逾十餘年,切盼能設立戒壇以傳戒律。此心日夜不忘,自今以後,受戒傳律等諸事一律委任大和上負責。“ 同時,天皇賜鑒真以”傳燈大法師“之稱謂。這天也就成為了日本律宗的立教開山之日。 四月,於盧舍那佛殿前立戒壇,聖武太上天皇、光明太上皇後、孝謙天皇、皇后、太子及公卿以下受戒者達430餘人,又有名僧80餘人棄舊戒從鑒真重受新戒,這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次正規的登壇受戒。

唐招提寺之戒壇

    此後,與鑒真一同東渡來日的弟子--思托和尚(山東沂州人)撰寫了 《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上鑒真傳》三卷,以記述大師不屈不撓之經歷。當鑒真圓寂後的第二年,日本在派 遣唐使 來華時,還特意前往大師的出生地---江蘇揚州的各大寺廟報知此噩耗。當地與鑒真大師有關聯的僧侶們集體面向東方舉哀三日,並于龍興寺設大齋會致哀。

   西元779年,唐朝派官員高鶴林訪問日本。高鶴林於次年拜謁唐招提寺鑒真墓,並作一首五言律詩讚頌鑒真大師,題為《因使日本,願謁鑒真和尚,既滅度,不覲尊顏,嗟而述懷》。全詩如下:

 上方傳佛燈,名僧號鑒真。

 懷藏通鄰國,真如轉付民。

 早嫌居五濁,寂滅離囂塵。

 禪院從今古,青松繞塔新。

 斯法留千載,名記萬年春。

“上方"即上邦、大國。“藏”(zàng)是佛教經典的總稱。“真如”為佛教語,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充滿五種渾濁不淨,即動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合稱“五濁”。這首詩高度評價了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的歷史意義,讚頌了鑒真離開塵世的從容自若、永垂不朽。

西元八世紀,鑒真大師入寂前,其弟子們採用脫活幹漆法為恩師製作的木像,現存唐招提寺,日本國寶。
面目慈祥,栩栩如生

     無論從何角度來看,中國人走進唐招提寺都會由衷的產生一種“返鄉之情”。清一色的唐式建築以及隨處可見的華夏文明標誌,讓你頓時忘記此處實乃“他鄉”。

     建築大師梁思成對唐招提寺的木構建築格局推崇備至!他還曾特地撰文介紹道:

  “ 對於中國唐代建築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鑒了。中國唐以前的佛敎建築在西元845年曾經“會昌滅法”的大厄。木構的殿塔,拆毀殆盡。雖然僅僅幾年之後,宣宗又複法,但安史之亂後,戰亂頻仍,生產被破壞,財力匱竭,被毀的佛寺即使有所重建,亦難恢復盛時的宏偉規模。因此,遺留到今天的唐代木構殿堂,據中國建築史家近三十餘年來廣泛的調查所知,僅僅只有兩處,更不用說完整的組群了。這兩座罕有的唐代佛殿都在山西五臺山。其中較早的一座是南禪寺正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西元782年),是一座倖免於滅法之厄的、會昌以前的佛殿。另一座是佛光寺正殿,是宣宗複法以後,大中十一年(西元857年)所建。這兩座佛殿興建的年代都在安史之亂以後,藩鎭叛亂此呼彼應,李唐政權日益危殆、民窮財盡的時代,大規模的興建已不可能。南禪寺正殿僅僅廣深各三間;佛光寺正殿也不過廣七間、深四間而已。顯然,充其量它們只能算是唐代佛寺中第二、三流的殿堂,是不足以代表唐代全盛時期的佛敎建築的壯麗規模和最高成就水準的。首先明確了這點,我們就可以它們為一種較低標準的依據,從而推想唐朝全盛時期主要大寺宏偉莊嚴的氣象了。這兩座佛殿都遲于唐招提寺金堂:南禪寺正殿遲二十三年,佛光寺正殿則遲九十八年......

唐招提寺 金堂





   鑒真給日本帶來七尊佛像,一千餘卷佛經,五名中國和尚、四名番屬和尚、其中蒙古、西藏、安南、土耳其各一名。他還帶來一套漢醫書籍,一套王羲之真跡書法,和一大批工匠;包括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家。這時,日本的聖武天皇已退位,女皇孝謙天皇則對這位中國高僧倍極優隆。當時,奈良的東大寺設有“僧網”,為節制日本全國僧徒的最高機構。孝謙天皇把鑒真和尚迎在東大寺的僧網之內,封為“大僧都”,幾位鑒真的高足也都封為“小僧都”。大僧都是和尚中位置最高的一級,賦予統治眾僧的職權。鑒真之外,另有一名日本和尚良弁也擁有這個頭銜。鑒真在東大寺建築戒壇為眾僧授戒。日本聖武太上皇、光明太皇后、孝謙女星均一一登壇受戒。日本佛教風氣一時為之大振。而他本人在日本的影響力就在此時發揮到了頂峰。

   但為時不過五年,日本天平寶字二年(西元758年),繼孝謙女皇即位的淳仁天皇下了一道詔,托詞鑒真和尚年老,不勝政務幹煩,封以“大和上”頭銜,並順勢解除了鑒真的大僧都職權。從此而後,鑒真和尚和他的徒弟一行便被安置在現在唐招提寺的地方了。就是說,一個私立的講授唐律的寺院便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後經史家驗證,鑒真和尚在被解除了大僧都的職權之後,在唐招提寺內的一段生活過的並不十分理想。

  日本女作家永井路子更指出,鑒真和尚之所以被解除大僧都職權,可能是由於另一日本人大僧都良弁所發動的權利鬥爭的結果。那時,在日本和尚中曾有一種“自誓受戒”之說,其目的似乎便是為了反對中國和尚的專權授戒。而良弁很有可能便是這個說法的幕後支持者。另外,唐招提寺這塊地方,原是一位道祖王的王府。道祖王曾被指名為孝謙女皇的太子,後因其參與了一個謀叛行動,最後竟被天皇下令杖死府中,府中可能尚有其他家屬同時被殺。所以,這個道祖王府實乃一座凶宅。一幫中國和尚被安置在這樣一間凶宅之內,可見待遇已不是什麼優遇了。

   而唐招提寺正式的著手建造,則大約在日本天平神護元年(西元765年)之後,即孝謙女皇廢了淳仁天皇重新即位以後的時候。這時權利上的鬥爭又對中國和尚有利了,所以,後世著名的金堂大佛殿或大講堂都是這以後逐步興工建造的。有些資料指證,寺內的大講堂都是以後由日本權要大臣所捐贈的。所以,名為私立,實際上也是依靠了官方經濟上的資助。

   作為來自鑒真大師故國的行者,此行拜謁其墓地自然也是必須的。鑒真墓位於唐招提寺的東北角,經過深深地一條幽靜小路後,便有一處略顯寂寞但卻極為安靜的庭院。進去後迎面便是鑒真大師墓。

   鑒真是在日本天平寶字七年(西元763年)以七十六歲高齡圓寂而終。可以說,他在世時唐招提寺尚未有其現在風光之面貌,毋寧說是他的一批中國徒弟們在大師死後的逆境中所創造的。據說,鑒真當時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間小僧舍、一間小佛堂而已。那間小僧舍的遺跡,也就是今天他的墓地所在。

中國原佛教協會會長 趙朴初 的題詞
為紀念趙朴初居士對中·日·韓三國佛教交流與發展的貢獻,唐招提寺為其在鑒真墓畔樹碑
鑒真墓旁有兩株來自其故鄉揚州的瓊花樹,且是由中國趙先故總理手植

   在中·日兩國民間文化交流史中,鑒真東渡的意義和影響極為深遠。律宗東傳後在日本大興,而伴隨鑒真來到日本的代表當時亞洲地區較為先進的唐文化,也深深助推了當時日本的社會進步。至今,由鑒真攜帶而來的所有物品,佛像,資料,文獻甚至是他及其弟子的手跡,均作為日本的國寶被很好的保存。每年的6月5日~7日三天中,前述中所提到的日本國寶--鑒真木像 實物,還會向社會大眾展出;同時在唐招提寺也將安排各類重要的法會,以重溫和紀念這位大師的貢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