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night
darknight

dark night ,a free writer.

【廿九军军训团-1】第廿九軍軍事訓練團簡史(集體回憶 郭孟龍執筆)


本回憶長文原題為《原西北軍馮玉祥部——第二十九軍軍事訓練團簡史》,出版於1984年10月,來源自原軍訓團學員(1949年後滯留在大陸的部分人員為主 )。故而在其行文言語中頗多意識形態之詞,懇請各位讀者自行判斷。

以下為全文:

(一)軍訓團走過的艱苦的歷程

 1. 軍事訓練團的誕生

  日本帝國主義者於1931年9月侵佔東北三省後,1933年2月又出兵侵佔了熱河,緊接著又大舉進攻長城各口,國民政府派何應欽,黃郛等人於1933年5月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塘沽協定》,又於1935年5月簽訂了《何梅協定》,同年11月漢奸殷汝耕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這一系列的大事件和投降屈辱的外交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這一嚴重的時刻,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已達到了高潮,華北尤甚。抗日救亡團體紛紛出現,在北平,天津就有學生救國聯合會和東北華北救國會等等。

  當時,冀察駐軍為西北軍馮玉祥將軍的基本部隊——二十九軍宋哲元部。這個部隊有著抗日光榮的歷史,在1933年初春,在長城的喜峰口,羅文峪等地,以極為劣勢的裝備——大刀,手榴彈,乘雪夜奇襲日寇第八師團主力,殲敵數千,獲得全勝。這個勝利震驚中外,同時喚醒了群眾,增強了抗日必勝的信念。

  當時華北處於生死存亡之秋,也是抗日救亡運動發展到了高潮的時候,在這種形勢的促動下。二十九軍高級領導層中,都感覺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不得不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北有日寇重兵壓境,東臨大海,西有閻錫山封建閉關自守勢力所阻,南有蔣介石重兵駐守黃河南北兩岸。二十九軍戰亦亡,不戰亦亡,只有堅決抗日。爭取全國人民擁護以求生存。為了做好抗日的準備,必須充實力量,便在天津,保定,滄州等地區招考大批學生,于1936年秋在北平南苑第七營房集訓,軍事訓練團由此誕生。該團還有一個華僑中隊,他們來自東南亞愛國青年學生及愛國青年華僑編入。

 2. 軍事訓練團的組成

 軍事訓練團於1936年年底編組完,這個團的幹部幾乎都是二十九軍的精華。團長佟麟閣(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兼),教育長張壽齡(少將),一大隊長李克昌(上校),副大隊長劉又生(中校);第二大隊長張自創(中校),副大隊長丁在貴(少校);第三大隊長馮洪國(馮玉祥將軍長子 中共黨員),副大隊長朱大鵬(上尉中共黨員 現名朱軍,任南京海軍學院院長)。每個大隊下轄四個中隊。共12個中隊。

 第一,二大隊為步兵,第三大隊為特種兵(騎,炮,工,化),中隊長及分隊長多為抗日同盟軍幹校畢業生。其中,中共地下黨員頗多。因此,該團的教育廢除了老傳統的四書五經的教育,根據華北形勢開始了以愛國主義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的教育。愛國主義的教育勝過了軍事教育,為以後抗日建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團部教官很多,大多數都是比較進步的,事後傳聞張友漁同志也在該團任教,他們講課都受到學生們熱烈歡迎。

3. 二十九軍軍事訓練團的更名

 1937年,華北形勢益趨緊張,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已達前所未有的高潮。平津地區與日本軍國主義經常有小的摩擦,學生更為激憤。北平二十九軍為了推遲戰爭時間,做好應變準備,令駐西苑駐軍何基灃旅長對北平大中學生施行輪流集中軍訓。

 南苑軍事訓練團的規模類似中央軍校。12個中隊共有1500餘人,3年畢業。畢業後充任下級軍官,聲勢更為浩大。

 日本帝國主義者,豈能坐視這種新生力量的成長?據說北平由於日軍出面責難,二十九軍當局遂將軍事訓練團的“事”字改為士兵的“士”字。宣佈更改名稱時,引起全團的學生不滿,經過了團部解釋才平息這場爭論。但在每個同學的心靈上,更加仇視日本軍國主義者。

4. 軍訓團的團歌

 入團不久,由團教育長張壽齡(鶴舫)親自集合全團教唱團歌,這個歌的詞,曲都由他一手譜寫成的。

 這個歌很受同學們的喜愛,言簡意賅,當時覺得字字都有很大的力量。它好似警鐘,它好似動力,它好似號角,它在當時確實是我們的思想指導,增強了我們抗日救亡的信心。

 其詞如下:

  風雲惡,陸將沉,狂瀾挽轉在軍人。

   扶正氣,厲精神,誠真正平樹本根。

   鍛煉體魄,涵養學問,胸中熱血,掌中利刃。

   同心同德,報國雪恨,復興民族,振國魂。

5. 不忘本教育

 入伍後首先要進行西北軍的傳統教育——不要忘本,愛國家,愛人民的教育。雖然簡單幾句話或者幾句樸素的歌詞,都是很難做到的。直到今天在我們的腦海裡還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它是我們愛國愛民的精神上的動力。在平時,戰時都發揮著無比的力量,有必要簡要寫出來,作為紀念。現簡述如下:

(1)問答:天天在起床後,熄燈前及吃飯前,由值日官和值日軍士貫徹的。

        問:你當兵前是什麼人?

        答:是老百姓。

        問:你的父母兄弟親戚朋友都是什麼人?

        答:是老百姓。

        問:你吃的穿的是什麼人供給的?

        答:也是老百姓。

        問:你們是什麼人的軍隊?

        答:是老百姓的軍隊。

    有時還在大部隊集合訓練時,由負責講話的官長提問。

 (2)軍歌:都是以愛國愛民為主題的。例如吃飯歌,在吃前以隊或班為單位,唱完再吃。要求很嚴格,如唱不好,還要重唱;再唱不好,不准吃飯。歌詞大意如下:

        這些飲食,人民供給。

        我們應該,為民努力。

        帝國主義,國民之敵。

        救國救民,吾輩天職。

   起床歌和睡覺歌這兩首歌是每天起床後,睡覺前唱的。兩首歌的詞意如下:

  《起床歌》

    黑夜過去天破曉,朝日上升人起早......國恥莫忘了,將來練得學術高,復興民族顯英豪。“ 復興民族句,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為”抗日復仇顯英豪“。

  《睡覺歌》的歌詞也是有教育意義的:“今日工作又完了,平安快樂去睡覺......外患方多,臥薪枕戈,人人振刷奮勉,努力工作,不可懶惰,救我中華民國。”

  除上述歌曲外,還有《八德歌》,八德歌中也有些好的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如 孝——尊敬父母,尊敬長上;忠——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恥——知恥近乎勇;其中還有楊震有四知,岳侯不愛錢等名句。

  總之,這些歌詞樸實無華,都以愛國,愛民為主題,教育我們不要忘本,不要忘記人民,不要忘了國家。

6. 吃大苦 耐大勞

 從入伍第一天起,開始了緊張的體力鍛煉。隊長,隊副及正副班長都是以孟子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為主題思想,還講“平時不能吃大苦,耐大勞,作戰就不能打仗,打仗是憑體力,如我們不鍛煉成鋼鐵一般的軍隊,就不能實現救國救民的願望。

 我們的訓練先從整內務入手,因為當時是冬季,北平郊外農民已處於冬閒時期,無活可做。我們先整理室內,把以前的土炕拆除,重新抬磚抬土,規定好尺寸高低,要求嚴格,不合規格重新另做,限期完成。勞動中都是班長副班長帶頭,隊長副隊長參加比較落後班的勞動,他們都是久經鍛煉的士官,他們都參加過喜峰口長城戰役,以及抗日同盟軍察北戰爭,個個吃苦在前,休息在後;處處以身作則,因此大家齊心協力的度過了勞動大關。

 整理宿舍完畢,整理課堂,課桌椅都是磚做的。當時我們有天真的想法,一定用新磚砌才漂亮。天曉得,隊長叫我們大家去找磚,要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天寒地凍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同學兩人抬一副筐子,在南苑的廢墟當中找磚找瓦,跑遍了南苑周圍五,六裡方圓。同時嚴格要求大家不准騷擾百姓,新磚不要,要舊磚。就這樣,我們戰風斗雪從無間斷,終於完成了任務。

 最後我們的任務是平院子修道路,建操場,及器械操的場地。倏忽一月,營房面目一新了。我們也刷新了面目,別開了紀元。大家互相看看肩上手上的老繭都很開心。當時有這樣一個順口溜“白變黑,瘦變胖,肩能扛,腰不酸,腿不軟,粗茶淡飯吃得香,準備和鬼子算總帳”,不難看出當時學生們抱著什麼理想來參加軍訓的。

7. 軍訓開始,制式教練和劈刺

 入團後,即開始個人(單兵)班,排,連的制式教練。最感吃力的是天天拔慢步,一個正步要分成幾個慢動作;還有跑步,天天對牆來練習,如不小心,膝蓋就碰到了牆上。這種嚴格的訓練不僅鍛煉了人,也增強了人的意志。

 除上述制式教練外,還練習打拳,劈刀和刺槍,因為沒有槍發,用木棍代替。當時二十九軍缺乏重武器,就連重機槍都很少。所以在注重部隊體力的基礎上,發揚以近戰,夜戰,以突擊夜襲來補助重武器之不足,我們學的刺槍是中國式的,是從中國武術中的刺,挑,撥,撞等動作精選出來的,姿勢活潑,動作敏捷,適合近戰,夜戰和突擊,夜襲;劈刀(刀的形狀近似中國從前延用的單刀)也是採用中國的武術刀法。提起練大刀,教官總是要講一講二十九軍及以前的西北軍利用大刀作戰時的光榮歷史。常聽他們講:1921年在河南打過趙倜,1924年在天津打過李景林,1926年在南口打過直奉聯軍,1929年至1930年打過蔣介石,都是用大刀取得的勝利。1933年喜峰口連裝備極為優勢的日本部隊也嘗過二十九軍大刀的滋味。在作戰時,官兵拿著閃光,發亮,刀柄上有紅布飄帶的大刀,一聲衝鋒令下,滿山遍野而來,那種寒光閃閃,殺聲震天,拼命決鬥的精神真是如泰山壓頂,使敵人心驚膽寒,敗下陣來。

8. 器械體操和惡劣氣候適應的鍛煉

·    鐵杠是西北軍官重要鍛煉項目之一,我們入團後也不例外。以班為單位,都是起早摸黑苦練,為了應付考試,有時班長帶看我們加班,加點,利用夜裡偷練。鐵杠為三套:“屈身上”,“轉回”,“倒立”列為術科考試項目。一個士兵不會三套,不能升班長,所以西北軍每個軍官都會鐵杠,有的技術真過得硬。其次還有跳高,跳遠等練習,這些動作稍微熟練後,就跑木城,走獨木橋,石牆;先徒手,以後半武裝,再後全武裝。

·    適應氣候的鍛煉,往往是酷夏暴雨,大風雪時進行鍛煉的。隊長常講“雪夜三更奪蔡州”,說軍隊必須適應惡劣氣候方能克敵制勝。

9. 夜間教育

 夜間教育也是西北軍傳統教育。因為深知我國當時空軍落後,即使國民政府有一點空軍,一旦中日戰爭爆發也不會支援二十九軍雜牌部隊,又因自己裝備太差,對付日本炮兵,坦克,裝甲車更加不容易。只有避其白日之銳,練我夜間戰鬥之長,這樣才能彌補我軍劣勢。當時我軍也受到古時戰史的教育,常以狄青夜奪昆侖關為例。

 我們入團不久即開始夜間教育,先熟練夜間起床動作,然後做夜間集合,並在野外練習利用星辰,地物,地貌識別方向及燈光,音響,聯絡,通信,以後練習全體武裝集合;或指定地點集合以及夜間築城演習。要求嚴格,迅速不亂,秩序井然,肅靜無音響。如不符合要求,反復練習,達到收效為止。在戰鬥實踐中,西北軍在雁門關打晉軍,南口打奉軍,天津打李景林,河南打蔣介石都取得了輝煌戰績。這樣艱苦反復的演習,確實提高了部隊戰鬥素質。

10. 每年五月七日的閱兵

 西北軍有一老傳統,每年五月七日總要閱兵,紀念國恥。因為這一天是袁世凱與日本帝國簽訂賣國條約(廿一條)的日子。1937年5月7日也不例外。在南苑舉行盛大閱兵檢閱式,除軍訓團外還有其他部隊參加。

 閱兵完畢後,宋哲元將軍把參加檢閱人員打發他們到營房去檢查內務,便開始集合部隊講話了。

 先講檢閱的情況,再講二十九軍所奉行的誠真正平的道理。大概是看著隨行人員去營房以後,他便發問了:“我們的敵人是誰?”一陣激昂雄壯異口同聲的回答:“是日本人!” 送將軍馬上語重深長的說:“......不要明講,咱們心中有數。”最後又老調重彈的說:“槍口不對內”“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等。講話完畢後,參觀內務的高級官員和高級顧問們(據說其中還有日本人)也回來了,馬上就結束這次檢閱。

 這次檢閱最重要的是一問一答,話雖兩句,但表示了上下抗日的決心。在這以前,曾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道消息,宋氏說的大意是這樣,“我們要加緊擴充實力,把軍隊訓練好,等到時機,打出長城,打出山海關收復東北。”這些傳聞當時是將信將疑,通過這次講話,充分表現宋氏堅定抗日的決心,大家都很高興。

 但是這次檢閱後不久,又傳來了令人頹喪的消息,說宋氏於5月17日下野,回原籍山東樂陵縣去了。我們學生對宋氏的評價是用他的話說明其人,宋氏常說:“不說硬話,不做軟事。”“表面親善絕不屈服”。當華北多事之秋,毅然離去,實難費解。也許是因為蔣介石抗日決心不堅定,收到了日寇及親日派何應欽的壓力,不得已借回原籍掃墓來消極抵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