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漂流日誌
小小漂流日誌

旅行漂流者,熱愛文字,同時喜好登山、攝影和料理。小時候夢想成為一名考古學家,儘管事與願違,仍然用著自己的方式不斷探索世界。 曾旅居過澳洲、紐西蘭、法國,愛爾蘭。足跡踏過東亞、南亞、太平洋、歐洲、北美和南美洲。 經營著臉書專頁「Little Wanderlush 小小漂流日誌」

古巴日誌|哈瓦那穿越之旅


來到哈瓦那(Havana)的第四個早晨,起床後最期待的一件事便是推開民宿房間的窗子,喜歡老舊斑駁的窗戶在用力推擠下發出嘰哩的聲響,陽光緩慢地從未開啟的窗縫間趁虛而入,心裡有種預感,今天絕對是個絕佳的好日子,過不一會兒,映入眼簾的終於是陽光明媚、無風無雲的好天氣。

搬了張椅子坐在天臺上的一角曬著日光浴,柔和的晨光灑在破舊的街道上,孩童們開心的背著書包,牽著媽媽的手沿著陽光一隅慢慢走向學校;巷口聚集著一群中年男子正抽著菸草,互相熱情的彼此打著招呼;隔壁房舍的婆婆趁著久違的好陽光,匆匆的在曬衣架前攤開手中一件件的床單,大大的床單把身形矮小的她都給隱沒了。

在哈瓦那(Havana)的日子,就像是回到了60s、70s年代,那個我曾經只有在紀錄片、攝影集裡面才看過的年代,也有點像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眷村時光。

時光在這裡彷彿是被某種黑魔法瞬間凝結般,一棟棟破舊不堪但卻能感受到它們曾經是如此繁華的老建築林立著,有些屋子裡甚至還長著巨大的香蕉樹,生生不息。一台台顏色鮮豔的古董老車在巷弄間駛過,車上載滿著包著頭巾、戴著大墨鏡的觀光客,一手拿著GoPro,一手正壓著被風吹得亂七八糟的頭髮。

再這樣的超時空下,儘管旅遊業越漸發達,人民依然過著他們有限度的生活,孩子在斑駁的牆壁下踢著足球,婦女們提著袋子在國營商店門前排隊等著領取物資,小販推著擺滿番茄的推車沿街叫賣著。要說唯一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越來越多人拿著手機在有WiFi 熱點的公園裡上起網來,雖然一小時要價1美元,而且網速還非常慢,但這樣的改變,也確實把古巴帶進了另一個新時代。


一個還實施著社會主義、全世界唯一一個使用兩種貨幣的國家,一直在台灣人眼裡都是個陌生國度(很慚愧的說,再計劃來古巴前,還只停留在古巴棒球很強的這一個資訊上)。

在古巴的社會制度下,人民的教育、起居全都是政府供應的,換句話說,除了伴侶是自己找的之外,像是房子、工作、糧食等等一切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在古巴你不用擔心自己沒錢唸書,也可以很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走的職業方向,這也讓古巴成為全世界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主義是能完美的,就也因為古巴的社會主義,使得雖然你可以自由自在選擇你想做的工作,但收入卻趕不及你的能力範圍。

我在古巴第三大城 Santa Clara 遇到的民宿女主人,她以前曾經就是名醫師,但她說她一個月的薪水就只有60美金(但這已經比大多數的工作來的多了,一般捲煙廠的員工只有月薪10美金)。而自從三年前政府開始提倡旅遊業後,她便選擇辭職和丈夫一起用自家的房子經營民宿,雖然一個月要繳不少的稅金給政府,但賺得錢還是比她以前當醫生時還來得多。

而那些在哈瓦那開古董車載遊客的司機,收入更高達月收2000美金上下,這現象也使得越來越多高學歷的人民選擇當計程車司機或是觀光業來謀生,因為這能讓他們更快速的賺到錢財去做更多的事。

來古巴前就常聽到一些曾經去過古巴的背包客和我說著:「要去古巴要趁現在,不然再晚個幾年也許就看不到現今樣貌的古巴了」。當時還沒有特別的感受,但當如今我走在哈瓦那街頭,細細的品嚐著懷舊風味的古巴風情,而身後就是一臺正載著大批觀光客的雙層巴士,高級餐館和酒吧佔據整條街上,一群對著你不斷大聲喊著:「Taxi~~」的司機包圍著你,我就明白也許再過幾年真的就不一樣了。


現在古巴政府已經開放人民可以買賣私有房屋,也開始可以購買自帶私有網路的Sim card,百貨內的商品沒有想像中貧瘠潦倒,逐漸有了一些資本主義的樣貌。

古巴需要轉型,但怎樣的方向是正確的,沒有人能夠定義,但唯一清楚的是,人民們對這樣越來越進步的社會都充滿期待,而這些期待都不是我們這些外來者能夠下定論的。

我用著15元台幣的價錢吃著夾滿火腿的漢堡和一杯新鮮果汁,5塊錢可以買到一杯三球冰淇琳的聖代,一塊撲滿起司的大披薩不到60元,甚至在古巴的電影院看場電影竟然只要2塊錢,這些日子以來最奢侈的大概就是一杯要價3美金的Morito ,但能夠坐在海明威曾經待過的酒吧,聽著現場正在演奏的非洲鼓樂隊表演,這樣的生活對一名窮困背包客來說,彷彿掉入了天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