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isMason
DannisMason

身心靈 作家|靈修筆記|心靈寫作

靈修筆記——道德經 安民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萬事萬物的價值,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所賦予、去定義出來的。

如前章所述,因為有善,所以產生惡;因為區別什麼是美,所以產生醜的觀念。這些觀念都是互相對立而生。不會獨立存在。這也就是所謂的因/果。

所以老子舉了這些例子:

欲使民安,一切需從“心”做起~因為一切皆由心造~

「不尚賢,不使民爭」➡️ 崇尚賢德,使民爭奪名利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賦予財物價值,使民心生貪念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過度的追求有,使民無法“活在當下“

因爲了追求我們所認定的善,不善也因此而生了⋯


然而,一切萬有。所有的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皆為分別心所造作。這也是所有苦難的來源⋯。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所以聖人提倡治世之道,需教化減少世人的心思念想,使世人飯包充足,不見渴求慾望,強健其體魄,根基。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這裏的無知無欲,以及智者。不是單從字面「知識」、「聰明」來解釋⋯。

因為一切萬有,皆為「分別心」所造作。當我們越聰明,就越習慣使用分別心對一切萬有去下定義、貼標籤。

當所有的人都堅持以自己的觀點及信念來進行評判時,更多的衝突與對立,便因此產生了。

(所以一切我們所知可比喻為小聰明,而智者就比喻為使用小聰明的人。)


【為無為,則無不治。】

所以當世人都能做到或減少:不去批判、不起分別心時,離道的本質就不遠了。

如此世界的紛爭及恐懼將不復存在,也就沒有什麼治與不治的問題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