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iel
Damiel

~~

r/changemyview:打破「心墙」的一种试验

很感动于 @盯著鏡子的呆子@goodwill 以及其他怀抱善意的人们对弥合撕裂作出的努力,所以我想在这里分享英文互联网上一个帮助人们打破「心墙」的小角落:一个名叫 Change My View (简称 CMV)的 subreddit。

整个 Reddit 的结构大概可以类比于一个有赞同、反对投票功能的百度贴吧,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建立相对独立的亚板块(subreddit)。但跟其他亚板块不同的是,CMV 弱化了赞同数的价值。新回复的赞同数是隐藏的,守则里甚至不鼓励用户投反对票。这里每个用户的“身价”不在于有多少人赞同你的发言,而要看有多少人读过你的发言之后改变了原有的看法。为此,他们引入了一种名为 Δ(delta)的指标,因为在数学中 Δ 是表示变化的符号。在其他人的发言下回复「Δ」(以及自己看法改变的原因),就会有机器人自动帮对方的 Δ 数量加一。

基本的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不过 CMV 还有一套详尽的的社区守则社区指南,以及很多位严格执法的管理员。一个合乎规则的完整讨论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发帖人的动机可能是觉得自己在某方面的观点也许有漏洞,希望有人帮忙指出,或者单纯地想知道反对方的依据。主题帖中必须用至少500个字符解释自己的看法,并表现出愿意在合适的论据面前改变看法的诚意。对主帖的直接回复(一级回复?)不可以全盘赞同发帖人的看法,必须至少对一部分观点提出挑战。骂人、人身攻击当然是被禁止的,哪怕嘲讽(「阅读理解能力堪忧」)、质疑发帖人诚意或者对话题无贡献的发言也会被删。发帖后3小时内,发帖人必须回到话题下回复,确保讨论能进行下去。无论是发帖人还是旁观者都可以给出 Δ,但必须同时写明不少于50个字符的原因:具体哪一点给你的看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收到 Δ 的发言会被记录在日志中,方便其他人查找。

在充满党同伐异和同温层取暖的世界中,这种认可甚至鼓励人们改变观点的氛围让我觉得特别可爱——给出 Δ 的时候就像送出礼物,真的会带来愉悦感。创始人们当初也是看到美国政治日益两极化,诚恳的公共讨论越来越少见,才想要做这样的试验。改变观点不是要全盘否定自己的旧观点,很多人给出 Δ 的理由是「从前没有听到过这个理由」,或者「意识到标准答案不存在」(to form a more nuanced view)。比如我从前就不知道,一些不支持减少碳排放的人并非不相信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而是相信科学家总会及时找出解决办法的(那么总应该同时支持增加科研预算吧?)换句话说,走出同温层树立的名为「敌方」靶子,意识到对方可能不蠢也不坏,然后对世界的复杂性多一点点理解。如果是本身不太关注的话题,也可以籍此了解到双方的主要论点,甚至意外地学到新东西。

虽然管理员执法和群众举报对维护 CMV 的氛围很重要,当发言的目的不再是获取赞同,而变成影响别人的看法之后,人们好像也自动变得更礼貌、更诚恳了。没有人会对着表情包或者嘲讽的话想「好像很有道理」吧?因为发帖人是最可能给出 Δ 的人,回帖人自然有动力去理解发帖人的思路,更容易回归两个人之间的讨论,而不是两个阵营相互叫板。此外还有大家很熟知的一些沟通技巧,比如一上来就堆砌研究数据(所谓「打脸」?)反而会深化对方的排斥心理;联系自己的阅历更容易让对方产生共情。之前有一项研究访问了 CMV 的用户,确实有未来的律师在这里练习说服他人的技巧呢。

延伸到当下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撕裂感,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公共讨论的经验和空间造成的。如果我们习惯了和观点不同的人沟通,如果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诚恳也默认对方的诚恳,如果我们眼中不可挑战的教条少一些,也许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互相冒犯。CMV 是我常常用来补课的地方。

哪怕有人看到这里,还是只热衷党同伐异,对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者走出同温层毫无兴趣,我要说:诚恳的讨论和最大程度的理解仍然至关重要。有人建议我说,遇到实在不可理喻的人又不想情绪爆炸的时候,可以问问对方:「你觉得是什么样的经历,对你现在的观点影响最大呢?」如果我们的长远目标是把社会朝自己理想的方向推进,就要理解对方的心路脉络,才能更有效地干预——就算来不及改变已形成的观点,至少可以致力于减少下一代人中持这种观点的人数。

洗脑也要讲求技术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