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章詩依:書蟲法官香港發飆記

2016-01-04*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本出自法官筆下的書話類書,在記錄頻繁的尋書之旅的同時,穿插了不少法學院教學與學術活動的片段,以及對香港司法體制及其運作的觀察與評論。

作為買書慣犯,看完《香港尋書》,我的臉有點兒掛不住了。原以為,來香港一年多,這裡的書店已被自己逛遍了。不成想,在這本小書面前,這點驕傲徹底零亂了——與本書作者相比,自己對書店的那份熱愛,充其量只是三心二意而已。

作者旋風般的尋書節奏令人好奇。我統計了一下,三個月時間裡,這位書痴總共逛了62家書店。如此節奏,是不是有點兒瘋狂?令人汗顏的是,一些書店,比如「易手寶」「石齋」「總統書店」「書不起」「一九〇八書社」,自己以前竟聞所未聞。作者對書店的胃口也大得不得了,不只中文書店,幾家英文、日文書店也都涉足。

尋書的足跡,也不限港島,大嶼山、南丫島、九龍城寨、元朗、屯門等,作者都曾興衝衝地前往尋書。有一次,作者聽說香港第一大島大嶼山上有一家由一位英國老書蟲開的英文舊書店,便擇日從中環第六碼頭上船前往,結果在那裡買到他熱愛的比亞萊茲的傳記《Aubrey Beardsley: A Biography》,一九九八年初版,精裝一厚本。作者在隨後的一篇文章裡寫道:「有的書,在冷攤上孤寂地等候了幾年、十幾年,似乎專為了我到來的這一天。」這絕非矯情之辭。有好多次,讀到作者不經意間撞到一本好書而發出由衷的歡喜贊嘆時,作為同好,自己甚至微微跟著有些激動。

讓人略感驚訝的是,這位超級書痴是位年過半百的法官,在書外的世界裡有著相當顯赫的身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這樣一個人,與書如此親近,並且愛書愛得那麼誠摯、專業,本身也是一件令人歡喜贊嘆的事。早些年讀過幾本寫外國大法官的書,印象深刻的是,許多人都是飽學之士,法官之間常常會有一些風雅而幽默的互動,而這都是大量的閱讀澆灌出來的一種品質。

根據書中內容判斷,作者是來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研修的。課業並不輕鬆,除了上課,還有大量的圖書資料需要閱讀,並且還要寫論文。作者偶爾會感嘆一下學業的壓力,但並不因此停下逛書店尋書的步伐。上課途中、午間休息時,訪朋會友之余,甚至碼頭接送家人之際,都是「作案」良機。至於週末的大塊時間,自然基本上要麼貢獻在書店裡,要麼貢獻在去書店的路上了。一個年過半百的法官,對書籍、書店,仍抱有如斯熱情,旁觀之余,不能不心熱。

對於香港,作者顯然有備而來,加之或許是職業練就的洞察力,故對於書里書外的香港,往往有令人眼睛一亮的發現與洞見。比如作者淘到並深為嘉許的《圖說雲咸街滄桑》一書,從一條兩百米的街道上,挖掘出一段香港文化的歷史,讓人們知道,這條不引人注目的小街,其實凝結著香港文化的肇始與興衰,現代香港文化,從報刊到圖書,從繪畫到攝影,從戲劇到音樂,從唱片到電影,從圖書館到學術研究,都與這條小街密不可分。這裡的每一個建築,每一級台階,都印滿鮮活而感人的歷史故事。而這樣一本書,忝為愛書人且來港時間已不短的我,竟然沒有寓目,實在說不過去。

作者的老辣,不獨體現於故紙堆中的尋尋覓覓,對於尋書路途上瞥見的現象世界,也常常表現出直抵重點與本質的能力。在一次尋書未遂後,作者穿過梳士巴利道底的隧道,來到維多利亞港邊,憑欄遠眺對岸的港島,感嘆「這灣其實越發像條河了」,並慨乎言之:「若不是保護維港協會這類組織的阻卻,終有一天港九將會融為一體,維多利亞港將成為老照片里的美好回憶。」

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是纏繞今日香港的焦慮之一。作者對填海造田下維多利亞港命運的觀察,可謂一語擊中香港的命門。作者目睹城大圖書館還書之方便,不用櫃台排隊,往走廊上還書口一丟,也就完事大吉,甚至地鐵裡還有公共圖書館的還書箱,遂有感而發:「其實,有些事情,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關鍵要看吃公家飯的是要當服務員還是要當老爺。」在另一處,閱讀完一本剛淘到的談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書後,作者議論道:「能夠讓官僚成為天使,主要還是靠民眾手裡的棍子和葡萄。」凡此種種,可謂言簡意深。這正是一部好的書話作品的標誌:作者愛書,但並不書生氣,筆觸也不會局限於靜止的書籍,而會透過紙頁觸摸生動的現實,讓人領略世相的複雜,人生的風霜,以及時代的呼吸。

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本出自法官筆下的書話類書,在記錄頻繁的尋書之旅的同時,穿插了不少法學院教學與學術活動的片段,以及對香港司法體制及其運作的觀察與評論。當然,也少不了與內地做一番對比。這部分文字,既有專業的通透,也流露出一個高級法官對中國法治進程的殷切期盼,溫熱感人又富含法學營養,讓這本小書大大超值。

身為法官,作者對香港司法體制及其運行評價甚高。通過他的描述,你會知道,在香港,法官的地位很高,但法官的工作強度也很大,寫判決書的任務很重,經常有判決動輒長達兩三百頁。與此同時,對法官行為舉止的要求也很嚴。回歸前,一位法官開庭時,可能是忍受不了庭審的冗長沉悶,偷看了幾頁小說,不想被出庭律師發現了,立即投訴到首席大法官那裡,給予了處理。

在閱讀了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楊振權撰寫的一份判決書後,作者不禁贊嘆判決書「既有推理的縝密,又有經驗的生動」,並且對比道:「不似我們的判決,一味乾巴巴的填充式,絲毫不見法官的個性。」對於獨立而有尊嚴的司法於一個社會的價值,以及言論自由,作者在字裡行間也深致認同的熱誠。

《香港尋書》的結尾,堪稱一段佳話。多年前,作者寫有《葉靈鳳傳》一書,並因為葉靈鳳這位書話大家而喜歡上收集美術類書。葉靈鳳還是寫香港風物與掌故的高手。這就難怪本書作者對香港何以「進入情況」那麼快,對香港又如此懷抱喜愛、珍惜之情了。

在港期間,葉靈鳳的女兒葉中敏兩次請作者吃飯,第二次並請出了研究香港現代文學史的著名學者小思。身為法官而為文學家做傳,並因此而結下書緣,這真是人間美好的一幕。


(《香港尋書》,李廣宇著,法律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