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張明揚:TVB中的香港大變局

2014-11-20*今年夏末,幾乎是在臥底港劇《使徒行者》風靡中國的同時,一部很不TVB的另類港劇——《我們的天空》也正在靜播。

國內的TVB迷應該很清楚,港劇也是有主流價值觀的,大體上可以定義為「香港夢」。無論是警匪題材還是商戰家族題材,劇中主角大多都有很正面積極的人生觀,或是堅信經歷拼搏和命運輾轉,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必將輝煌;或是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尋找茶餐廳式的滿足,一燒鵝,一甜湯,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這也正如TVB最紅的那幾句台詞所說,「那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最重要就是全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總之,他們在奮鬥,他們在傻樂。

在某種程度上,TVB可以身兼勵志和心靈雞湯兩種褒貶不一的評價,給我們營造了這樣一幅亦幻亦真的香港盛世圖景:香港人很上進,香港人很開心,並且是數十年如一日的上進開心。在這片樂土上,不存在什麼貧富矛盾和社會頑疾,自由市場和個人奮鬥是一切貧窮不公的最終妙方,而劇中人基本都是「無論魏晉」,港督在也好,回歸後也好,政治在港劇中永遠都是隱身的,似乎回歸只意味著香港警察的名稱中少了一個「皇家」而已。

而《我們的天空》呢,單是從劇名就可以看出,這和關張的「主場新聞」一般洋溢著香港本土意識。(備份小編:主場新聞的後續「立場新聞」在2021年12月30日被國安警掃蕩後宣布停運。)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天空》可以說完全走出了TVB傳統的「香港夢」邏輯,近乎殘酷地告訴我們這些大陸追劇人,香港早已不是「TVB中的那個香港」,真實的香港正面對著在我們的常識中,與大陸有關卻與香港無關的種種陰暗面。

《我們的天空》是部12集的單元劇,每一集獨立成篇,敘述一個正困擾香港的社會疾病,而串場的主角則是一個雜誌記者及其家庭,以記者之眼解剖香港。比如,第1集《望子成龍》說的是香港的應試教育問題,香港的虎爸虎媽及補習班與大陸一樣生猛;第3集《非常校長》講香港的貧困生問題,貧富家庭間形成的「教育鴻溝」讓窮孩子翻身無望;第2集《同根生》和第6集《接班人》都涉及了大陸新移民及陸港矛盾;第11集《夕陽戰士》講香港的養老問題,不完備的養老金制度讓很多白髮蒼蒼的老人家還在為衣食奔忙;第9集《公公與我》更是講述了一個此前港劇完全「失語」的領域——菲(印尼)傭問題,將一個此前在TVB中失蹤數十年的龐大族群又打撈了回來。

當然,《我們的天空》無法逃避一個可以說是香港最重大的社會頑疾——高房價問題。第4集《劏房英雄》敘述了在香港居住條件最為惡劣的一個群體—「劏房」和「籠屋」居住者,所謂「劏房」,就是大陸的群租房,所謂「籠屋」,就是床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的籠子式房屋,又稱「棺材房」。總之,這些香港特色的「貧民窟」,對於依靠TVB和「自由行」瞭解香港的大陸民眾來說自然是聞所未聞。

第7集《蝸居夢》和第12集《歸去來兮》同樣聚焦高房價,不過反映的是香港中產階級即所謂「夾心層」的苦痛罷了。劇中買(租)不起房的兩位主人公準備移去中國台灣和新加坡,也遭遇了大陸版《蝸居》中愛情的因房生變。

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天空》中這個百病纏身的香港才是真實的香港,背負生活重壓的香港人才是真實的香港人,而傳統TVB中的那個籠罩於自由市場光環中的香港,信仰個人奮鬥神話的香港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上世紀末那個只能追憶的盛世剪影。刻薄的說,TVB「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的主要宣講地無疑是茶餐廳,而當洋溢著街坊溫情的茶餐廳被代表大資本的奢侈品店傾軋得處處關門時,連廉價的開心都無處安放。

一種命定式的巧合。《我們的天空》的導演叫黃華麒,曾任香港廣播處長的他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部可視作「香港夢」圖騰的港劇《獅子山下》導演。曾記否,2002年香港經濟蕭條之際,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打著雞血吟誦著《獅子山下》歌詞,「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使全港掀起了一場《獅子山下》熱。一時間,「獅子山下」讓香港人又回到了那團結一心,共度難關的神話勵志時代。

四十年後,黃華麒又拍出了這部《我們的天空》。事實上,《我們的天空》完全可以視作《獅子山下》續作或姐妹篇,兩劇都以香港底層為視角反映各自年代的香港社會風貌和民生變遷。但一個巨大變化是,《獅子山下》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此前所說的傳統勵志港劇的濫觴,全劇充斥了奮發向上、愛拼就會贏的香港夢價值觀;而四十年後的《我們的天空》,底層市民視角猶在,田園牧歌式的港式自由資本主義卻已千瘡百孔,香港夢也已破碎於獅子山下,淪為大眾輿論中的心靈雞湯。

當香港社會已經不相信依靠單純的「個人奮鬥」可以通往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時,不相信自由市場是一切政經問題理所當然的答案時,有一個人也必然會走下神壇。

必須再說到兩部今年下半年開播的港劇,這個人的影子始終在劇中縈繞不去,他就是李嘉誠,香港版的公民凱恩。第一部叫《忠奸人》,劇中的反派大Boss叫杜以鏗,他是香港首富,主要生意也是地產,前妻也去世了,最狗血的是,李子雄飾演的香港首富在劇中的扮相竟然既戴著眼鏡又是光頭,影射之心路人皆知。

總之,《忠奸人》中的杜以鏗是萬惡之源,不僅操控香港房價,還雇傭殺手槍殺議員,早年發家時也是罪惡滔天,高度相似的是,杜以鏗也和前幾年的李嘉誠一樣遭遇了工人罷工的挑戰。

還一部正在播出中的港劇叫《名門暗戰》,劇中的一名重要人物叫蔣承天,也是香港首富,當然,也戴著眼鏡。截止目前,蔣承天在劇中的形象也很不堪,基本是一個為了賺錢連父子親情都棄之不顧的經濟動物。讓人無法不聯想到李嘉誠的是,劇中的蔣承天控制著香港最大的超市百潤,用資本打壓著一個小連鎖超市阿部屋。因為,在現實中,李嘉誠也有個超市叫百佳,香港也有一個據傳被百佳打壓的超市,名字叫阿信屋。然後,劇中充斥著香港民眾和輿論界對首富壟斷市場的控訴。

當然,你可以說,不就兩部港劇影射李嘉誠麼,這能說明什麼問題,難道以前沒有麼?以前當然也有,比如,香港前著名財經小說家梁鳳儀有一部小說叫《大家族》,裡面的富豪主人公很明顯影射的就是李嘉誠。

但我想說明的問題是,在以往港劇中,無論是劇中的香港首富,還是更廣義的香港富豪群體,大多是以正面(至少是中性)形象出現的,像《忠奸人》和《名門暗戰》這樣將首富作為大反派,赤裸裸揭示首富陰暗面的,實不多見。

作為TVB的王牌劇種,商戰家族題材一直是港劇經典的高發地帶。如《義不容情》、《流氓大亨》、《創世紀》、《生命之旅》、《流金歲月》、《巨人》 、《天地豪情》、《大時代》、《溏心風暴》等等,劇中反映的無不是頂級富豪之間風生水起的商業戰爭,富豪們均住在半山豪宅,擁有幾房年齡不等的女人。對於富豪的態度,此類劇集的基本態度是「艷羨交加」或膜拜,著重表現他們在商場和情場上的雄才大略。

更為香港夢的是,如《創世紀》這樣的港劇還喜歡營造窮小子白手起家,最終逆襲上流社會的故事大綱。慣用的橋段是,富家小姐對胸懷大志卻身無分文的窮小子情有獨鍾,愛的死去活來,視階級與財富地位為無物,然後,最終這些窮小子無不成為了大富豪,證明了小姐們超凡脫俗的投資眼光。同樣流行的套路是,一位自小無父的窮小子很多年後突然發現,自己的父親竟然是香港首富,然後他百般不願的拒絕與父親相認,一副和錢特別有仇的派頭,當然,最後他們還是被父子親情(一定不是錢)所感動,在叫了一聲爸爸後接班成為新首富。

在此類港劇最為流行的八九十年代,李嘉誠那時還是「香港夢」的首席代表,他是包括香港底層人民在內的港人心目中的「李超人」。幾乎所有港人都發自內心地相信著白手起家的資本主義神話,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人人都可以成為李嘉誠,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神話一般的階層流動。

不過,到了《忠奸人》和《名門暗戰》的時代,李超人可能早幾年就已發現了自己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逆轉」,從拯救香港的超人到萬惡的壟斷資本家。他在報紙上或是在港劇中都可以無奈地發現,現在的港人提起他時總是伴隨著「地產霸權」,還有那充滿揶揄的「李家城」。

《獅子山下》的「劏房」中住著充滿怨氣的香港市民,《獅子山上》的半山豪宅中住著同樣充滿怨氣的李嘉誠們。前者是《我們的天空》,後者是《忠奸人》和《名門暗戰》,然後,他們都很不開心地注視著上環方向。

我想,這才是真實的香港。

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舊日的香港夢既已夢碎,不妨揮揮手作別。去找一個新的香港夢吧,重新入新的生活,這個夢既應該是普羅大眾的,也應該是李嘉誠的,甚至也應該是新移民的,因為,「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