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成慶:梁朝偉剃頭禪修,自我拯救路漫長

2013-10-18*初入法鼓山,一般都會對此地特有的靜謐氛圍印象深刻,常讓人有不忍高聲言語之感。除了週末或法會期間,平日在大殿、祈願觀音殿、齋堂等處能看見少許參訪人流外,常會感覺此地空無一人,滿山滲出的都是清靜寂寥。

這樣的清修之地,按照一般的想象,大概很難與娛樂新聞掛上鈎。不過日前,法鼓山也享受了一次娛樂版面的待遇。「天王」梁朝偉悄無聲息地上山,參加四天三夜的禪修營,結束之後被媒體曝光,大小娛樂媒體火力全開,爭先報道天王此行活動的細節。

對於法鼓山而言,禪堂是全山的靈魂所在,方丈和尚也不能隨意介入。平日里,禪堂大門緊閉,嚴禁外人出入,參加禪修的禪眾也不允許攜帶手機、相機及任何電子設備,所以梁天王在禪堂里的四天三夜到底怎樣的情形,無人知曉。其實參加過法鼓山禪修的大概都知道,一旦入了禪堂,沒人會正眼瞧你,更不會背後指指點點。媒體當然只能進行各種揣測臆想,例如天王隱匿法鼓山,其實是因為婚姻危機,又說,禪修期間其他人都未發現身旁乃是「天王」真身,直到結束時方知大明星隱身其中雲雲,真可謂是各種天馬行空。

近日巧遇認識的法師,負責天王禪修期間的監香。談及此事,說天王雖剃了頭,形象有變,依舊氣場十足,洋溢著「貴族式的氣質」,仍然容易辨識。不過禪修期間完全止語,就算其他人認出是「天王駕到」,大概也無機會相互議論。

對於法鼓山而言,明星入禪堂,並不是第一次,算不上稀奇事。昔日的大明星林青霞早年因心靈上的困惑上山求教聖嚴法師,法師並無多語,只是讓她進禪堂,而且連說三遍,她才真正下決心去體驗正經八百的禪修。關於那次禪修的體驗,林青霞還曾專文回憶,談及雖只有短短三天,卻讓她終生受益。

明星禪修,自然足以賺夠大眾的眼球,能讓更多人瞭解到明星生活的另外一面。只是大部分人看到這樣的消息,難免會認為,明星躲入深山禪修,肯定是因為生命、事業受到挫折,將佛門當作短期的避風港而已。這種「逃避」的想象是很多人對於佛教的流俗理解,甚至還聽到有人評價,如今的禪修只不過是「心靈雞湯」,完全是中產階級的「精神度假」,禪修的人大多對世間不公平缺乏敏感,完全是一種自我麻木與催眠。

這樣的批評不可謂不尖銳,乍看起來也似乎相當敏銳。不過僅僅從一群人躲進禪堂里的表象上來認知禪修的內涵,這樣的評論也多少有些隔靴搔癢。

禪修是什麼?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還是說,出家人有什麼神奇的法術,可以幾天之內讓心情迅速平靜,甚至能看破紅塵滾滾?

許多人對於禪修的想象,大概只停留在這樣的層面,甚至有些多次參加禪修營的佛教徒,也多少會有這樣的誤解。於是,佛教不斷地被打上「消極」、「逃避」的烙印,對一些參與的人而言,禪修也好像是阿司匹林,一旦在世俗生活中遭受些許不如意,就指望禪修作為特效藥,可以迅速止痛,然後可以繼續投入紅塵,迎接新一輪人世間的驚濤駭浪。

如果這就是佛教禪修的目的,那麼當年的悉達多王子應該繼續住在皇宮中逍遙自在,一旦遇到問題才會馳馬出宮,尋找一粒「禪修阿司匹林」。事實上,在佛陀時代,各種修行人(如阿羅羅迦羅摩)早就熟稔禪修的種種技巧,而且在「心止於一處(定)」的修行境界上,尚未開悟的悉達多還需要去拜師求教。可是悉達多王子卻發現,坐在那裡享受「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作」,並不能解決他的煩惱,因為禪坐永遠只是暫時解決問題,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仍然要與自然、人群交道。當悉達多王子躲入深山,日食一粟,接連打破各種禁食的吉尼斯(港譯健力士)紀錄,仍然未能根本解決人生的煩惱問題。直到他意識到苦行無效,吃下牧羊女的乳糜,端坐於菩提樹下繼續禪修,經過七七四十九日,才終於證悟,獲得圓滿的智慧解脫。

在佛陀餘下的人生歲月裡,我們並沒有看到一位純粹避世的隱逸者,也不是看到一位半日縱慾半日禪坐的「心靈雞湯修行者」。佛陀所作的一切,是去不間斷地弘化佛教的正見與修行方法,如果說那個時代有「模範教師代表」的榮譽證書,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可以授予佛陀。

那麼,為何現代人會把禪修看成是「消極」、「逃避」呢?顯然,這並不是佛陀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錯解了那位「模範教師」的本懷。或許有人會問,那佛陀本懷是什麼?禪修到底追求什麼?

很抱歉,這個問題顯然超過了這篇短文所能承擔的使命,不過,一旦當你有這樣的發問,接下來你或許應當著手準備一趟有趣的智慧旅程。因為佛陀從沒有說過,他能夠用神杖點一下你的頭,就能獲得智慧。或許這會讓很多人感到沮喪,所有的修行都只能是個人努力、個人完成,佛陀或者僧人只能充當老師,就好比蘇格拉底口中「靈魂助產士」的角色。說到這裡,似乎已經距離我們習慣認知的「求神拜佛」的佛教形象越來越遙遠了。

在台灣,「求神拜佛」的佛教形象經過三十多年來僧團的努力,得到極大的改善,那種「燒香拜拜」的民間信仰與佛教之間的差別基本上涇渭分明。在法鼓山上,甚至已經沒有傳統寺廟中供香客使用的香爐,信眾進入殿堂,只需禮佛三拜表達尊重即可。

在這裡,如果你試圖了解佛教的「本來面目」,最為直接,往往也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進入禪堂,按照所教的各種方法慢慢觀察自己的內心。佛教並不是告訴你,內心之外另有可寄託的救贖者,而是讓你瞭解,你應該去尋找你自己的「本來面目」。

(注:本文原標題為《禪修的本來面目》)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