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照立此

@dahai

恐惧

在 Matters 上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逐渐面对自己真心,逐渐摆脱恐惧,逐渐说些个真话的过程。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从根子说起,哪怕从家庭教育说起,都是一种恐怖教育。每一个人都在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迫害。于是乎,每个人都在走向某种歇斯底里的恐慌,在恐慌中,试图抱住一个又一个的强权。

从语言谈起

中国人对英语的态度,绝对称得上是一言难尽。语言问题,往往都是政治问题。而英语和其他语言又不一样,它是一个萦绕在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头顶的,无可回避的,政治问题。从这个小问题上,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种种纠结,种种痛苦,种种自私,种种扭曲。对这个问题,恐怕都难以用一两句话,三五个点来说明白。

淡然

据说,学问有三重境界。到达最后一重境界的时候,看山它就是山,看水它就是水。这话是有道理的。如果把学问比作行路,路上的惊险奇崛,归根结底,还是经历太少的缘故。经的见的多了,惊险也就不成其为惊险,奇崛便不复作为奇崛。到了这一境地,所看的东西,大致就是一种平凡中的广大了。

向生而死与向死而生

记得看过这样的一幅油画,两条龙一样的生物,一升一降,一起一落,扭转着身子,纠结在一起,仿佛分道扬镳,也仿佛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我现在的心情,一股倾诉的欲望,想要喷涌而出。话到嘴边,又被某种黑暗而压抑的东西阻遏回去,从咽喉憋入了肝胆。一口气,缠绵而刚硬,横亘于胸肺之中。

无可说

正所谓,名为可说,实无可说。在我还很青涩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他什么都不信,我会将其理解为某种程度的堕落。但当我接触这个社会久了,接触这片土地久了,我就会明白,什么都不信固然是堕落,但敢于说出自己的不信,至少在这片土地上,反而是某种堕落的不彻底的表现。

互联网主流政治嬗变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所谓主义,无非就是某种或者说某一套意识形态的包装,起到某种程度的传播作用。或者说,主义这个词缀,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形态传播的标志。如果追溯其根源或者内核,很多主义早已有之。然而,被加上主义两个字,却是很晚近的事情。

冷眼旁观键政圈

大众政治时代的媒体,照我看来,是要比前现代极端的。在前现代社群,或者说熟人社会中间,大家对政治家和意见领袖的判断,是基于日常相处的。在日常的相处中,一个人的好和坏,说话靠谱与不靠谱,自然而然会显现出来。并不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大众政治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缺乏行动的知识

在中文互联网上,至少我看到的知乎这类平台上,缺乏行动的知识越来越多。并不是说哲学思辨和理论框架没有意义,而是说,如果没有实践的充实,不和实际生活碰撞,单纯的理论框架的作用,其实不大。纵观全局,无论是马克思也好,康德也罢,基督教时代的经院哲学家也好,他们的研究,总是立足于现实问题,立足于某个社群,立足于实际的社会矛盾的。

国家随笔-法兰西

最近,我对法国的好感日益淡薄。然而,在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反而就是法国。这种好感,和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说,我们教科书中的共产主义教育有一条道统的话,可能就是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这一条主线。于是乎,我们无论从文化上、法律制度上、意识形态上,都受了法国很多影响。

文章之死

言为心声,心中没有要说的话,笔下就没有文章。要说的话,来源于生活。我们平日里,和朋友说过的话,落笔写下来,就成为文章。文章的死亡,就是社交的死亡,就是真心话的死亡,就是社区的凋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某种现代性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作为个人,越来越被教导成...

论历史写作

中国人,至少在字面上,在官方文化里,是个重视历史的民族。然而真正试图进行历史书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面对着诸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不由得让我怀疑起,我们是不是真的重视历史,或者说,我们重视的是什么历史。我曾经读了很多年历史,读的时候经常发现,某样东西,往往从左说也说的通,从右说也 说的通。

知识是力量

生活在这个时代,总有一种要疯掉的感觉。据说人类是在进步的。上学的时候,听说过一种说法,说知识就是什么力量。如果这话成立,我相信弗朗西斯培根说的知识,也不是指知识的强度,知识的密度,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至少我见到的知识,就不仅多余,而且无用,弄得人像要爆炸了一样。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