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
一夫

一心一意

想非所想/進階的場域

人常常因無知,內心感到不安,而不知所措,內心要安穩,一定要有所認知,對於人生課題有了認知後,不在因外界干擾,而影響到內心,內心安穩,人生就不會浮浮沉沉;認知的啟發來自克里希那慕提,心靈得到了啟發,啟發後需要有認同感,來印證心靈的認知性,同樣深植人心的老子思想,去探究認知老子,來到圖書館,找尋老子的語錄,而不是道德經,經是種刻意安排的寫作方式,並不能顯現出作者的原意。心靈經由啟發,人生有了認知,認知需要印證,心靈才能得到認同,人生才有了進階,場域需要進階,藍雨化心人繼續好奇地找尋著。


抽錄老子語錄:

1.元神:自然稟受的先天靈性。元神乃先天之性,為先天以來一點靈光;有形體之後而有氣質之性,此為欲神也。神乃藏於心,動則為神,無為之動為元神;有為之動為欲神。

2. 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十二時辰常要清靜,靈臺無物為之清,一念不起為之靜。

3. 人能常清靜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靜默可以補病,可以休老,寧可 以止遽。

4. 人之三竅:耳乃精之竅,若逐於聲,即精從聲耗而不固;目乃神之竅,若蕩於色,即神隨色散而不凝;口乃氣之竅,若多言語,即氣隨言走而不聚。吾人欲得長生,若不於此三大關鍵,收拾向裡,鮮有是處。

5. 人有五氣,喜、怒、憂、悲、恐也。怒則氣上,喜即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聚,熱則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喜怒不節,寒暑過度,氣乃不固。

6.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觀心之法,妙在靈關一竅。人自受生感氣之初,稟天地一點元陽,化生此竅,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虛至明,乃吾人生生主宰,真所謂有之則生,無之則死,生死盛衰,皆由這個。

7. 凡所修形,先定心氣,心氣定則神凝;神寧則心安,心安則氣升;氣升則境忘,境忘則清靜;清靜則無物,無物則命全;命全則道生,道生則絕相;絕相則覺明,覺明則神通。

思維本身就是種抽象物,要去表達抽象的東西,就顯得有難度,表達出的話語很難盡如人意,抽象是沒有依劇,所謂的天馬行空,能理解確實不容易,能表露抽象的思維,代表著都是思維上的先知,他們都已跳脫思維的攀籬,才得以解釋抽象的思維,從愛因斯坦的語錄,可發現也是個思想的跳脫者,語錄中有不同於世俗的眼光,那就是跳脫的思維,相信應該還有許多此種人。


抽錄愛因斯坦的語錄:

1.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2.每個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隻魚,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3.有兩種東西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

4.天才和愚蠢之間的區別就是天才是有極限的。

5.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6.道德毫無神聖之處,它純粹只是人之常情。

7.真正有價值的是直覺。在探索的道路上智力無甚用處。

8.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的人自我努力。

9.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10.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啟發過的心靈,似乎心靈的感悟性增強,也就是領悟力變得出奇的好,以前不懂之事,再次面對著,原來是這樣,有了領悟力,面對老子思想,才漸漸地發覺,老子對心靈的剖析這麼深入,尼釆講述思維的結果,克里希那穆提論述思維有了過程,老子不只論述思維,還教導如何去達到神性般的心靈?將心靈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可謂為出神入化了!老子對人生的態度是“清心寡慾”。降低慾望,才能保持清醒的心,清醒是種認知,心靈有認知,內心就安穩,人生態度變的很平順,事事都很順心,平順過一生不容易,許多事都會令人心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