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
週期

在木兰上映凉凉的现在,再谈迪士尼公主这个品牌line

迪士尼动画《无敌破坏王2》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女主闯入公主们的化妆室,声称自己也是个公主,引来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长发公主等人的轮番盘问。

公主们问东问西,最后问:是不是每个人都以为,你的难题都是靠男人解决的?女主角说,对,都怎麽回事。公主们齐声感歎:她真的是个公主!

观影后,我与几位朋友讨论起迪士尼公主这个话题。一个朋友说,她很讨厌迪士尼公主,因为她们刻板了美的模式,好像只有肤白体瘦、大眼红唇才是美,才可以当公主。她的妈妈在她小时就经常这样打扮她。

她指着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贝儿四个动画形象,问我们,去掉了发型服装,她们有什麽区别吗?

(先别往下拉看答案,请说出以下6人分别是谁)



答案

白雪,爱丽儿(人鱼),贝儿,茉莉,睡美人,灰姑娘

(最后两个我只能通过衣服分辨)

迪士尼公主被批评强化性别刻板印象,教化女孩,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声音了。除了上述外形上的同质化,这些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也经常为人诟病:白雪公主就是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甜心主妇,当然想来也理所当然,这个动画上映于1937年,彼时的中国还在卢沟桥事变;公主们永远都在等待被男人拯救,所有的归宿都是嫁给一个高贵英俊的王子。

我知道一些家长,就明确表示不会让自己的女儿接触迪士尼公主的相关产品。

如果说迪士尼的公主有性别刻板说教的意味,那部分可能因为这些故事的古老原貌就是如此。这些童话最早大多来自于欧洲的民间传说,主要由女性口述,故事元素大同小异,而且背后经常充满当时的社会和民俗色彩。

例如公主经常是丧母、并受到恶毒后母的对待。其社会背景是古代平民产妇的死亡率高,男性会再娶,而社会资源少,同一家庭中的继母和来自不同母亲的孩子确实经常会争夺资源。

又例如在白雪公主等故事中,经常出现怪物或者恶人要求食用小孩、后又被动物的肉取而代之的桥段,而其实这与上古时代从活人祭祀到动物祭祀的民俗发展十分映衬。

网上流传的大多数所谓「古代格林童话真相」,大多是后人的附会:古人表达色情和血腥时,通常表达得更为直接,不需要那麽多隐喻。

而这些民间故事比较正式的登入庙堂,比较接近我们现代读到的模样,是由比《格林童话》早100年左右的法国人佩罗整理的。佩罗算是个17世纪宫廷官僚作家,他整理的《鹅妈妈故事集》当中,就收录了睡美人、灰姑娘、蓝鬍子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不过都用他所信奉的一套妇女规训体系改写,供给上流社会女性阅读。

《鹅妈妈故事集》的另一个书名是《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当中最为常为人分析的是他这个版本的《小红帽》:小红帽贸然与陌生大灰狼搭讪,暴露了自己的行程,后来又与大灰狼上了同一张床。故事到小红帽被吃掉那里戛然而止,没有后面拯救她和外婆的猎人,也没有给灰狼的肚子缝上石块,整个故事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教导女性要行为检点、守住贞操,不要与男人随意交往。

美国学者奥兰斯汀的著作《百变小红帽》就试图梳理“小红帽”故事在历史中的演变来揭示时代文化流变。


而在此之后,这些童话以文字、影像等不同形式被重新叙述的时候,往往会附上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期待。除了白雪公主之外,睡美人和灰姑娘都来自50年代,因此两人的形象和性格都有些相似。

而迪士尼逐渐在市场的监督下,尝试去修正这些公主形象:90年代初,在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潮要求下,贝儿(美女与野兽)、茉莉(阿拉丁)都有一些比较鲜明的个性,贝儿热爱阅读,而茉莉有勇有谋,但她们还是难逃以嫁人为好归宿的结局;哪怕是90年代末的花木兰,也差点去嫁人。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次年迪士尼推出了《公主与青蛙》,是迪士尼第一个黑人公主。近几年来,迪士尼开始脱离经典童话的框架,写自己原创的公主故事,例如《勇敢传说》和《冰雪奇缘》,这两个公主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而且都没有去嫁人。

一个冷知识:“迪士尼公主”其实是迪士尼的一个品牌Line,目前当中包含12名公主,通常需要有皇族血统或者嫁入皇族,她们进入这个商标还要有个加冕仪式。这12个人是:白雪、灰姑娘、睡美人、小美人鱼、贝儿(美女与野兽)、茉莉(阿拉丁)、宝嘉康蒂(风中奇缘)、花木兰、蒂安娜(公主与青蛙)、长发公主、梅莉达(勇敢传说)与莫娜(海洋奇缘)。

有一些大家熟悉的、很像公主的角色,其实不在这个名单中。比如爱丽丝。(是瞎了吧!)没能加冕的原因是“风格不同”和“过于年轻”。还有《小飞侠》中的精灵仙子tinker bell(我也超级喜欢她,可能我喜欢的都不配当公主),本来是初期的待加冕公主之一,后来因为风格不符而被拿下。《泰山》里面泰山的小情人Jane也差点进了了公主Line。

you know what,《冰雪奇缘》的艾莎两姐妹也不在这里面(惊不惊喜)。她们本来是要加入的,但由于电影实在太红了,所以迪士尼给她们自己成立了一个“冰雪奇缘”商标。

然而上述那些调整,在多大程度上能抵消多年来迪士尼公主这个品牌对孩童成长的潜移默化呢?或者说时代是否谅解了迪士尼呢?我想这大概取决于迪士尼的调整,是真心负担起了影响孩童成长的责任,还是纯粹对市场监督的商业回应。如果是后者,那不难想象它永远不会令批评者感到满意:毕竟至少到现在,橱窗裡最受小女孩欢迎的,依然是蓬鬆的公主裙和闪亮的皇冠首饰。

(完)

PS:这是tinker bell↓有钱我就去给自己买一个

原文首发于是《明报》2019年1月专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