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
週期

【記錄】《全民造星》,mirror error熱潮,和他們一點可能無人記得的中國市場前情

最近幾日,一直在與人談論爲什麼我作爲《全民造星》最早的觀衆,當年也是第一時間追完了這個節目,儘管好感所有成員但卻一個都沒有成功入坑,覺得自己置身於這股熱潮之外。後來我被提醒,大概是因爲我在當時已經有過觀看其他選秀追星入坑的體驗,已經是一個追星老油條,而我timeline上出現的大部分香港粉絲,很多都是初戀追星,而初戀追星這種事是可一不可再的。

Viu TV系的偶像,來勢洶洶,引爆香港討論熱潮,葉劉受訪都要建議他們北上上節目,但聽者只是得啖笑,腳趾頭想都知道不可能。與以往的香港流行文化不同,這股熱潮基本完全隔絕於中國娛樂圈的語境之外,中國觀衆不在乎,而Viu系偶像也更擁抱「香港人自己的藝人」這種定位。

當然,現在的VIU TV和Mirror,那種從偶像到粉絲自成體系,脫離於中國娛樂圈的語境之外、乃至成爲某種政治立場暗示的氛圍,我記得與最開始的時候是很不一樣的。

如今這個體系,強調本土感,做香港人自己的明星,不逢迎中國的娛樂系統,強調自己與討好大陸市場的TVB不同,但事實上在造星的最初年代,他們幾乎是一開播就打入了大陸的青年受衆,並且觸覺敏銳,很快就熟悉了大陸的網絡語言和語境,比TVB年輕不知多少倍。

全民造星1首播是2018年,當時中國剛播完模仿韓國101系節目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那是中國一個偶像選秀時代的開始,這種模式本身很多人討論,隨後《全民造星》在香港開播本身也引來很多中國報道,被稱爲《港版101》。我開始關注這個節目,是因爲《偶像練習生》的細貓回鍋參加了比賽,我想看看他的表現。節目裏面還有很多參加過各種中國大小選秀的選手,不停參加各種比賽,本來就是藝人謀求出道的一種方式,所以這些選手本身也帶來了零星中國觀衆。

節目開播後,有一個VIU TV愛好者,在Bilibili上每一集同步更新。因為初期選手奇葩,旁白太搞笑,當時節目成了中國娛樂論壇熱議的話題,吸引了一批觀衆當搞笑綜藝追看,頭幾集的彈幕是非常非常多的。而選手表演也可窺見一斑,大量選手的自選節目使用產自當下中國偶像市場和抖音的熱門口水歌,連rap都要用普通話。

當時ViuTV同花姐都有留意到中國網絡觀衆這個趨勢,但他們沒有讓B站下架,而是利用了這個勢頭。造星1的好多選手當時都開了微博,包括旁白君,而他們在節目中也會cap圖B站的觀眾評論剪輯進去。旁白也會做很多功課,他最開始介紹細貓時,說他「人稱『大廠男孩』」(大廠是《偶像練習生》的河北錄製地點名稱),幾乎肯定是看彈幕看來的,着實把人震驚。


新浪娛樂甚至跑到香港,做了一期專訪(http://ent.sina.com.cn/original/qihua/wuzhangai1/?fbclid=IwAR15mK3O2RnouhHQsVaA9U6YvSofY2TKGaVzHJ2uFumlM7SMmi5wMqY6r1M ),柳飄飄(大陸知名電影評論公衆號毒舌電影的附屬號)也寫了專題。

採訪裏面,旁白說,//“这次弹幕令我们很惊讶,原来内地都会看粤语节目,想不到他们很了解,不知道旁白是我的时候,也会觉得像少爷占或是林海峰。”旁白文卓森说。他会认真去看每一集的弹幕,记下哪些地方反响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好。因为两地的网络语言不同,最初他还要去搜索什么是“C位出道”,什么是“23333”。//

一個選秀節目的旁白,那時連什麼是C位都不知道。一邊是摸索前進的選秀節目,一邊是飯圈文化發達的市場,對前者看來,後者必然是令人好奇且充滿興趣的。

這給了我另一個感受深刻的體會:如果抽離了所有政治環境的影響,哪怕在吸引大陸市場,與中國年輕觀眾互動,成為中國流行文化一部分這件事上,Viu TV恐怕也能憑藉它年輕、轉數快、有創意、適應力強的優勢,在兩三個月內迅速抓住脈絡,輕易趕超有多年劇集耕耘打底的TVB。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在經過了幾期之後,留下來的觀衆開始真情實感。中國的女觀衆很多都是飯圈追星老油條(無貶義),擅長抓住空降,激情互動,嘴甜熱情得不得了,對沒接觸過飯圈文化的選手來說,是很受落的。當時很多選手的微博互動率都比面向香港粉絲的IG強,這種互動強到什麼程度,最過分的是花姐甚至開了一個微博造星私密群組,粉絲和選手可以在當中聊天。雖然看上去亞文化關注者很多,但其實那個私密群組只有300人。

那時是2018年,本身一些選手唱抖音歌、比較注重微博都已經引起香港觀衆不滿,這種不滿積攢到決賽的時候,花姐當時在微博粉絲群說了一句邀請大陸粉絲來看,但香港人是要抽籤的,而且在決賽當晚同時開的兩個直播鏡頭中(香港是FB,中國是與微博合作的手機直播),旁白幾乎只與手機直播觀衆對話的場面,引來香港觀衆的爆發。

當時連登網友出Post盡數造星「大陸人優先」的各項罪狀(這個帖子值得一看:https://lihkg.com/thread/812564/page/1 ),引來很大討論,花姐最後要出Post道歉(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A8%9B%E6%A8%82/234068/%E5%85%A8%E6%B0%91%E9%80%A0%E6%98%9F-%E8%8A%B1%E5%A7%90%E8%A2%AB%E9%AC%A7%E5%BF%BD%E8%A6%96%E6%B8%AF%E4%BA%BA-%E5%83%85%E5%BE%AE%E5%8D%9A%E5%90%91%E5%85%A7%E5%9C%B0%E8%A7%80%E7%9C%BE%E6%8A%AB%E9%9C%B2%E6%B1%BA%E8%B3%BD%E6%B6%88%E6%81%AF?fbclid=IwAR32vsfq9Ml0-YMi8PDJPOuTumQJeM7pmf4ZEi36zzXm8bnHTjkG3dXdThE )。

其實我倒很理解花姐和旁白當時的做法,希望打入大陸市場固然是一個考慮,但更大的因素,是真的沒有想太多,因爲中國的微博群組、B站作爲網絡社交平台的互動性就是非常非常強,互動呈現的形式很有趣,而中國的選秀粉絲也很熟練運用這些平台來追星,你就是會不知不覺地,就傾斜向那邊交流邊多了。這與政治取態或者諂媚哪個市場無關,這種感覺非常明顯,身體很誠實,熒幕上有彈幕的重播和沒彈幕的重播,你就是想看有搞笑吐槽毒舌彈幕的。

而到那時造星其實也結束了,一切爭論暫時塵埃落定,沒有人再追究其中的身份認同和文化本土性問題。中國有句話,說秀粉(選秀節目粉絲)就是三個月真愛,節目結束後,大部分觀衆會轉投下一個小哥哥,留下一些零丁的真愛粉,繼續關注起步的mirror。而其實mirror剛成立時,先是花姐要求成員開微博帳號更新日常,然後香港粉絲見狀要求,成員才有了IG帳號。

那一切自然在2019年6月之後不一樣了。因爲社會運動和政治理念,VIU、Mirror這些也被放上政審放大鏡。中國娛樂圈對香港本土新興力量的割捨,與其說是他們不再有競爭力、無人知曉,不如說是一種相互的、政治性的放棄。你可以想像有哪個地方衛視邀請mirror去上節目嗎?怎麼過審?這些人有的表態了,哪怕沒有明確表態的,可能保證不「出問題」嗎?不可能的。中國的娛樂事業也夠亂花迷眼,夠觀衆忙活的了。

到這個時候,就沒什麼好說,必須做出雙向選擇了。最具有標誌意義的是旁白文卓森,這個與中國微博粉絲互動密切,甚至在決賽被批評只和中國粉絲說話的藝人,運動之後被挖出明確支持運動的表態,然後微博開了僅半年可見,從此再也沒有更新過。

但其實這個節目真的有改變很多嗎?造星2、3在運動後播出,當中的選手依然有大量曾混跡中國大小選秀節目、進駐抖音的小藝人和網紅,也有在表演中加入運動元素的選手,節目也沒有拒絕他們任何一個,而觀衆繼續在鑑定誰是護旗舔共。做自己,並不逢迎或拒絕任何觀眾。有趣的是,那個B站熱心網友,在造星2和3依然堅持同步更新,也不解釋太多,不討論政治問題,而還是有一批非常小衆的觀衆,會關注這個節目。現在去微博搜索姜濤等關鍵字,還是會看到他零星的大陸粉絲。

而後來,我依然以一個普通觀衆的抽離身位每年留意造星這個系列,覺得大部分選手和藝人都也蠻可愛,但也沒有再愛上任何一個。我是三個月的秀粉,內心只留得下初戀。

而如今,mirror和error在香港的那一部分故事,你們就都知道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