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
週期

《死侍2》《頭號玩家》:信息時代分眾社會中的neta影視江湖

這兩年來,漫威電影的超級英雄們開始進入全面收割的階段。《復仇者聯盟3》剛剛創下票房紀錄,《死侍2》也開始進入公映。超級英雄「死侍」的風格,與一身正氣的鋼鐵俠、美國隊長、X戰警等人截然不同,滿嘴髒話,老不正經,常常開著大量與科幻、奇幻作品有關的玩笑,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近年來的Si-Fi電影,開始出現一種新趨勢:你在觀影時會發現大量引用其他科幻、奇幻作品元素所製造的笑點,觀眾必須對相關內容有所了解,才能會心一笑。

《死侍2》是其中典型:電影第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形狀為金剛狼開膛破肚、被一根木樁穿過身體的音樂盒,叮叮噹噹地旋轉著,這個畫面出自去年上映的《盧根3》(金剛狼3),這惡趣味引起觀眾哄堂大笑;死侍被抓進監獄時,面對各大幫派,不禁自問,這裡有沒有「分院帽」之類的東西——一個出自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物品;當中其餘典故,數不勝數。

早它幾個月上映的科幻電影《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頭號玩家》),出自電影巨匠史提芬史匹堡(斯皮爾伯格)。這部以男女主角在虛擬遊戲世界戰鬥、最終破壞遊戲巨頭公司陰謀為主線故事的電影,堪稱Si-Fi流行文化彩蛋大王,當中埋了100多個掌故,包括超人、蝙蝠俠、閃靈、神秘博士、回到未來、高達等。電影上映後,全世界觀眾一齊進入了尋找彩蛋的狂歡。

電影的評價非常兩級:對共享這些文化符號密碼的人來說,觀影就是一次解碼的盛宴;而不滿這種表現形式的批評者認為,創作者只不過在偷懶打情懷牌,取巧地戳中觀眾的共同回憶,刺激出他們需要的共鳴。英國影評人Nicholas Barber甚至同情這個年代的青年電影觀眾,他在《挑戰者1號》的影評中,替青春期觀眾略感遺憾,因為從前《回到未來》之類的科幻奇幻電影,你想看懂,不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識;但如今這些漫威電影、星戰系列,「簡直成了有關各種電影、電視劇、遊戲、書和漫畫知識的百科全書」。他認為,《挑戰者1號》的故事發生地雖然叫「綠洲」,但給人感覺雜亂無章,令人疲憊不堪。

但年輕觀眾似乎不這麼覺得。《挑戰者1號》目前的imdb評分為7.8,《死侍2》則有8.3。

倘若要明白觀眾為何對這類影視趨之若鶩,Nicholas Barber或許可以嘗試理解一下近幾年來自日本的Neta文化、或曰「梗文化」的盛行。

Neta在華人次文化圈被音譯為「捏他」,語出自日語「ネタバレ」,本意為「劇透」,後來引申為對掌故的引用、惡搞,可作為動詞使用。Neta在相聲術語中的同義詞為「哏」,後來被誤寫為「梗」,即英文的「Gag」,指接話時的切入點,如笑點、漏洞、典故等。

早在2000年代,日本二次元界便開始出現「梗番」了。「番」或者「番劇」也是一個來源於日本的詞語,在華人圈意為動畫連續劇。「梗番」,指的是「Neta」其他經典動漫中大家熟知的經典橋段(或人物、要素),套用到自身故事中,從而製造笑點或者吸引觀眾考據的動畫劇。

最為知名的「梗番」,是2006年開播的動畫《銀魂》,當中角色可能會突然念起《海賊王》的經典台詞、惡搞《名偵探柯南》的劇情套路、重現《聖鬥士》的打鬥招式、穿上《火影忍者》的招牌服裝,角色自己還一邊說著:啊,這樣真的沒有版權問題嗎!

在二次元文化圈,對於「梗番」的解讀程度,可能成為圈內判斷一個「動漫宅」是否「合格」的標準。

在中國內地,第一個主流的Neta影視作品,被認為是2013年的電視劇《龍門鏢局》。一個內地古裝劇,當中出現了遊戲《魔獸世界》、電影《指環王》、日本動漫《死神bleach》《銀魂》等惡搞元素,以至於其在電視播出時被觀眾評為莫名其妙,而在二次元文化集中的視頻網站Bilibili上卻大受好評。

觀察從千禧年代至今、從東方到歐美,的Neta作品反饋,就會發現他們收穫評論兩級,在共享文化的特定群體內引發會心一笑,但群體外的人對之常常比較反感。這類作品已經成為一種新進的作品類型,新進的創作表現形式,其背後傳播方式隨著時間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以前,無論是歐美的Si-Fi愛好者,抑或日本的動漫愛好者,均屬於小眾且邊緣的次文化,每一個愛好者都像孤立的一顆孤立的原子,很難尋找到有共同語言的社群,而大雅之堂也不會有次文化的容身之處。在這種時候,即使出現了玩「梗」的作品,也是在錯誤的時間過早誕生,難以抵達其知音受眾,就如同地方衛視上的《龍門鏢局》,只能作為零散受眾之間的暗號存在,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反饋,更不用說維繫其運轉的商業效益。是而恰恰是網絡普及時代,開始給了這些小眾文化愛好者組成社群的機會,同時也擴大了小眾文化的影響力,使之成為青年流行元素,得以在社會文化的亂燉裡,與廟堂之上的陽春白雪分一杯羹。而儘管網絡讓信息流通更加發達,不同群體卻在虛擬社群和演算法之間愈發割裂,社會傳播中的「大眾」正在逐漸被「分眾」取代,信息傳播者們開始學「分眾行銷」,針對不同的群體製作出更細分的內容,然後再精準投放。文化的「地上」與「地下」之界線逐漸模糊消融,每個文化群都在這片土壤上分一杯羹,尤其是對於一個基數足夠大的市場來說,無論一種文化有多小眾,只要能帶來商業收入,那就有專門為之製造內容的意義。

在文藝創作中,neta大概會逐漸佔據一席之地,老牌影評人們也終將看見它的存在。

我從來不會認為一種新的創作方式出現是一件壞事。然而太陽底下無新事,Neta到底算是一種多新鮮的東西呢?華語動漫圈的「宅」們反而認為這玩意古已有之:古人寫作時常引用典故,「用典」的修辭手法不就是Neta,而成語不就是古人用「梗」嗎?反正在華人二次元界的百科網站「萌娘百科」中,「梗番」列表欄除了《銀魂》《旋風管家》等Neta作品外,最後一行赫然列出了中央電視台的大型漢語文化競賽節目:中國成語大會。

相信我,這本身也是一種Net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