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眼
文明之眼

《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問題簡答】創世篇

宇宙的起源?宇宙如何誕生?宇宙如何從無到有?宇宙最後的命運?

宇宙的起源?

宇宙起源於無意識狀態,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因此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宇宙」,而應該說是宇宙的「無極」狀態。

後來宇宙意識甦醒,宇宙便進入了「太極」狀態,因為時空意識的形成,使宇宙能夠衍生萬物,最終演變成我們現在的宇宙。

從無到有的時空意識形成:太易存在、太初力距、太始形面、太素個體,因為時空概念成形,於是宇宙基礎物質「第一層宇宙太易級」(或「原太易」)誕生。


宇宙如何誕生?

宇宙萬物是從無到有,最原始的物質是「原太易」,它只是意識的相對感知,因此無法被分割,質感也最為模糊。

隨著原太易的不斷的增生,交互作用下渾沌成一團,逐漸中心密集而穩定,外圍鬆散而活躍,於是就形成最初的宇宙世界。

宇宙隨意識複雜度增加,而向內不斷衍生,於是由一層逐漸演變為今日的七層宇宙,除第一層為意識形成的純物質基礎外,第二、三、四、五、六、七同為世界載體。

太易是存在的意識,太易級是意識與物質的分界,原太易以內為意識界,原太易以外為物象界。

因此,第二層宇宙世界的眾生,其物質基礎為原太易等構成,其靈魂為意識界的太易等構成;同理衍生,我們的的物質基礎為第五層宇宙太易級等(如電子等)構成,我們的靈魂基礎為第四層宇宙太易級等(如微觀電子等)構成。

因此,我們的業力,是第四層宇宙世界的量子糾纏,同樣,我們的量子糾纏也會是天人的業力。

修行可以改變業力,進而改變自身命運,科技卻有可能改變天人業力,進而改變全宇宙的命運!當然,以目前文明水平言之過早,但再讓地球文明發展一億年,到時才說這話就太晚了。


宇宙如何從無到有?

「從無到有」是宇宙誕生問題的關鍵,打個比方,點、線、面其實都沒有體積,三者都只是概念,點描述存在,線描述力距,而面描述形狀;三者都是構成體積的概念,卻都沒有體積,這就是從無到有的方法。

絕對宇宙唯有意識,物象世界的「有」,都只是意識感知的相對存在。

譬如原子,它看起來像是實心球體,但其實只是極小的原子核,與幾乎不存在的電子所構成,我們看到的實體都只是幻影殘像。

再看看巨觀結構,太陽系看起來像是太空,只有相對極小的太陽,與相對幾乎不存在的行星所構成,但祂在巨觀生命的觀測下卻可以是實體。

原子與太陽系,實體即太空

我們認為的太空,竟是巨觀的實體,我們認為的實體,卻是微觀的太空,也就是所謂「色即是空」。

《道經》道之物,唯望唯忽。

宇宙從無到有的方法就如同原子與太陽系一般,原子是我們宇宙世界的物質基礎,而太陽系則是巨觀宇宙世界的物質基礎,是物體還是太空,完全在於意識的解讀。


宇宙最後的命運?

宇宙只有兩種狀態,即無意識的無極狀態,與有意識的太極狀態,兩種狀態自然而然循環不息。

太極狀態存在意識,卻未必會有時空與萬物,我們現在的宇宙具有世界萬物,而世界萬物皆因時空意識而相對存在。

當時空意識受到探究與破壞時,物質宇宙將當下幻滅,原先的七層宇宙與內外兩層意識復歸於一,當此之際宇宙唯有意識,而無物象層次的分別。

「原太易」既是實體也是空間,當科技能探究其實體時,就等於摸到了宇宙的重啟鍵。

除了向微觀探究原太易,能促使宇宙重新輪迴,向巨觀探究其實也行,例如進行超宇際旅行,當速度足以背離第七層宇宙太易級時,同樣也會導致宇宙時空的幻滅。

佛教的寂滅定,是用意識探究意識界,因此並不會導致宇宙的寂滅,只有科技手段用物質探究意識界,才能促使宇宙世界的幻滅。

當宇宙意識沉睡,宇宙即無極狀態;當宇宙意識甦醒,宇宙即太極狀態,並開始新一輪的演化;宇宙意識的沉睡與甦醒如太易的轉換,即便是極瞬間也與永恆無別,因為不具備時間意識。

寂滅定是讓個人通往極樂世界的方法,而科技終極探究卻能讓所有眾生都寂滅,兩者都能脫離輪迴,直到宇宙意識復甦重頭再來,因次,寂滅仍在輪迴之中!或許只有想辦法讓宇宙處處皆為太平盛世,才能讓宇宙眾生真正到達「極樂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