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眼
文明之眼

《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趨勢輪迴】漢唐的趨勢輪迴

秦漢與隋唐的趨勢為何相似又如何相似?唐太宗為何晚年昏庸,宋徽宗為何畫虎不成?現代人該怎麼看『玄武門之變』?

歷史輪迴是由環境趨勢所造就,就猶如天相運轉周而復始,而地表物種也隨之不斷演進循環,如四季草木榮枯,如演化弱肉強食,不斷地經驗累積,不斷地型態演變,不斷地生滅循環。

人們常把秦漢與隋唐相提並論,秦、隋結束長期分裂統一中國,而漢、唐在秦、隋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秦、隋都想成就萬世功業,卻也因過度有為而倉促亡國,而漢、唐常懷憂懼休養生息,卻也都因民生富足而國運昌隆。


以下簡述秦漢風雲史:

秦末天下大亂,項梁領著項羽反秦,後立楚王心以招攬人心,劉邦與項羽則結拜為異姓兄弟。不久項梁戰死,楚王以劉邦長者,讓劉邦襲取咸陽,而命項羽迎秦主力,約盟先入關者為王,結果項羽大敗秦軍,一戰而諸侯盡皆歸附。

在項羽坑殺秦軍時,劉邦已得關中屯兵壩上,項羽入關受阻意欲攻城,於是兄弟嫌隙而有鴻門之宴。天下已定,項羽請示楚王,楚王回覆如約。項羽怒而虛尊楚王為義帝,更封劉邦漢中巴蜀之地;隨後便是楚漢相爭,將士傷亡慘重,百姓飽受蹂躪。

最終,項羽戰敗自刎而亡,劉邦便開始鞏固皇權屠戮功臣,在沒有韓信等人的幫助下,劉邦自信天命親征匈奴,卻被匈奴圍困險些喪命,此後,匈奴遂輕視漢朝屢屢侵擾...

漢經過數十年的文景之治,至武帝初期,總體國力已達到頂峰,但好大喜功的武帝,耗盡國庫窮竭民力,猶如大笨象面對一頭狼,耗盡力氣遍體鱗傷,才獲得一時的勝利,漢匈之爭兩敗俱傷,最終以匈奴遠遁收場 ...


以下簡述隋唐風雲史: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領者建成、世民反秦,取得關中後代隋自立,並立長子建成為太子,但世民卻在洛陽一戰而定天下,於是李淵在立長或立賢間游移不決,幾經反覆欲立世民,最終仍疑信『世民似楊廣』而作罷。

太子建成與受殊賞的世民暗中較勁,屢犯過失的建成甚至自請分封蜀地,並讓位於履立大功的二弟。但在後宮與老臣的規勸下,李淵終以太子仁孝不忍廢除,以避免重蹈隋文帝的覆轍,於是兄弟明爭暗鬥愈發激烈,東宮夜宴世民吐血數升,官吏摩拳擦掌而百姓一如既往。

最終,爆發玄武門事變,世民殺了兄弟,逼父親李淵禪位。世民繼位後愛惜百姓勵精圖治,數年後民生幸福國富兵強,於是譴李靖等開國功臣征伐突厥。在經過不阻礙民生發展的神速用兵後,不僅洗刷李淵向突厥稱臣的恥辱,甚至被亞洲諸國奉為天可汗,儼然有三代天下共主的氣魄!


秦漢風雲史與隋唐風雲史是不是很像?在洛陽一戰而定天下的李世民,是不是很像當年的霸王項羽?當李世民巡視洛陽宮殿時,甚至有人建議他仿效霸王,乾脆一把火燒了這些害民之物,但他最終決定拆了豪華宮殿,建材器物都讓百姓自由取用。

此時,李淵好比是擁有尊位的楚王,李建成則好比長者風範的劉邦,而兄弟五年的較勁,也好比楚漢相爭的意境;但玄武門事變畢竟只是宮闈內鬥,死傷不過千百來人,而楚漢相爭造成的死傷,又何止百萬雄師千萬無辜!

李世民是隋煬帝的表姪,時人把他與隋煬帝並論,但事實證明,他是集項羽、文帝、武帝之功於一身的超級帝王,其成就自然遠在此三人之上,而大唐開國功臣們的未來,也遠比漢開國功臣好得多,至於大唐士卒百姓,躲過了楚漢戰亂、逃過了漢武窮黷,有的只是中華榮耀與太平盛世,是不是相對幸運與幸福呢?

今日人們說到唐太宗,第一可能會想到貞觀之治,第二可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一正一負,所以唐太宗也沒什麼了不起。為什麼後人會如此重視玄武門事變?這問題很複雜卻不難解釋,這不過就是後世帝王對唐太宗的羨慕、嫉妒、恨。

舉例而言,宋徽宗在登基之初,曾仿效唐太宗勵精圖治,還有諫爭扯袖的類似故事,然而,不學還好,一學才知做好皇帝這麼苦,善於揣摩上意的佞臣,就引導宋徽宗享盡做皇帝的樂,佞臣們升官發財奢侈貪婪,徽宗則濫用皇權風花雪月。

唐太宗是以人為鏡來知得失,所以滿朝大臣都在盯著皇上,後世帝王則是用宦官、特務監視朝野,也就是皇上盯著滿朝野的大臣,這兩種視角可是完全相反;不得不說,唐太宗的作法只有他能做到,雖然成效卓著卻不能維繫長久。

因此,到了貞觀中晚期,唐太宗逐漸變得平庸甚至昏聵,因為再怎麼英明神武,也經不起這種煎熬;一旦太上皇駕崩,他的抱負就無法展現,一旦長孫皇后仙逝,他的精神就無法寬慰,一旦勤文政少運動,他的身體就每況愈下,而飽受煎熬身心俱疲的太宗,仍面對滿朝好為人師的迂腐儒臣,其晚年的無奈心境可以想見。

貞觀的這種皇帝與大臣,無疑會被後世皇帝忌憚,於是玄武門事變就是最好的名義,只要讓天下人都認為李世民不過爾爾,那就不必再以貞觀為楷模,只要以孝治天下,再讓臣子們移孝作忠,人人都忠於皇帝,皇權自然就穩固。

但所謂「以孝治天下」都只是表面文章,因為後宮嬪妃何其多,皇子皇孫何其多,深宮長大缺少父愛的皇子,又還有誰能夠真心孝順?皇子終於等到登基了,卻要臣子們移孝作忠,故有推行孝道的必要,而貶低唐太宗正合適。

再來就是腐儒對唐太宗身份的鄙視,李世民的母親就是胡人,就算唐太宗做得再好,在這些腐儒眼中仍然是不值一提;舉例而言,當李世民征服突厥後,參與討論的儒臣提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甚至勸唐太宗通通殺掉,根本就不把胡人當人看。


玄武門之變該怎麼看?
  • 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個人永遠的痛,是絕對不可磨滅的污點。站在帝王的立場,這件事要用放大鏡來看,絕對是爭位與逼宮的經典。
  • 站在開國功臣的立場,卻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即便李建成是真的仁孝寬大,也不可能與之創造如貞觀般的盛世奇蹟。
  • 站在亂世兒女的立場,這卻是該燒香拜佛的事,你們兄弟之間爭皇位,為啥要黎民百姓赴湯蹈火?
  • 作為一個後代人,作為冷眼旁觀者,玄武門事變不僅是瑕不掩瑜,它根本就不值一提,就像沒人在意秦二世是否孝順一般(始皇陵考古除外)。
真正該探討的是民生如何幸福、民族如何融合、國力如何強大、文化如何弘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