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ustion燎原社
Combustion燎原社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比之于此岸的混沌,我们愿做彼岸的光,与你一起发现与随想,用文字去与世界共鸣。

【爱情的共产主义原理】传统爱情篇

作者/Cicero

1.1主奴辩证法的诱惑


1.1.1传统爱情中主奴辩证法的来源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以主奴关系来阐述“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简而言之,只有在主奴关系这一整体中,自我意识才能实现。作为主体的主人需要作为对象的奴才得以存在,而作为对象奴则需要通过主人来获得地位(自我)。但是主奴这一关系本身就是作为对象被主人所把握的。因此,作为对象的奴与作为主体的主人统一的被把握在一个自我意识之中,从而实现了从对象中运动(否定)来的自我意识同作为主体的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


对自我意识的解释同样可以用于对家庭关系的解释。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及如下的推断。在原始的公有制大家庭的前提下,在母系氏族的形成过程中,女性为了将自己从群婚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创造了对偶制。在对偶制中,每一个男性在诸多女子中有一个主妻,而对于妻子而言,这一男性也是其诸多丈夫中最主要的丈夫。在对偶制当中,女性获得了选择的权利,其不必在受到在群婚制时期乱交的影响,而是可以主动的去选择自己的丈夫,去为某些特定的人去献身。由此可以窥见家庭形成的雏型。女性对“贞操”的认识也在这一阶段形成,且女性通过同一位男性保持关系从而保证了对“贞操”维护的可能。(在这一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所以可见“贞操”对女性对重要性。)


在这一阶段,主奴辩证法的关系存在,但并不突出。两个条件决定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主人地位)。首先,由于对“贞操”的维护,从而使得女性在生育中获得了主动权并处在优势地位。其次,女性在原始的公有制基础下,由于女性在生育的优势地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先形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从而在公社集体支配生产资料中更具有发言权。而男性由于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且不占据生产资料,作为女性的配偶则处于对象的地位(被支配性地位)。然而由于原始公有制的基础,所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以性别作为区分为主,反而以年龄作为区别为主。年长的氏族成员往往在生产资料中表现出更大的话语权。


但这一主奴关系很快就因为外部性的破坏而被颠覆。由于男性在原始社会时期生理上的优势与对偶制“家庭”对出现,母系氏族公社的公有制被破坏。从而私有制的诞生迫使对偶制向专偶制转变。在专偶制中,由于男性的生理性优势从而在家庭中掌握了对财产的支配权。因此家庭中的生产资料大多被男性所占据。从而,男性同女性的主奴关系发生了反转,并且更加的突出。




1.1.2主奴辩证法在传统爱情中的应用


在专偶制家庭中,男性由于占据了大部分生产资料,从而获得了女性对男性主人地位的承认。而女性在家庭中作为“奴隶”(对象)则需要通过男性来实现自我意识的表达(注:女性的自我在男性那里)。但是,男性在传统家庭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不仅仅是被女性所承认。由于男性作为“主人”(主体)的自我意识是自在自为的(这一自我意识与女性作为对象,由于经验产生的自我意识是有差异的,这一自我意识对于主体来说实则是客观的),因此整个家庭的自我意识是男性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与女性作为对象所实现的自我意识的同一。


主奴辩证法对女性的诱惑主要源自男性的主体性地位。女性作为“奴隶”,其必须将其“自我”倾注于男性之上。因此,在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当中,男性所取得的价值越高,女性则越具有成就感。


但同时,女性也对男性实现了一种反动。在男性对女性实施显性的暴力的同时女性也在对男性实行潜在的暴力,由于男性占据生产资料且对女性占据主人的地位,因此男性可以说在名义上的专偶制下同其他女性发生关系。由于男性的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具有普遍性,且整个家庭的自我意识是男性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与女性作为对象所实现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所以社会道德中所体现的普遍为男性的男性的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根据先前已经阐明的观点——男性所取得的价值越高,女性则越具有成就感,男性同其他女性发生关系并不是一种道德的沦丧,反而是一种道德上的积极的肯定性的力量。因此不仅男性对与其他女性发生关系持积极态度,女性同样也对其丈夫同其他女性发生关系持积极态度就不难理解了。对于这一种暴力,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卖淫只是使妇女中间不幸成为受害者的人堕落,而且她们也远没有堕落到普通所想象的那种程度。与此相反,它败坏着全体男子的品格。”(《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1.3在传统爱情中的主奴辩证法的牵制


在传统爱情中,主奴关系难以颠覆主要受制于两点。其一,作为“奴隶”的女性受到主奴辩证法在传统爱情中的“利诱”而不愿意摆脱这一秩序。其二,部分女性意识到了来自男性的暴力并采取了抵抗的态度但反而保留在这一秩序当中。


第一点原因已在上文表明原因,因此就不再赘述。对于第二点原因,由于女性抵抗的对象是男性“主人”而不是主奴辩证法本身。因此女性挑战的并非是主奴辩证法的秩序,实际上是对这一秩序的进一步承认与维护,并且是对男性主人身份的嫉妒。其所进行的抵抗,看似获得了女性解放的趋势,但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平权,并且在后续的抵抗中,由于男性为了巩固其主体性地位,从而使得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从显性转变为隐性并潜藏于爱情之中,成为了景观般的存在,正如齐泽克在《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对《泰坦尼克号》所提出的批评那样“通过短暂的自然灾难,我们的这个爱情故事,在理想层面得到永恒的救赎······”(影片开始的1:09左右)


1.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2.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来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诞生必须要以“父辈”“子辈”“孙辈”等辈份概念的出现为前提。但是,在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当中并不具备这一条件。辈份首次被划分出来是在血缘家庭的家庭形式中。继而在普那路亚家庭的家庭形式出现后,由于确立了兄弟姊妹之间不可通婚的原则与依然存在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女性很快在生育中占据优势,确立一个以长辈女性为核心的母系氏族并向对偶制转变。但由于私有制的确立,所以男性占据了生产资料并继承了对偶制中“一个主妻与一个丈夫”的家庭形式,并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互换。从而,氏族的核心也从长辈女性转移至以长辈男性为主导的家庭之上。由此也确立了长辈对晚辈婚姻支配的绝对权力。




1.2.2 不自由的根基


巴迪欧曾在《爱的多重奏》一书中对于爱与性进行区分,并且对那些妄图解构爱情的哲学家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巴迪欧认为,爱与性有严格的区分,爱并不是建构在性之上的,因为纯粹的性无法衍生出爱。爱的表达是作用于主体性之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两个主体视角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的统一,爱是相互吸引的。而性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是一种表达爱,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方式。但是纯粹的性却是拒斥性的,排他的,向内的,是对人自己的欲望的满足。因此纯粹的性在两个主体之间表现的是一种分离的关系。


由于父辈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对青年人有婚姻支配的绝对权力。失去择偶权的青年人在被迫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失去了作为爱的联系,反而以一种纯粹的性的联系作为代替。因此在传统的媒妁爱情中,青年人不仅仅失去了产生爱的基础,即自由。同时,青年人也被这一特殊形式的性关系的外部性与内部性同时约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来自父辈的支配权,而内部性主要表现为性对私欲的满足不断的限制住青年人逃离这一关系,但同时也破坏着这一关系本身。因此,媒妁爱情迫使青年人在婚姻之外去寻找爱情,从而传统婚姻中的出轨也不难理解了。


1.3传统爱情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遭遇


1.3.1阶级政治与市场竞争的诞生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论及无产阶级的诞生的时候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特点并且将无产阶级同历史上其他劳动阶级进行了对比。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特点,一是在大工业背景下,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二是市场竞争的潜在暴力,即无产阶级不得不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也决定了无产阶级与先于无产阶级的其他劳动阶级的不同,即无产阶级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转变成有产阶级,更不可能在不触动私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对自身的解放。如若无产阶级要完成对自身的解放,必须要彻底废除私有制。




1.3.2主奴关系的解体与救赎


无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着资本主义新秩序对传统爱情中主奴辩证法的挑战。由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其本身并不占据生产资料。男性在主奴关系中的主体性大大被削弱。同时,由于无产阶级身份的确立,女性参与劳动,从而自身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因此,在主奴辩证法中,男性的主人地位就无法自然的确立,从而传统的以男性视角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也会出现松动。同时,若男性想继续维持传统爱情中主奴辩证法的关系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并出于一种变态的方式去贬低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因此男性在主奴关系中对女性的暴力即暴力本身成为了男性确立主人地位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将会继续引发后续的暴力,并且后续的暴力也会以前一次暴力为基础(这里叠加了一层关于暴力的辩证法)。


1.3.3市场的潜在暴力与功利性家庭的出现


功利性家庭的出现是对传统爱情的全面消解。功利性家庭中,不再具有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主奴关系。由于男性与女性双方都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所以同时具有了无产阶级这一身份。因此,在功利性家庭中的男性与女性,也同时要向无产阶级一样,必须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此,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男性与女性双方不得不组建功利性家庭形式的经济合作小组,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功利性家庭也无法实现对传统爱情的超越。虽然男性与女性都在功利性家庭中趋向于平等,但是联系男性与女性的并不是爱本身,而是出于一种共同的经济目标。在功利性家庭中,由于无产阶级的特性。男性与女性都同时以计价的方式出卖自己对劳动,这种合作更类似于一种市场分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在家庭的形式下实现男性与女性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1.3.4父权道德下的不谋而合与内生性矛盾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父权家庭的形式得到了巩固与增强,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同无产阶级建构新的主奴辩证法的关系,表达为普世的父权道德。在无产阶级的传统爱情中,男性为了巩固其在主奴辩证法的主人地位,歇斯底里的将暴力的形式作为暴力的内容。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世道德正好暗合为“一体”。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新生的无产阶级女权力量便会和传统的资产阶级父权道德形成两股对抗性的力量,因此双方便会陷入到新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当中,而女权也会成为维护这一资产阶级父权道德的力量之一。


1.3.5资产阶级功利性家庭


资产阶级功利性家庭是对传统媒妁婚姻的继承。传统爱情在资产阶级这一层面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在表征上表现出一种个体婚姻式的自由恋爱,在另一方面实质上,由于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丰富占有,从而保留并且大大加强了父辈对子女婚姻支配的权力,因此不自由的根基这一问题在资产阶级中更为突出,而资产阶级婚姻本身也突出表现为一种功利式的联姻。




本期负责人员

审核:我爱发电

排版:Cicero

美工:莓小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