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方丈
咖啡方丈

佛門啡訊 隨興寫作,主要圍繞咖啡以及咖啡行業。 偶然插入佛學,哲學或時事主題。

咖啡方丈食遊記 白布烏冬

(编辑过)

關於方丈的近況將另文再提,這次純粹嘗試開展一直以來想搞搞的飲飲食食寫評。

總算回到香港,當然少不了四處飲飲食食,除了本身做的事之外,以後應該會增加更多的飲食報告,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標籤咖啡方丈食遊記。

在我吃完之後搜集資料,才發現主理人是業界著名的拉麵陳,如果你對香港拉麵有一定認識的話,或許會知道他是誰,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話,說到俺之沾麵、隱家沾麵、混亂拉麵這些都是出自他手,我想你如果知道這些店名的話,也會像我一樣心中有底了。

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白布鳥冬作更詳細的了解,簡單來說就是群馬的名物,不像大家看習慣的一條條、而是一塊塊的烏冬...據聞這位人兄跟他的團隊一起研發、試製試味,花費半年終於搞出這款不能太薄太厚太濕太乾,又要滑而粘的傑作--ok,我並不關心,真相如何我沒興趣,我只關心味道。

餐牌




腌蘿蔔任吃,算不錯


我點的是天婦羅湯烏冬 盛惠HK115元

雖然在餐牌上是最貴的選擇,但跟日常香港的拉麵店比較,稍稍便宜一些些。

(當然若以午餐50、晚餐60-70的價錢比較,當然算高消費了)

先呷一口湯,味道用料實在,姑且勿論你是否會品出內在的精細和配方等等等等,是一口你一喝就覺得夠濃而不會過火的味道,作為沾湯,「理論上」(最後再解釋我為什麼要強調理論上)是跟麵料搭配的好湯。

味道近似醬油拉麵的醬油雞湯,(看介紹是以鰹魚節加秘製醬汁煮,再加新鮮雞肉)不過當中還有不少配料可見,個人特別喜歡當中的紫蘇點綴一份清涼感,那種平衡更是錦上添花。

我個人吃沾麵必定會先喝一口湯,不沾汁吃一口素麵,這次也不例外,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款不能太薄太厚太濕太乾,又要滑而粘的傑作--完完全全反映在口感身上,滑而粘又帶著彈性,跟以前吃過的一流鳥冬既有相似之感又有另一番體驗。

其口感甚至讓我覺得跟心中一直是第一的周月能拼個高下,足見我的高評價。

炸物非常出色,其即炸所作出的鮮度和麵衣的厚度我非常滿意,爽脆又不會過於油膩。

炸冬菇、南瓜、地瓜、茄子全都非常出色。




炸蝦更是絕妙得無話可說。咬下去的口感是結實而充滿彈性,味道不在話下。用的料和炸的講究讓我非常滿意。

另外還有一些值得再說的精美小地方,估計會不少人容易錯過,兩隻小牒碟裡分別是裝著粉末--鹽的小碟,和放著著蔥、薑末、芥末的小碟。

鹽是上料,芥末更是講究,不是以辣為主體,而是清涼清新甚至帶有微甜的芥末,這些除了可以放進湯裡調整,也能沾沾炸物烏冬作出更豐富的口感和跟隨自己喜好來調整味道。

估計這是很多人會錯過的小地方。

其實我很建議應該有個小牌子介紹吃法,我旁邊的客人就要問店員這些東西該怎麼吃好,如果不清晰,最終只淪為裝飾就白費店家的用心了。

說實話,整整一盤都是滿滿的心思,也沒有什麼我能挑剔出的不足,大家一定覺得我很滿意,對吧?

不,其實看餐牌我就充滿疑惑了,甚至直到現在寫這篇食評我還在困惑。

沒錯,所有事情分開是很美好,但放在一起呢?

問題在於那裡?是烏冬跟麵湯的掛湯程度是否足夠。

為什麼一條條的烏冬是主流,而一塊塊的卻是地方名物?我想除了易吃程度,條狀的口感還有掛湯程度都是主因。

一條條的絕對會比一大塊的接觸面積大,先不說一條條的滑溜口感,這麼一大塊的很難想像有誰能一口吞下,雖然多一份粘感,卻多了一份麻煩,更少了一份爽快。

當然你可以說傳統烏冬去別的地方吃就好,那掛湯呢?就我個人來說他的掛湯程度絕對是不足的。

對於重口味型、舌頭乳頭較少的味覺耐受者(如我)來說,實在不如我吃傳統烏冬感受更好。

這有點像拉麵王的主角藤本,在芹澤去試吃他的麵攤時,明明所有部份湯、麵、配料都給予好的評價,最後總結的卻是優秀拉麵迷而非專業的拉麵師傅讓他很不爽,甚至兩人搞比賽比高下。

原因就在於叉燒的五香粉把湯頭破壞了,導致整體的組合失去平衡--也就是說分開吃叉燒和喝湯都是美味的,放在一起卻不行。

我的感想很類似這一個,不過下一次我會試試冷汁,看看會否更好。

如果是傳統的鳥冬,我認為我每星期至少會貢獻一餐在這裡,但以這次的感想就只能偶一為之,把錢放進其他沒試過的店吧。

或許冷汁會改變我的想法?

這次的食評到這裡為止,未來應該會有更多更頻密的創作和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