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樂思展館珍貴館藏:響應在最壞的時代裡讀書

讀後感作為其中一種書寫體裁,能清楚展示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及文字從外在輸入內心,再經思考、感受等消化過程,再從作者內心產出新的文字作品。整個過程十分奇妙。但當你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之後,卻能體會這種奇妙其實是十分自然的。以下就來介紹兩篇讀後感吧。

第一篇是 @過路人 的《【心靈讀物】《陳健民獄中書簡》--如何以平和的心境對抗逆境》。作者一開始就將《獄中書簡》的作者介紹給大家:「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學教授,因為2014年發起佔中而被判囚,但三百多天的牢獄生涯,卻沒磨蝕陳健民的鬥志,銅牆鐵壁之下仍然繼續閱讀,並將自己內心的思潮起伏,寫成這本《陳健民獄中書簡》,講述如何透過閱讀保持心境平靜,也讓讀者從中尋求一點安慰。」除了安慰以外,作者閱讀這本書之後,還有其他得着與啟發。若想了解的話,大家就要點進關聯作品看看囉!

第二篇是 @慕雲 的《抗爭紀事《在浪裏》:微波會漸成巨湧》。究竟《在浪裡》的作者是何許人也?

「《在浪裏》是創辦「我不閱讀」書攤和專頁的公民記者Erica,走上前線採訪反送中相關抗爭活動的點點滴滴。開始對「我不閱讀」留下深刻印象,契機是看到她就CIC(入境事務中心)羈留者絕食抗議的報導。如果沒有她深刻而真誠的報導,相信很多人(例如我)都不會知道,原來香港有個無限期關押被羈留人士的恐怖黑獄。當中有人被關押接近兩年,有因逾期居留而被羈留的,也有酷刑聲請者,變相撕破港府「致力維護人權和自由」的假面具。」

究竟《在浪裡》有什麼具體內容?作者讀了之後,又激盪出怎樣的想法呢?

記得小學、初中時的中文課,老師總是指定一些書要我們寫讀後感。讀的書不是我們自己選擇,以致整個過程痛苦不堪,寫出來的所謂讀後感也真敷衍得嚇人。也因如此,我向來對讀後感這種文體也並不重視。我想,閱讀很像進食。不同的時間,當我們受著不同外來事物的刺激,內心有著不同心境…,這些都會影響着我們的喜好與胃口。就像2019年以來的香港,整個公文社會幾乎陷入抗爭模式。於是抗爭題材的作品更能引起讀者共鳴。關心社會的讀者(就像本文介紹的兩位作者一樣)讀了這些作品以後,也容易產出感情真摯的讀後感。希望大家也會喜歡今天的推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