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ea
Linnea

如果说生活是磨难~那死亡确实是解脱~生活本虚无~

活在当下

我或许不会为谁牺牲,只为活在当前的自己。

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付出都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我的助教老师来这边十年了,女儿是从六年级来到美国。她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孩子。现在她的女儿已经在纽约大学上学。这次暑期,我问她孩子有没有回来陪陪她。她说孩子有自己的活动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她一个人在美国住。她的老公在国内有厂子是个空中飞人,前段时间有来过美国。但疫情下,空中飞人也因机票价格和隔离等让中国人止步观望了。再有钱也经不起这样来回的折腾。今时不同往日了。也从她的口中知道,她原先的单位是干部机构。她抛弃了原来的工作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从一个完全听不懂英语的人到现在可以跟邻居聊个半天。无独有偶,一起学习英语的同学中,也有这样的宝妈,原来也是公务员。而她也是这么说:“谁也不想待在这里,不就是为了孩子嘛。”

都是这句话,为了孩子。

是呀,我也曾经因为这句话犹豫不决,怕错过什么似的,从上海带着女儿来到美国。一年来的辛酸,一年来的感悟。承认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但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怕别人的耻笑。生活是自己的,为何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呢?我不愿意在这里作一些无谓的牺牲,并埋头苦干就一定有收获了吗?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有舍有得。

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不离婚,为了孩子举家黑到美国,为了孩子成了异国夫妻。但我们真有问过孩子,他们需要这样的牺牲吗?而我或许不这么认为。不是每个孩子在父母的牺牲下就有好的未来。猪说,你把孩子在国外教育的机会剥夺了。我说,你认为国外教育就一定好吗?英语口语确实是可以得到质的飞跃,但中文却倒退至无法逆转的地步值得吗?我们是中国人,如果孩子聪明有能力,两种语言都能学好那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两者只有选 一,我宁可选择中文。

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标的很高,可咱们的孩子就是普通孩子,真正读书自觉是读书料的孩子就算在中国也是有所作为的,他们同样能用自己的能力来得到国外的奖学金。我曾经听过一个国内教授的讲座。她说她有一次遇到她的同学,两个人坐下来聊天,同学的儿子学习成绩不好,长大后开出租车,平平淡淡。羡慕她的女儿在国外留学安家生子。而她却反而羡慕同学儿子的平庸,至少,在同学老了时常伴左右,有个头疼脑热的一个电话,儿子就开着那辆工作的出租车接送她去医院。而反观自己,她苦心培养的女儿嫁了老外,居住国外,自己去一趟也是不容易。我们都想两全其美,想着美国的教育,想着美国的福利,却又想着孩子能像中国孩子那样有传统的孝心。

曾经在这边的电台听一个节目,节目中的一个律师在给自己的业务打宣传,希望华裔老人对自己的财产有个规划,因为有太多老人在美国申请美国福利,为了自己的银行账户没有存款,于是把自己的房产和财产转移给子女。结果当自己出了意外和生病时,子女不出钱还很冷漠。否认一切,老人苦不堪言。这不是个例。还有一个华裔老人,死在家中,警察通知家属,孩子全程不去那个房子。全权委托清洁公司处理房内所有物品,并卖掉房子。一次都没有去过那里。这就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孩子。猪在前几天送过一单外卖,订单的人可能是子女,说是老人得了癌,希望送进去放冰箱。其实,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但猪为了有好评,进了屋,老人躺在那,屋子里散发着那种怪异的气味,他称是死亡的味道,反正我想,不会太好。独立的屋子挺大,但很乱,没人收拾。独立无情的一面是令人心寒的。我是个传统的中国人,无法接受这些。助教说,在这里没什么稀奇的,说是独立,其实就是自私。我从她眼里读出了落寂。她牺牲了十多年,现在找到了这份一周一天的工作,助教。还在进修美国大学的课程。或许,她有她的快乐,她有她的悲伤,但我不希望过她这样的生活。

人生是短暂的,我可以不指望我的孩子对我有多孝顺,但我有要求我对自己的父母要有孝。自己在老去,父母的身体更为衰老,“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我对父母有什么遗憾。我回国,我依旧麻烦着我父母帮我照看我的孩子,但我知道他们是幸福的。不同于我带着孩子到国外,只限于视频里看到孩子,而那个从小带大的孩子在视频的这头腼腆的一句也不说。我想,我们的父母到老了的那刻是想子女在身边的。包括我那个住在美国那么久,对金钱看得如此之重的婆婆,她说她老了不高兴去养老院,或许,该回国。不管怎么样,我不会像猪那样,把他妈的行李扔出门外,但也不会让他妈同住一屋,以后所以要理清的事还有很多。但此刻,我或许不会为谁牺牲,只为活在当前的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