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
億萬

95后寫字兒的 | 勵志成為數字遊民。

几本小书Week No.1 | 打破次元壁功略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现代呆瓜,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当然要去别的次元逛一逛才有乐趣!

我是一个看书比较杂的人,不想按着一种类型的书看,所以每次的主题和类型不太一样。

一书一世界。本次的主题是“打破次元壁”。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现代呆瓜,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当然要去别的次元逛一逛才有乐趣。

次元A——大宋的华胥一梦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tiáo)之童,但习鼓舞;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梦华录序》

作品《海上东京》,建筑师包理佳

1147年的除夕,也就是绍兴十七年,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提起笔,开始记录自己回忆之中大宋京城的繁荣景象。

他,就是撰写了《东京梦华录》的孟元老。

在靖康之乱后,被迫离开了京城,南下江东躲避战乱。一个人经常回想起在京城的惬意生活,担心随着岁月的流失,再讨论当年的风土人情会越来越失真,于是凭借着记忆,把当年的景观风俗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希望读者打开之后,就能感受到当年的盛况。

在他看来,南渡前的经历就如华胥一梦,“仆今追念,回首怅然”。《梦华录》一名,也由此而来。

绣旆相招,掩翳天日——《酒楼》 作品《海上东京》,建筑师包理佳

最近的电视剧《梦华录》大火,其中许多宋朝时期的民风民俗,吃穿用度,法律条令,官吏制度......还原得惟妙惟肖,除了有《清明上河图》提供的景象参考之外,也绝对少不了像孟元老这样的缅怀记录者。

你能感受到宋朝人的慷慨仗义。在“民俗”一章中,孟元老记录了这样的北宋:

“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

讲的是,在北宋,如果城里人欺负外地人,其他人必然出头打抱不平;巡街军士要是拘捕打架斗殴的,也会有热心肠的挺身而出,甚至肯自掏腰包请军官吃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甚至,如果有外地人搬来京城,北宋邻居还会热心地把自家的生活用品借给他,端上热茶主动来串门儿,告诉他个中生活信息,比如附近各类商铺买卖的位置什么的。这么一看,活生生一个北京市朝阳区居委会大妈,透露着许多那时北宋人的“人情味儿”。如今如果有人这么做,多半会有人起疑心,或者觉得别人多管闲事吧。

另外,作为古代吃播一名,孟元老对京城小吃的熟悉程度绝对无人能比——上至官家(宋代皇帝成为“官家”)每天吃什么,怎么吃,下至美食一条街凭回忆全都一一列举出来。在“州桥夜市”一章中,孟元老通篇讲这个夜市有什么好吃的。而且从桥这边,到桥那边,没他说不上来的:

“...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zhǎ)脯、㸇(zuǎn)冻鱼头、姜豉、zhé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

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ráng)、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梅红匣儿盛贮。

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 或绝冷、精浇、臕(biāo)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食店》 作品《海上东京》,建筑师包理佳

各种各样的小吃,夏天和冬天也有分别。夏天时令多水果,生腌小凉菜,冬天则多现烤现卖的热乎吃食。整个夜市从朱雀门到龙津桥,“最后一家是卖须脑子肉的摊子”,经常到了三更才收摊。

不仅吃食多种多样,宋朝人待人接物,甚至比今日更加讲究:

“对于饮食质量,他们绝不敢草率。街头卖药算卦的,也都衣冠楚楚,甚至街头巷尾的乞丐们,也都有自己的规矩。要是有人言行有所逾越和懈怠,就不会被大家所容纳。”

由于注重礼节和排场,再加上繁荣的商业,甚至当时就有了“租马出行”、“出嫁服饰及婚庆用品租借”等,约等于今天的共享经济。如今看来,这些互联网的这些概念可能已经被宋朝人玩腻了......如今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在上班坐地铁的时候偶然翻开一章,就能立刻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竟有种说不出的慰藉。孟元老在875年前的一个不忍心,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大宋。


次元B——“醉”后的平行世界

有时候我并没打算到那家店去,可走着走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间酒馆就在面前了;

更古怪的是,如果换作白天,

我即使走遍了那一带也找不见那家店,而且好像连店的名字都记不清楚。

有一回我试着问了问朋友,他们都认为一定是我醉得太厉害了,连喝酒的地方都弄混了。

——《醉步男》


究竟是你醉的太厉害,断了片;还是这家小酒馆在你醒来后不复存在了呢?

日本推理小说家小林泰三的《醉步男》,就会劈头盖脸的问你这个问题。

他的作品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恐怖小说”,并不是因为什么牛鬼蛇神,而是因为他在推论过程中给人带来的“世界观颠覆性恐惧”。

反过来说,这篇推理小说的文笔并不能称得上是“精妙绝伦”,却能在一步步推理中,带给你物理上的冲击和跳跃感。当你纠结于现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时,小林泰三这部小说能够让你站在上帝视角看待日常发生的一切事物。

小说最吸引人的一个概念就是作者重新定义了“时间旅行”。之前我们对于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总寄托在科技发展等外部条件上,而本书则将生物学上的知识进行理论推断,以大脑时间感知功能的缺失来实现“时间旅行”。

因此,“时间旅行”变成了一种“失能”,而非超能。

但也由于人类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时间在主观上成为无序,过去,现在,未来不再单向流动,因果论也就不复存在。要知道,人类所得出的因果论,完全是建立在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上的。已经有太多的影视作品如《天能》、《降临》等,都已经讨论了线性时间和自由意志的悖论。

小说典故出自日本古诗集《万叶集》一个古代的传说:两位男子—小竹田和血沼,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菟原手儿奈,为此以死相搏,姑娘无法做出选择,只好自杀,两位男子也随着她一起殉情。而这本小说在我看来用一种科幻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事情的可能性有上亿种组合方式,如今你看到的,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罢了。站在时间线的外面,你就是“薛定谔的猫”那个观察者,猫的死或生,取决于你的意志。

这一点,莎士比亚可能早有意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次元C——老上海的“一瞥惊鸿”

看见一条陌生的鱼。它在深夜的书桌旁悠游。我点烟的火光一闪,它翻腾起来。

——《洗牌年代 · 跋》


太多,讲不完了,下次见......

(这里的每篇文章都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喜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