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ChakmanDesign
CK|ChakmanDesign

香港人。從事 UI (User Interface) 及 UX (User Experience) 設計多年。網誌主要記錄個人工作上的所思所想,內容枯燥乏味,且不定期更新,敬請留意。 About Me https://bento.me/chakmandesign

好好種日子

每次打開 Netflix,都習慣直接略過所有排行榜,無一例外。排行榜只能顯示當下觀賞人數最多的節目,卻無法反映節目質素。

前言

流量至上,質素脫勾

每次打開 Netflix,都習慣直接略過所有排行榜,無一例外。排行榜只能顯示當下觀賞人數最多的節目,卻無法反映節目質素。縱使觀影口味很個人,卻不等於衡量節目內容好壞的客觀標準完全不存在。不過就算無視排行榜的推介,將時間集中花在尋找「滄海遺珠」之上,要找到心儀的節目也相當困難。其中最大阻力就是串流平台實在太會投其所好了,當所有推介都環繞著自己的觀看紀錄,就連節目縮圖都由你最常觀看的影視明星製作而成,要跳出這個演算法框框殊不容易。

不少媒體平台一直以來都相當依賴廣告,平台巨頭 Facebook 都不例外,雖然不少人視之為內容墳場,認為平台早就雜草叢生。由於廣告往往愈多人接觸到就愈好,結果在廣告主導下,平台追求流量似乎理所當然,反而平台內容質素如何,相較之下就顯得無關痛癢,以致最主流、最多人追捧和討論的內容就僅僅只是最多人看而已。


如何種日子

主流以外的選擇

之前朋友推介《種日子的人》,著我有空看看。作為長期生活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的都市人,鮮有憧憬鄉居生活。縱然明知道生活形態變化萬千,對生活的想像實則相當狹隘。

種日子的人》記載了台灣作者陳慶祐遠離繁繁囂,到新竹開始鄉居生活後長達十年的日常點滴。看著一篇篇日記,見証作者由買地、起屋、栽種居所附近的一草一木,到後來懂得和大自然相處,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節目:播種、嫁接、插枝、除草,收割,漬製⋯⋯連帶自己也對務農多了點認識。偶爾下班在在餐廳用膳時,想到作者一手一腳將種子慢慢化為桌上的一道道佳餚就覺得神奇,明白箇中滿足絕非自己眼前那一蹴而就的晚飯可比擬。

書中作者和病危愛犬的相處片段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為了讓狗狗能夠活得有尊嚴,作者選擇「不積極治療」,寧可把握時間帶牠游山玩水,一同欣賞花開花落,也不想牠用藥後整天臥病在床,了無生氣。假如主流所謂的幸福是指銀行存款數字節節上升,那這種令人看得出神的另類鄉居生活又是甚麼?難道就單純只是身心勞動,一種出世的生活方式?


靈魂所在的地方

大都市和鄉下地方的靈魂一樣嗎?

賴其萬是一位麻醉科醫師,他和《種日子的人》的作者陳慶祐一樣,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沒有在大城市任職,反倒到偏遠地區的醫院擔任麻醉師,過著半農半醫的生活,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在臉書一個名為「麻醉藥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的粉絲專頁上。後來文章結集成書,也推出了電子版本,令對岸的我得以接觸到另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

在鄉下擔任麻醉師,由於人口不多,病患幾乎都是認識的人。同一時間,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醫院往往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盡可能救活每一個人。結果,看著熟悉的身影一個個離去似乎無可避免,只能接受,令作者不禁常常自問:假如身處的是大醫院,人手、設施和相關配套都充足的話,他們的命運很可能就截然不同⋯⋯

賴其萬在書中提到《國家地理頻道》曾對飛行安全做過一系列影片,指出飛行安全之所以能夠進步,其中一個關鍵是意外事故以及後續檢討,繼而可以針對問題對症下藥,避免類同事件。看著熟悉的生命從自已指縫間流走也許難過,但會不會正正因為有這些難忘而痛苦的經驗,下一次就能更有較運用緊拙的資源,拯救更多生命?


後記

有朋友說過,目前為止網誌的文章都稍嫌另類,假如想迎合市場,也許講解不同設計案例就好。更何況設計案例永遠都講不完,犯不著要費煞思量,苦苦思索網誌題目,還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於是我想起了《種日子的人》和《麻醉藥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的兩位作者,他們也許不是沒有想過隨波逐流,只是最終他們都選擇了遵從自己內心 —— 一種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反而選擇本身是主流抑或小眾,關係都不大。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Oscar Wilde

原文刊於:
Blog by ChakmanDesig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