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台灣人不在台灣,喜愛旅行、編織、藝文、烹飪、園藝、健行、攀岩,對一些舊東西情有獨鍾,用文字寫出生活與過去連結的樣子。 Medium: 線人工作間

山路 // 廚房後方的迷鹿奇緣

(编辑过)
在復活節假期,和朋友一起搭一個小時的公車,去「廚房」爬「高」山。

每次說要去森林走走,最後都變成去爬山,說去山上散散步,很常在回程就聽到同行朋友「我們要不行了」有氣無力吶喊。這次,好像還有人說「我要死了」(?!)

過去一年,在家度過大部分的時光,大小腿肌已離我遠去,但也許是身為基隆人從小爬山走樓梯上學的關係,爬坡的心靈耐力一召喚便出來,第一段上坡和緩過去,第二段以後的坡就感覺沒那麼難調節呼吸了。

這次主要去的山頭叫做「高(Vysoká)」,最近的大眾交通工具停靠站所在村落名為「廚房(Kuchyňa)」,所以,此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要去「廚房」爬「高」山。

關於這個村子,在布拉提斯拉瓦的傳媒流傳過一個笑話。有一位播報員要報氣象時,帶到廚房X度,就不禁想到,「廚房X度?我家廚房的溫度都比這個廚房高!」於是他們在報氣溫之前,會說「Malacky(廚房附近的小鎮)附近的廚房現在X度」,來避免聽眾以為自己家的廚房要結冰了。

在四月初疫情的封城措施裡,斯洛伐克的居民還無法隨意跨區旅行,有幸活在首都生活圈,才可以遍足整個首都所在省份的自然區域,若要以活動範圍來說,已經是大大超越很多只能在某鄉鎮區域活動的居民了。只是這項限制是否有用,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從布拉提斯拉瓦市區搭上公車前往廚房,大約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廚房有一座蓄水用的人工湖,當地居民會在湖邊散步,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了狗,圍籬後方兩隻狗雙雙面對陌生人瘋狂吼叫的情景,數度重演。我就走過一戶人家,正以為悄然無聲終於可以放鬆時,突然從圍籬縫隙瞥見另一側有犬隻毛腳在跟隨我的步行方向踏步…在廚房,要做好狗叫聲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心理準備。

選擇這座「高」山,是因為官方公布的上山時間只需要兩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展望也不錯。雖說是小喀爾巴阡山的第二高山,就心肺需求來說,比台灣的七星山簡單很多,陡一點的上坡都在十分鐘以內,每一段陡坡之後也都有平緩的山路,困難度不高。我們一路走走停停,以斯洛伐克超級老人的速度,走了三個半小時才到山頂,要是完全沒注意時間,還會拉得更長。剛好沒有多帶保暖衣物,加上國定假日超市沒開,我們身上完全沒有留在山裡的備用糧食,眼見變天前夕的風沒有變小的趨勢,多了幾個理由催促還在下面一截緩坡悠悠欣賞風景的同行朋友「快,點,上,來」。

要上「高」山,需要先翻過一個小山頭,要下「高」山,需要再翻過一座山頭,才能回到廚房。一天下來,花了近八小時,在山裡遊走,這次最讓人驚喜的,有「高」山東側的熊蒜和雪花蓮,看見可以採摘食用的植物讓人精神一振,在下到山谷的路上,又遇見一間剛整修過的避難小屋,裡面的解說文字註明今年二月才由一群山野男子裝好可以丟進柴火的火爐。

遇見這爐,不禁又想到疫情間,雖有政策上的種種活動和聚會限制,卻也有不少人利用外來設限得來空間和時間,做了往年來一直想做的事,在這過程,限制究竟是他人還是自己設下的呢?又或說,這場疫情,考驗的是人轉換群聚活動需求的能力,山不轉,就讓路轉。

蓋在19世紀地窖本體上的避念小屋,除了加材火的爐子,裡面還有基本調味料和油,也有上下舖,可以睡6-8人

回到山谷之間的單車道,一路上都充滿屬於山林的靜謐,樹聲、流水聲、偶爾有路人和越野單車經過的談話聲,然後我們誤轉進了一條原本沒打算走的新林道,林道上的我們踩踏出看似前幾批行進的足跡,被木頭拖拉形成的凹徑不是很好踩,大約十五分鐘後,已可以看到山脊線,再繼續往上一點,突然發現接近山脊的樹林裡有動物在移動,仔細看看,是常見的鹿。之前我遇過最多的鹿群大概不超過十隻,這一次卻最讓人驚豔,至少有三十到四十隻,鹿兒們應該沒想到在這條人跡罕見的山徑也會被驚嚇到,持續往西奔去,當我們走上山脊時,早已不見鹿影。

走上山脊後,打開地圖才發現我們走的並不是原本想要走的山徑,但因為是同一片山林,考量同行朋友的體力和公車時間,決定直接往下切到另一邊山谷的山徑。最後連坐帶蹲走完陡坡回到山谷,走在溪水旁的山徑上,又遇見一隻母鹿帶一隻小鹿從眼前左邊的樹叢竄出跑上山。不知道最終會不會和山脊上的那群鹿會合?

在山裡遇見動物一直被我當成是一種幸福,小小又溫暖的窩心驚喜,認識到人和山林與動物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森林裡還有很多豐富的生命存在。要是可以慢慢練習起負重能力,有一天就可以帶更長的鏡頭在野外埋伏拍攝動物,可惜現在連長時間拿起全片幅的單眼相機都感到肩頸有負擔,這個小夢還要再過一陣子才能實現了。

看見鹿了嗎?數數看有幾隻 :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小人物的微觀世界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人與地各有歸屬、疑惑、信念,從過去到現在的相遇,啟發許多生活靈感的正能量,觸動挫折受傷的負能量,漸漸捕捉世界不同的輪廓,形成現在的我,來認識不斷變動的世界。 小人物是有緣人,沒有任何標記的「人物篇」紀錄所到之處的有緣人;小人物也是我,「山路」寫山野間風景奇遇、「在記憶邊陲的那些」寫文史小旅行;偶爾出現的「底片攝影」寫世界的過去式,「讀書」寫書本映照出的世界,「植悟」寫因種植體驗到的四季生活。

019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