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台灣人不在台灣,喜愛旅行、編織、藝文、烹飪、園藝、健行、攀岩,對一些舊東西情有獨鍾,用文字寫出生活與過去連結的樣子。 Medium: 線人工作間

我的前十個人生願望2021年底版

死前想要完成的十件事情何其多,如果要一百件事大概也能寫得出來吧,這裡就照自己現有的能力和時間安排順序,但是別太認真比較,有的我也分不出來誰先誰後。

1.    完成這/第一本繪本

有一個去年底已經寫好的故事,卻遲遲沒有開始下一步,原因呢八成離不開花粉症的無力和拖延症的無心,一拖就是以季節和半年來計算單位。

簡單來說,這是個發生在一個小花園,看見日常和自然的平凡故事,多虧去年的疫情爆發讓人類從城市直接散去,我才發現許多在生活周遭自然裡原有的一切。才過一年,在歐洲生活的人卻已然是敞開心去面對病毒,車水馬龍回到從前,去年遇到的景象已不常在,原本想畫的故事越來越遠…

就算事情一件一件接著來,總有一個念頭沒消失—我還是想畫,畢竟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好好觀察自然的一年,想要把這個故事用還沒有嘗試過的繪本畫出來。只是,我也很久沒畫單純是自己喜歡的事物,還是需要一點動力好好完成,就列在第一件事了。

2.    讓種菜成為日常,在鄉間半自給

自從2020在小花園開始種菜後經歷兩次收成了,連種兩年瓜瓜菜菜,說自己是實習小農夫也不誇張,親手種過瓜和菜,大概摸清楚誰愛曬誰愛水。要是可以在鄉間小屋邊有塊小小的地,真的不需要像一般田地那般大,大約50坪左右,一半種蔬果,一半養香草,再搭幾個自然木頭的桌椅,在屋內坐累就出門照顧植物,一年之中從育苗、移栽,忙到剪枝、除草,最後收成、埋下新的種子,感到無聊可以找朋友來聚聚,大家一起坐在小小園地裡聊上天南地北。

3.    出一本攝影集

攝影成為我的興趣十幾年,一直想要有一個沒有學業壓力也能辦成的展覽或是出一本小集,但和繪本不同,常常在拍照,但我並沒有特別想要說的故事,我的攝影就是一直在紀錄我人生路經的光景,每一幅光影在心裡的比重都差不多,依然在等待一個時間點出現一道靈光,讓我可以很乾脆的決定好要說什麼故事。

4.    打造一個舒服的小房子

離鄉遊子的起點,台幣3500租下來的頂樓加蓋小房開始,十一年的租房和旅居歲月後,默默立志起我也要有一間屬於自己舒舒服服的小房子,遠離房東和房客之間的種種紛擾。

我想要的那間房子,不用在田野間(因為冬天很冷),在鄉村裡就好,裡面有兩間房間,一個工作室,一間客房,一間客廳和廚房共通的空間,一間很大的浴室,外面有小園地可以拿來種種東西,另外要搭兩個小焢窯,一個烤地瓜和披薩還有阿拉伯餅(自從去了摩洛哥後,我把阿拉伯餅夾蛋當成海外最好吃早餐),一個烤陶器,沒事就來做個小容器自己玩或是變賣。

5.    經營手作蕾絲小事業

自從來到斯洛伐克發展出新技能線軸蕾絲編織後,就在學習斯洛伐克當地不同區域的花樣,最近開始學習如何將技法結合到出於自己設計的花樣裡。

雖然我目前的工作是介面設計,但總有一天,還是希望可以從這個職涯退出一半,接個半職,另一半就留給我的手作蕾絲小事業,畢竟在資訊電子海裡飄流,還是比不上自己動手做出些什麼的心靈滿足。

6.    來場在石壁上不只一夜的戶外露營

不知道這裡有沒有人看過《Free Solo》,我就是想要去那樣的高牆,照自己體力爬五六個小時,然後過夜,隔天再繼續。和這部記錄片的主角不同,我再膽大,還是自知沒有能力徒手獨攀,因此體驗多日攀爬過夜登到頂就是我的小小願望。

在疫情爆發以前,幾乎每一年都有一個安排給自己的戶外活動挑戰,多數臨時起意,少數在事前安排計畫,譬如2011年的雲南雪崩行,2012年的嘉明湖和雪山、2013年的新疆沙漠邊緣單車行,2014年獨自在蘇格蘭天空島的海岸邊走邊爬…去年在煩惱收入,今年沒有讓體能在理想的天氣來到時準備好,停了兩年,有點可惜。不知不覺從某一年開始,就習慣了這樣的戶外挑戰頻率,很享受身心的極限在那之後更具開闊的感覺,裝滿能量再回到城裡的工作生活。

7.    當動物攝影團的跟屁蟲

來到中歐後,因為波蘭和斯洛伐克之間的高塔特拉山,發現這一帶有為數不少的動物攝影師,會在野外等候拍攝鹿群、水鳥、河狸、山貓、熊、狐狸…閒來無事的時候,我很愛在斯洛伐克野生動物攝影的社團逗留,欣賞各方人馬捕捉到的畫面,非常期待有一天克服語言無礙後,我也可以加入他們之一的外拍行程,穿上厚重的保暖衣物,一早就趴在迷彩裝裡面,等待鹿群下一步的動靜。

8.    找到一起生活的人

有一句話是「好朋友不一定是好室友,當得成好室友也不一定會是好同事」,同樣的道理,好的初戀不一定是好男友,好男友不一定是好旅伴,好旅伴也不一定可以一同走在人生道路上,一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也不一定是願意好好陪伴一起生活的人,而就算是願意陪伴的人也不一定能夠一起如願走完全程。要是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能找到互相喜歡、互相欣賞、一起在當下不把生活過膩的人,走到人生終場大概也沒遺憾了。

9.    和家人拉近距離,例如擁抱和聊天

在來到歐洲之前,都沒想過自己是在一個疏離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那樣的疏離可能是從小家長過於注重學業忽略關心其他方面的心理疏離,也可能是少有肢體碰觸的安慰帶來的生理疏離。

開始在北亞旅行後,漸漸習慣周遭的親朋好友在別離和見面時的擁抱和輕吻。在英國和斯洛伐克,又見到祖父母和父母是如何開放式支持自己的家人晚輩。這件事最難的部分並非有一天成為我孩子的家人,而是要回頭面對自己的父母,如果做不到擁抱,至少哪一天可以好好和他們聊個天吧。

10. 經營老來任性小餐車

從小聽豆花阿伯的聲音,吃巷口的豆花長大,差點想要把最後這件事直接寫成我要賣豆花,只是我連豆花都沒做過,還是保留點餘地。這一件事,大概滿接近很多人列進的被動收入的意思,差別在我想要在老的時候有選擇性的做一點主動收入(但是持續性的被動收入我也想要)。在國外待久了,似乎越來越難想像回到台灣過起一般上班族的日子,可是一些社會眼裡不務正業的收入來源倒卻有很多想法。

如果有一天老到無法離家鄉太遠,只能留下,那我想要有一台任性的小餐車,賣賣豆花,天氣太差或是生病和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休息,平常就假藉賣豆花之名,觀察來來去去的人群,說不定還能寫出一本小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