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台灣人不在台灣,喜愛旅行、編織、藝文、烹飪、園藝、健行、攀岩,對一些舊東西情有獨鍾,用文字寫出生活與過去連結的樣子。 Medium: 線人工作間

小房間的窗台秋末點收

(编辑过)

今年的氣候是這兩三年不尋常裡的不尋常,某種程度的負負得正,讓冬日的寒意提早報到。這個國度、這個季節、這個20平方公尺的我的小房間,數一數還是有數盆活生生的植物。我把盆栽安置在窗台內外,看個別光照需求安排位置,偶爾給些從廚餘自製的發酵水,靜待其變。

這些植物的生長進度和入住時間各不同。

先是照養最久的蘭花,2018年初從連鎖大商場購入,那時的小蘭花還擺在直徑五公分的迷你盆栽裡,現在已經換盆又換土,連續兩年都在入冬的時候長出一串白白小花。

一旁的空氣鳳梨是在2018年末的聖誕市集買的。賣家做的是園藝創作,專門把從來我認為很俗氣的植物搖身變成充滿巧思的盆栽裝飾,看來看去,買了一個適合小房間的空氣鳳梨。

蘭花和空氣鳳梨對於光照和水分的需求都不高,就算回台灣三週,也不用煩惱要拜託人幫忙澆水。

而我對「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又有另一層領悟。

八月底時,算算植物在春夏的生長時間,決定再來育苗一批芹菜和高麗菜,要是種出來冬天也能有綠葉吃的話,就太令人滿足驕傲了。只是室內育苗期間仍然夏溫未退,陽光角度也不對了,小苗徒長的徒長,歪斜的歪斜。戶外移植期間又因蝸牛氾濫,上百株芹菜苗只要一入土,隔一場雨或一場夜露總是消失無蹤,高麗菜葉片較大,但同樣慘兮兮被啃掉一大半。

自然秋耕的如意算盤,自然這樣沒了。流傳到現代的中文詞彙,確實有值得尊敬的古人智慧。於是我把剩下十株左右的芹菜養在室內兩個小盆裡,最後的兩株莖葉,已在昨天加到炒飯裡,添一些綠意。

中歐的春夏,還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時節,難怪人家都說只能一收。如果秋天要認真種植,溫室和控溫設備大概是少不了的。目前在戶外窗台留了一盆十字花科,當作實驗,打算觀察它們秋冬的低溫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

還是什麼季節就做什麼事好。

另有歐洲九層塔和蝦夷蔥各一盆,在上個月中正式搬入全室內空間,目前都活得安好,做菜的時候不時就剪幾片葉子或一小把提味。這一味不是必要,卻增添一些為廚食而種植的樂趣。

某些九層塔植株最近已開花結籽,等花株末端轉為乾枯,就開始摘花,將花籽鋪在一張紙上,小心翼翼用小叉子把花裡生成的種子挑出來,打算春天來的時候來育苗,從頭種起。

蝦夷蔥似乎對種植環境有特殊要求,記得在春天撒了一大把種子,真正發出芽長到現在的就連十分之一都不到。目前連一朵花的蹤跡都沒看過,對於它理想的生長環境和週期依然不解。

插在玻璃罐裡的四五株綠葱,是續命狠腳色。大約在五月起,我把超市買回家的葱留下約六七公分的根莖部,插在水裡後,就一直生生不息到今天。上上個月看到莖部已膨起成類大蒜的形狀,剝了最上端的枯膜,竟然又開始消風冒出綠葱。最近長出來的已不如最初幾次重新生長的強壯,這次真的要走到盡頭了吧?

一把蔥原來可以吃半年之久,出乎意料之外。

我也從台灣朋友家裡接手兩株台灣原生芋頭,芋頭是否能安然度過冬天,熬過沒有任何直射陽光的日子,在春末的時候順利移植到花園的土裡呢?聽說它不需要太多陽光,只要足夠濕潤的土壤。還有大半年才能迎來尚稱春暖的戶外,讓我們看下去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小人物的微觀世界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人與地各有歸屬、疑惑、信念,從過去到現在的相遇,啟發許多生活靈感的正能量,觸動挫折受傷的負能量,漸漸捕捉世界不同的輪廓,形成現在的我,來認識不斷變動的世界。 小人物是有緣人,沒有任何標記的「人物篇」紀錄所到之處的有緣人;小人物也是我,「山路」寫山野間風景奇遇、「在記憶邊陲的那些」寫文史小旅行;偶爾出現的「底片攝影」寫世界的過去式,「讀書」寫書本映照出的世界,「植悟」寫因種植體驗到的四季生活。

019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