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波襄平
衍波襄平

《喫者》(六)

為了渡過自然災害,上級提倡搞“瓜菜代”,即用瓜果、蔬菜和其它的代用品來補充糧食的不足。二中緊跟形勢還專門搞起了“人造肉”的硏究,這一下家政係畢業的馬俐老師可以光明正大地大展家庭烹制的專業技能了。以前只知馬老師講過什麼食不厭精之類的,但她在學校一直是一文不名。可現在的馬老師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其形象立馬就矗立了起來。她讓大家把剩菜湯什麽的倒進大桶裏,再拿去不知怎樣一發酵,一反應,然後就變成了“人造肉”。其實我幷沒有見到這“肉”是什麽模樣,據説已經拌在包子餡裏了,説喫的時候如果感覺有“肉”味,那就是“人造肉”。同學趙超英問,那如果没有肉味呢?這趙同學也真是的,不長眼力見嘛,幹嘛非要刨根問底呢,打人别打臉啊。這事只能是無可厚非,千萬叫不得眞兒。

報紙上也成篇累牘地介紹各地各單位發明的各類“高産飯”的烹調法,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那眞叫無窮無盡。比如把米反復蒸泡七八次甚至十次,一碗米就能蒸出十碗飯。很快,二中的“高産飯”、“高産饅頭”和“金銀卷”等也“生産”出來了。“金銀卷”是王師傅們的獨特發明,其實就是一層白面一層玉米面的花卷,我頭一回從食譜上看到這光閃閃的花卷還眞淌了不少的口水。可惜的是“金銀卷”僅出現一次就祇剩“金”而再無“銀”了。“高産飯”雖然米粒大得像花生,但口感水喞喞的,不靈,一入嘴則原形畢露,喫過兩次就厭棄的不得了。“高産發糕”卻不賴,氣泡又多又大,更加膨松可口。但這麽一來,反倒更加勾引食欲,餓得更凶了。只能直咂嘴加嘬牙花子了。

有時實在餓得沒招,就在家裏亂翻騰,希望能找出點什麽塡肚子的物體。那時節的常用藥一般人家中除卻有㡬片阿斯匹林外,能見到的藥品就是丸散膏丹,散是研成末的粉,膏是外敷之貼藥,丹則是金石煉制的成藥,都不能當食品喫,只有丸,俗稱“大粒丸”,還尚可入口充饑。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搜出一盒母親的過期中藥丸子,反正是可以入口的東西,喫!沒嘗出一點苦味,反倒有一絲甜,對了,做中藥丸子自然少不了蜂蜜,我笑得甜蜜蜜的。喫完一看盒子才發現,好像是婦科藥。

那時的胃眞是出奇的健康,無論什麽東西,不管合適不合適,衛生不衛生,只要扔進去就全部消化,而且一點兒阻碍或反常的迹象都沒出現過。

餓到兩眼發綠光的時候,任什麽可以下口的都找不到。怎麽辦?人常説: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對了,紅軍不是煮過皮帶嗎?據革命回憶錄説有水煮、火烤兩種烹飪法,説是火烤更香。我立馬起身找皮帶,誰知家裏的褲腰帶竟沒有一條是用皮子做的。我又想起小時候好像家裏還有雙皮鞾子,那高腰上也有不少皮子可以割下來,但皮鞾子竟也找不到了,連向先烈們學習都找不著門兒。面對如此之境地,我也只有厲身厲志,繼續激勵和磨練堅强的革命意志了。我越來越為定量前曾浪費過人民的半个饅頭而內疚,要是那半个饅頭還在該多好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