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眾神之巔,香格里拉。

或許,在天上眾神的迎接下,馬洛里跟厄文早就抵達神聖無瑕的香格里拉,名為「Shangri-La」的世外樂土,或者是獨一無二的美善天堂,但山中七日方人間千載,英雄忘記了時間,還來不及下山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吧?

「因為『祂』在那裡!」

「與眾神搏鬥的男人」,喬治.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1886-1924)

疾風如雙子,在星河上瀟灑的雲步,來到了6月18日,馬洛里,全球山友界的神話,也是「傳說」中首位成功攀上「聖母峰(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的冒險家;他出生在英格蘭柴郡(Cheshire),父親Herbert是牧師,馬洛里本身擁有著人人稱羨的劍橋大學歷史系學位(莫德林學院 / Magdalen College)外,還與日後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結為至交,更順利取得了名門公學教師的正式晉用資格……可說是年少得志的「人生勝利組」不二人選!

然而,西元1910年,一次因高山症而放棄攻頂的功敗垂成,竟激發了馬洛里對征服地表各大山嶽之巔的無窮野心跟渴望!雙子星的無上執念與果決,很快地,從隔年完成了白朗峰的攀登路線後,他就不斷嘗試功克鄰近的山峰,挑戰一條條艱困的路線……尤其更立志要以征服前人未達的珠穆朗瑪峰來作為此生必達的使命!

全年平均溫度為零下29°C,被視為南、北兩極之外的「世界第三極」,珠穆朗瑪峰,巨型的金字塔山形,古印度語的「Sagarmāthā」(天空的額頭),據信在前寒武紀(Precambrian)時期就已經佇立於地表之上,更是一場長達45億年的沉默與靜候……

「因為『祂』(它)在那裡!」(Because it's there!)

西元1923年3月,在接連兩次遠征珠峰的探險行程均告失敗後,面對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所拋出的提問,馬洛里毫不猶疑的回答著;

誠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艱深命題,「為何要挑戰珠穆朗瑪峰?」對馬洛里來說,可能只有一個答案,不!只能有一個答案,

「因為『祂』(它)在那裡!」

早在西元1922年5月,未竟全功的第二次攻頂計畫期間,未佩戴氧氣瓶的馬洛里登山團隊,其實已成功攀上海拔8,225公尺,締造了當年已知人類所企及的地表最高點紀錄!但隨著突如其來的大雪崩,瞬息之間,七名在地雪巴人(Sherpa)嚮導絕命風雪,大家只能被迫向下撤退……可平安返國之後,馬洛里等人也著實引來了不少批評他們罔顧生命、只顧登峰(追求世界紀錄)的自私非議。

「因為『祂』(它)在那裡!」,西元1924年3月,12名英國探險菁英與多達60位的搬運工,組織了第三次珠峰遠征隊,並在避開了5月的暴風雪和接受藏傳佛教喇嘛們誠摯的祝禱後,從6月初開始,一行人正式踏上了珠峰北坡大雪溝(今稱為Norton Couloir)的攀山路程……

6月6日上午八時,馬洛里與夥伴厄文(Andrew Irvin)從駐紮營地啟程,攜帶著改良過的氧氣瓶和定量口糧,嘗試能否在一、兩日內攻上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到了當天下午五時,伴隨大山的落日西沉,一張皺巴巴的紙條被搬運工攜回營地,字裡行間,馬洛里無法掩飾著自己的興奮與渴望!

「這裡沒有風,看起來很有希望(攻頂)!」

營地裡的隨行同伴奧德爾(Noel Odell),約莫是在6月8日的正午時分,站在海拔8,077公尺處,抬頭瞧見了位於珠峰峰頂前的山牆間,有著一前一後、緩步移動的黑點。雖然不能夠加以確認,但肯定就是即將踏上地極之巔的馬洛里和厄文兩人!

「『祂』(它)在那裡!他們也在那裡!」

只不過,下午兩點過後,珠峰峰頂颳起一陣狂風暴雪,奧德爾始終等不到隊友報捷的凱旋歸來,即便眾人在峻嶺間大力吹起口哨、吟唱昔日禮拜聚會中熟悉的歌曲,但空谷裡的回聲,黑點宛如在彼岸樂園尋得超脫救贖般,悄然忘記了返程。

兩人從此消失了身影,再也沒有返回營隊。

傳言馬洛里跟厄文可能已在6月8日(或9日)命喪攻頂過程的不幸消息,很快在英國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大家以禱告、集氣,祈求勇士們順利歸來;

4個月後,10月17日,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身為民族英雄,但當下已屍骨無存的馬洛里,不列顛官方為其舉行了一場仿照國葬規格的身後追悼會,英國皇室各成員亦紛紛到場致哀。昔日的「人生勝利組」,馬洛里為求登上眾神之巔,肉體選擇在37歲時永遠定格。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政府總計派出了四次的珠峰遠征隊,一方面是想一圓馬洛里未完成的登峰野心,但另一方面,山友們也是想親手找到他和同伴的大體;西元1933年5月,遠征隊在海拔8,460公尺(或8,451公尺)處發現了疑似是厄文使用過的冰斧,但並未看見兩人的大體。


西元1953年5月29日,在紐西蘭籍登山家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Percival Hillary,1919-2008)的英勇競逐下,海拔8,848公尺(或稱8,850公尺)的珠穆朗瑪峰,終於被人類登上峰頂,希拉里爵士成為了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一位真正留下登頂紀錄的探險家。

左邊是希拉里爵士

但,冒險英雄的故事,到此尚未劃下句點。

就在馬洛里跟厄文失蹤足足超過了75年之後,西元1999年時,由英國「BBC電視台」等單位特別贊助,以西蒙森(Eric Simonson)為首的美國探險登山隊,在掌握當年馬、厄兩人攻頂的相關資料,並經過新世代的電腦判讀下,準備進行一場紀錄片的拍攝工作……但萬萬沒想到,在珠峰北坡,位於海拔8,190公尺之處,登山隊居然發現了一具冰封許久的登山者大體!仔細檢查身上殘存的隨身物品之後,

「因為『祂』(它)在那裡!」

「所以『我』在這裡。」

,馬洛里在這裡,在山的這頭,如同靜默不語的山峰,佇立白雪藍天之間,等候著有緣者的到來。

但遺憾的是,探險隊並未發現當時他所攜帶的膠卷照相機「West Pocket Kodak Model B」,所以無法做出進一步精確判定,西元1924年6月8日那天,他是否跟厄文已經攻頂成功?是否早就締造歷史?而馬洛里到底是不是史載第一位攀上珠峰的探險家,也就變成當代探險史上一個永恆的未解之謎了。

一則浪漫的登峰佐證,來自於馬洛里的女兒。

據說當年馬洛里離家時,曾對心愛的牽手許下承諾,當他有幸平安抵達珠峰峰頂,得以傲視整個藍色星球的壯闊全貌時,馬洛里會將太太的相片放置在峰頂,讓她也能夠一同感受這股前所未有的喜悅……雖說馬洛里不幸身亡,無法返家團圓,但西元1999年探險隊在整理近似完好,連皮夾裡的證明文件都可辨識的馬洛里大體時,太太的相片,正是唯一沒跟著被發現的遺物!這似乎代表著……

或許,在天上眾神的迎接下,馬洛里跟厄文早就抵達神聖無瑕的香格里拉,名為「Shangri-La」的世外樂土,或者是獨一無二的美善天堂,但山中七日方人間千載,英雄忘記了時間,還來不及下山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吧?

但無論如何,馬洛里跟厄文,昔日大無畏的勇者精神,今日依然值得吾人獻上最高的敬意!


尾聲:

日本名作家兼攝影師夢枕貘的小說《神々の山嶺》(改編電影為《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 / 聖母峰:眾神的山巔》,就是以解開馬洛里「柯達」照相機之謎以為背景所撰寫的故事... ...本作更獲得第11回(平成10年度)柴田錬三郎賞的殊勳。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Mallo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unt_Everest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13/books/review/the-third-pole-mark-synnott.html

https://www.historyextra.com/period/20th-century/mystery-everest-mallory-irvine-climb-disappearance-what-happened/

https://www.amazon.co.jp/エヴェレスト-神々の山嶺-通常版-DVD-岡田准一/dp/B01GC5UGFK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