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女界振芳名,蔡旨禪。

「一唱驪歌別淚傾」,在往昔(男女)平權觀念被囚禁,進而是惡言相向的時代,女性一生存在的意義,除相夫教子,任勞任怨等形容詞外,多半只存在於貞、孝、節、烈,充其量,就是一塊石造牌坊!沒有自己的世界,更遑論窗外有藍天,但蔡旨禪女士以教師、畫家、住持的多重面貌,瀟灑走完了不尋常的一生,更留下了許多漢文詩詞和書畫作品,誠屬難能可貴,更是意義非凡。
「華筵盛餞故人情,一唱驪歌別淚傾。珍重吾儕須自愛,總期女界振芳名。」

,〈留別芸窗諸妹〉

「平權軒」主人,蔡旨禪女士(Chhòa Chí-siân,1900 - 1958)

教科書中的「留白」,身為日治時期台灣漢文詩的旗手,更是澎湖百年來首位女性漢文先生(老師),蔡旨禪女士誕生於媽宮街(今馬公市)長安里,本名罔甘的她,雖然雙親以製作花生油、釀製醬料為業,但就《澎湖縣志》的記載,蔡旨禪自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聰穎才智,不愛嬉戲,更在家裡虔誠的佛教信仰薰陶下,9歲時即立志長齋繡佛,並決定終身不嫁。

成年之後,蔡女士拜師菊島聞人陳錫如門下,以〈澎湖文石〉於徵詩比賽中脫穎而出,並受邀在「齋堂」(齋教,又稱「在家佛教」)系統的澄源堂教授漢文,其史無前例的女性教師特殊身分,不只成為報刊專文介紹的對象,亦在澎湖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生成五彩大文章,僻島何來此石良?疑是女禍曾煉過,補天剩棄水中央。
堪誇島嶼若崑岡,特產無殊璞玉良。大器一經琢磨就,好同瑚璉共爭光。」

,〈澎湖文石〉

隨著《台灣新報》為文讚歎「澎湖百年來,以巾幗為漢文先生者,當以此為嚆矢。」,加上《臺灣日日新報》將其與高雄的蔡月華女士(註)以及王淑寬女士並稱為「工韻語,品端莊」,西元1924年的冬天,蔡女士獲得台灣島內雅士之邀請,攜家遷居至彰化的南郭莊(今彰化市西南),開始於福吉堂(今福善寺,同樣是「齋堂」派門)開班授課。

史無前例,打破了過往華人文壇「男尊女卑」的框架,筆下訴說「女界振芳名」的蔡女士,不只在台灣是特例中的特例,也進一步實踐了可能是當時漢文界男女平權的首部曲。值得後輩推敲的是,她將其書館命名為「平權軒」,彰顯出其追求男女平等、兩性平權合作的立場與價值觀…畢竟文學創作的窄路上,自古以來,性別僅僅是作為肉體軀殼的表象,唯有字句間散發出的靈魂精神,方能稱之瑰寶。

西元1927年,日本昭和二年時,蔡女士來到台中霧峰,受聘擔任林家,也就是霧峰林家所有女性家眷的漢文教師,傳授《幼學瓊林》、《唐詩合解》等啟蒙漢學,更與當時的家族領袖林獻堂(1881 - 1956)有著深厚的友誼。

五年之後,她又受新竹福林堂之邀,前往執教,做為漢文教師。貴為漢學推手,更習得書畫手藝的她,在林獻堂的賞識和資助下,除了參與文化組織「一新會」(成員之一的何秀眉女士,除交流西洋縫紉技巧,二戰之後更開設了台中「太陽堂」餅店,這我一定要分享)的藝文活動,也在西元1934年5月時,渡海前往中國廈門的美術學校繼續深造…雖說蔡女士最後未獲得任何學位,但在異國的土地上聽聞相同脈絡的語韻(閩南語),也鼓舞著她不斷致力於漢文詩賦的薪火相傳。

「乘時女界正鴻龐,熱血成分已滿腔。畫虎癖非馮婦勇,筆刀下際也錚鏦。」

,〈失題〉

遙想日治時代,朝陽東昇的殖民歲月,縱使西風東漸,可華夏儒家的禮教思維卻依然束縛著福爾摩沙土地上的花花草草,能夠於齋堂授課、靈修,又能浸淫於詩詞雕琢之中,並和同道文人吟樂唱和,蔡旨禪女士,千古第一人,儼然活出當時極為罕見的充實人生,屬於自己的「Belle Époque」,更隱約在政治所賦予的半開放宗教自由底下,帶出了女權解放,不受男性箝制生命的美好意義。

待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台澎重光,大日本帝國結束了對台灣的半世紀統治,國民政府此時也正式駐軍澎湖…但由於住所實在有限,因此國軍為了安頓眷屬,強制徵收並佔據澄源堂為用,還順勢拆毀部分祭祀建物,改為房舍之用…

離鄉背井超過三十載,蔡女士得知消息之後,對於軍方強佔與破壞澄源堂一事心有不滿,更不忍心成長記憶和宗教史蹟遭受外人無故蹂躪,決議返回馬公,更攜手兄長蔡陣展開對國民政府與軍方的訴訟!歷經長期間的交涉與溝通,以及面臨當中相當可怖的「山東學生流亡案」(西元1949年的澎湖七一三事件,據傳有三百餘人受害)後,西元1956年(民國45年)時,兄妹兩人才終於討回了澄源堂。

蔡女士此時除出資整修,復原廟堂原有外觀,也親自擔任起住持一職。公務忙碌之際,她仍不忘提筆創作,甚至在桃竹苗三縣春季聯吟大會中奪冠!

或許是過度操勞,也可能是塵緣已盡,西元1958年的春天,農曆二月的菊島寒風未歇,蔡女士竟突然中風!約莫兩個星期的治療未果後,4月21日(農曆三月初三),所謂「古清明」的正日,澎湖百年首位女性漢文先生,蔡旨禪女士病逝故里,享壽59歲。

「一唱驪歌別淚傾」,在往昔(男女)平權觀念被囚禁,進而是惡言相向的時代,女性一生存在的意義,除相夫教子,任勞任怨等形容詞外,多半只存在於貞、孝、節、烈,充其量,就是一塊石造牌坊!沒有自己的世界,更遑論窗外有藍天,但蔡旨禪女士以教師、畫家、住持的多重面貌,瀟灑走完了不尋常的一生,更留下了許多漢文詩詞和書畫作品,誠屬難能可貴,更是意義非凡。

不可不知的台灣人,介紹給各位,菊島第一才女,蔡旨禪女士。

註:蔡月華女士(1905 - 1989),《臺南新報》曾以「女一詩人」為名稱之,後來創立女性詩社「蓮社」,在臺灣女性詩人中表現相當出色。著有《夢桂軒詩草》。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蔡旨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