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歷史上的今天】一個為真愛與信仰獻上性命的日子。

還記得《新約聖經》中《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教導嗎?愛,方是世上最奇妙的「道」: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愛裡沒有懼怕。」(There is no fear in love.)

2月14日,「情人節」,一個為真愛與信仰獻上性命的故事。

https://www.redletterchristians.org/happy-saint-valentines-day/

距今一千七百餘年前,西元三世紀中葉的羅馬帝國,軍旅出身的國王克勞狄二世(Marcus Aurelius Claudius Gothicus)由於擔心年輕男子結婚成家後會失去旺盛的戰鬥力,同時也一定將心思放在家庭妻兒之上,不再以為國效命為榮,故野心勃勃,亟欲擴張領土的他,決定背棄舊有律法中不得徵召新婚男子入伍的規定,轉而頒布《禁婚令》,希望男丁們能永遠保有童貞和高昂的精力…對克勞狄二世而言,愛情的執著與迷惘,除了會讓羅馬軍團的士氣下滑,他日更將難以和周圍的野蠻民族相抗衡。

冠冕堂皇,然不合情理的邏輯,讓一位當時名喚瓦倫汀(Valentine / Valentinus,?-269)的傳教士感到不以為然。在他的觀念中,殺戮無法帶來喜悅,征戰也終將失去和平。年輕男女唯有在神的見證下婚配,在上帝的祝福裡孕育聖潔的後代,才是充滿喜樂且具真正意義之事。無謂的鬥爭是絕不會蒙上帝所接納的,因此瓦倫汀以神職人員之姿,大膽違抗了《禁婚令》,私下替許多適婚男女進行證婚的儀式。

瓦倫汀暗自主持婚禮的消息,很快就傳進了皇宮,作為一個好戰的異教徒,早年驅趕外族有功的克勞狄二世,此刻自然是感到莫名震怒。他不只派人逮捕瓦倫汀,還將他押往戒備森嚴的羅馬黑牢。可是,瓦倫汀教士果敢對抗皇帝禁命的行為,早就已經在羅馬城裡四處傳開,也深深感動了牢裡的典獄長,以及他天生失明的寶貝女兒…

就在典獄長父女倆多次探視瓦倫汀,也聽著教士一邊傳揚福音的過程中,猶如耶穌在世時所行神蹟一般,瓦倫汀於暗無天日的禁錮枷鎖中,竟用著不可思議、聖靈充滿的力量,以禱告治癒了典獄長女兒的雙眼!伴隨著旁人嘖嘖稱奇的讚嘆聲,不少人立志受洗,歸信上帝,跟隨瓦倫汀一同成為了神的兒女。

如此恩典,何等榮耀,卻也再一次驚動王位上的克勞狄二世,歷經過帝國「三世紀危機」(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的混戰,他擔憂瓦倫汀接下來會以更多難以置信的神蹟,來證明耶和華獨一真神的存在,也會透過不間斷的福音見證來吸引羅馬人認罪悔改,進而放棄,甚至顛覆了羅馬帝國所仰賴的政教合一與多神崇拜體制。面對政治與信仰的雙重抗拒(政治不正確)下,克勞狄二世,是迫於無奈也好,是魔鬼心硬也罷,一不做二不休,執意判處瓦倫汀唯一死刑!

知曉自己即將命喪法場,瓦倫汀,上主的忠僕,沒有意志消沉或怨天尤人,受召時已將一切主權交託給上帝的他,在死前反而留下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在表達對典獄長女兒永恆不變的濃濃愛意之餘,瓦倫汀在信的結尾,用筆默默寫上了…

From your Valentine…

據說,在西元269年的2月14日這一天,瓦倫汀在刑場悄悄地褪去了朽壞的肉體,為主殉道。在斷氣前的那一刻,我想,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新約聖經約翰一書》4:18

是啊,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上帝用塵土吹氣,創造人類時,「懼怕」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情感與天生反應,是不會輕易消失的;但上帝的心意卻是要我們在挑戰與掙扎中學會如何「駕馭」懼怕,而不讓懼怕徹底「控制」了我們。

昔日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禱告時,面對釘上十字架前的死亡威脅同樣也充滿恐懼,但祂卻示範著,如何藉由上帝的愛來除去恐懼,更堅持用犧牲自我的方式,來傳達至高的「愛」。同樣,瓦倫汀在掙扎中以愛掃除了恐懼的影響力,最終勇敢獻上了寶貴的生命。

別忘了,古希臘語表達人世間最高級別的愛,Agape,乃是無條件的愛,無論環境如何,愛,都將超越並持續存在。

為實踐「神愛世人」的真理,不懼怕有限生命遭受迫害的瓦倫汀傳教士,以殉教者的身分,短暫的一生,為主作了極美、極善的見證。後來他被(羅馬公教)教會正式封聖,這一個為愛而犧牲的偉大日子,2月14日,也就在西元496年時,被教宗哲拉旭(Pope Gelasius)訂定為「聖瓦倫汀節」(Saint Valentine's Day)。當然,就是我們大家日後俗稱的「西洋情人節」。

https://www.iccec.org/zh-CN/saint-valentine/

又有一說,當時瓦倫汀傳教士習慣戴著一枚象徵主教身分的紫水晶(amethyst)戒指,上面刻有愛神邱比特(Cupid)的圖像,羅馬士兵會透過這枚戒指認出瓦倫汀,並請傳教士為他們證婚,後來紫水晶更演變成整個2月壽星的誕生石(birthstone)。

2月14日,情人節,一個為真愛與信仰獻上性命的故事,說到這裡。


還記得《新約聖經》中《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教導嗎?愛,方是世上最奇妙的「道」: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尾聲:

歷史,雖是史跡經緯與傳說故事的匯總,但要向好友們補充說明的是,由於後代學者始終無法找到強而有力的史料得以證明瓦倫汀傳教士殉道的事蹟,也無理由考證他是否真實存在於當時的歷史紀錄裡頭,故在考量此一故事可能只是後人改編與逐一加添、點綴的疑慮下,自西元1969年,也就是從羅馬天主教「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Concilium Vaticanum Secundum)落幕,於新頒布的《典禮改革》規範上,教會已明文將聖瓦倫汀節從羅馬天主教聖人年曆當中給廢除,但話雖如此,2月14日的情人節,今日早已成為東、西方社會,乃至於一年一度重要的節慶。

「我們不反對愛,但我們批評在公共場所低俗地展示愛!」
,印度民族主義者。

值得留意的是,在宗教信仰與價值觀的相對差異下,南亞國家或是中東、北非等地區,不少地區是以伊斯蘭信仰為主,故2月14日,「絕對」不是所謂的情人節,更被各種律法加以限制,不得進行任何慶祝行為…

因為這個日子不只帶著濃濃的敵對教派色彩,對敬虔的穆斯林來說,情人節,咳咳,可是會誘發各種不道德的邪惡行為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