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餐桌隨筆】牛肉咖哩飯,天涯若比鄰。

縱然為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我們必須要面對諸多防疫上的限制或拘束,無法像過往一樣把酒盡歡,但深厚友誼是得以輕鬆跨越高牆的,雖距離遙遠,彼此也能心神相通,而不會感到孤單。別忘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度量衡可以估算的。

約莫11億9百餘萬人,是的,印度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以「吠陀教」(Hinduism)為主流信仰,教徒們將「牛」視為看護者或母親,意指無私奉獻者的象徵,除了不吃牛肉(不包含水牛肉 / buffalo),諸多地方政府(邦)也確實執行禁(屠)牛令,但仍有不少民間團體認為尚有不足之處,呼籲政府應立法將「牛」提升至「國家之母」的地位,甚至要求把「不可殺牛」納入憲法之中…

然而,在西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一個四季如春,漁業發達,同時以珍藏南亞經典古文物聞名的文化聖地來說,食牛並非禁忌,尤以辛香佐料入味的各種牛肉料理,更是當地飲食文化最自豪的代表菜餚之一,據說已存在兩千餘年之久。

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牛肉咖哩,其實跟印度並無直接關聯,而是與英國、香港,以及曾作為殖民宗主國的日本,牽起了一條無形的連結…

話說,在西元十九世紀中葉,英國開始統治香港之後,同樣身為不列顛殖民地之一的印度,不少印度人受英軍派遣而來港工作,也把咖哩(香料)及烹調方法帶往「東方之珠」。

而原本在華人農業社會謝天、敬牛的影響下,港人不常食牛,但隨著英國治港後帶來的全面性改變,港人亦逐漸採納西方的飲食文化,進而將牛肉料理帶入廚房與餐桌。又因港人認為牛腩最能彰顯牛肉的口感與嚼勁,且來自南亞次大陸的咖哩(香料)的辛辣點綴更能充分抬高牛腩品嘗時的滋味,故咖哩牛腩,港、英、印的黃金三角組合,反映香港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演進,成為具香港在地特色,也是茶餐廳及港式快餐裡的招牌菜色。

除此之外,遭逢兩顆原子彈轟炸而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國內正面臨著糧食嚴重短缺的窘境,當時的印度政府決心伸出援手,提供日本多達7噸左右的各式香料,此舉也促使日本教育單位讓各級中小學校供應咖哩飯(麵)作為午餐食用,カレーライス、咖哩飯,亦慢慢躍居成每星期必備的「國民餐點」。同樣的,早期務農而不吃牛肉的日本人,伴隨「明治維新」改革以降,將西方人常吃的「牛肉」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物後,再融合印度咖哩(香料)、洋蔥等蔬菜調製,簡直就是一道與世界接軌的佳餚。

而且到了西元1982年時,日本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每年的1月22日訂定為「咖哩之日」(カレーの日),此後全國中小學均會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哩飯作午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億2,356萬餘人,這是最新統計出來的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四海一家的地球村,此時此刻,無數醫療人員依舊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努力奮戰著,縱然為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我們必須要面對諸多防疫上的限制或拘束,無法像過往一樣把酒盡歡,但深厚友誼是得以輕鬆跨越高牆的,雖距離遙遠,彼此也能心神相通,而不會感到孤單。

別忘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度量衡可以估算的。


「萬一很思念遠方的友人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精心烹煮一道美食,自己開心享用,然後傳照片給對方看!」

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