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驊
稚驊

台大社會所碩士,台大工會前秘書長、台大意識報前總編輯。祈求站穩在生活感受的土壤上,持續探問整體性的智慧所及。

隔山打牛:關於中國自由行旅客簽證暫停的一點想法

因為 @映昕 的提醒,把今天在自己臉書上的小小評論稍微改寫轉貼過來,一點想法供作交流。

首先,就背景資訊來說,中國旅客對台灣的觀光旅遊還是有一定重要地位,即便沒有過去那麼嚴重地依賴。以台灣主計總處的數據來說,中國來台旅客占總來台旅客的人次,從過往動輒接近一半(例如2008-2016年中國旅客人次最高峰,出現在2015年2月共406,239,該月總來台旅客人次817,183),降到目前大約四分之一上下浮動的比例(以今年六月為例,中國旅客總人次260,919,總來台旅客人次932,697)。但就算只有四分之一,依交通部的統計資訊網,陸客還是目前來台的外籍旅客中最多的國家;另外,參考台灣交通部觀光局2017年的《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以自由行(非觀光團體)來說,中國旅客的消費力(平均每日消費)比起總體旅客來說略高(低於日韓旅客、高於東南亞),只是數據上來說是明顯多在購物,而且買了更多珠寶、服飾和化妝品等,在餐飲上則比總體低。

私以為中國這次的停簽,打擊選舉的意味還是更為濃厚,尤其考量目前新聞指出預計暫停六個月,就是指向明年一月台灣選舉。每逢大選,中共都會拿觀光當作政治工具,只是過往多半是禁團客,單純攻擊旅客人數的指標,禁自由行似乎比較少見;台灣旅遊業有估計,中國團客與自由行旅客人數相近,約略在1:1.2之間。以我所了解的觀光產業來說,中國旅客以團客來台的,才會跟台灣的觀光旅遊業者較有關連,包括旅途中的住宿、交通、伙食、景點與購物行程等,也是過往一條龍等成本降低策略最常施力之處;自由行的旅客多半則是因為自行安排,與台灣的旅遊業者關係較小,與自由行旅客更為利害相關的是一般商家、攤販等。因此,這次指向自由行的旅客,可能理由或許是中共配合台灣大選,打算更貼合國民黨韓國瑜候選人所主打的庶民語術,衝擊自由行對一般商家、攤販帶來的利益,或至少引來一些恐懼,塑造執政的民進黨對中關係不佳、影響旅遊購物消費造成民生問題等印象。反正依韓候選人相當依賴中共的現況,中共也越有本錢拿這個來要脅,逼得更多的stakeholder出來表態,簡言之就是個stockholm syndrome的範例。

中共選在這個時間點急迫地出手,也不無可能是內部政治局勢的問題,隨著今年將面對建國七十週年,然而近日在其內外的貿易戰、反送中、經濟變革等局勢交迫,在建軍節前多做一些較強硬的干預也不無可能,只是就苦了夾縫中的一般民眾。至於有論者提到藉由禁止自由行來避免反送中等事件的政治庇護,雖然乍聽合理,然而考量台灣政府對於提供香港民眾政治庇護目前仍是相對消極的態度,無論是基於反滲透或者是國際關係的擔憂,行政單位也仍沒有明確的法律細則來確保庇護的申請、調查等通則性的程序;我最多只能說如果真是為了避免政治庇護,那實際效果很有限、更像是防範未然而已。

但話說回來,藉由停簽而來的威脅能夠有效,根本問題還是台灣的觀光業發展狀況,尤其是地方政府往往缺乏發展觀光的政策規劃能力,沒辦法經營多元化的市場顧及不同需求,也很難進一步改善依賴陸客的現況。相較於團客有旅行業者的規劃(至於旅程安排的品質或安全問題在此不討論),自由行旅客的多寡跟地方觀光規劃有關,能夠完善基礎設施、調查市場的需求狀況並且開拓多元化的模式等等,才能更無礙地以自由行的方式探索。以台灣的現況來說,地方政府的能量不足,缺乏觀光專業的人力,或是沒有單獨的行政處室而要跟傳播等處室合併,做不好基礎設施跟基本的調查(更別提什麼智慧化了),中央政府近兩年鬆綁過去過於緊繃的法規之餘,地方撐不起來也是枉然,自然會讓有著語言親近性、或是因兩岸交流而有社會網絡優勢的中國旅客更多來到台灣。這樣的問題觀光局不是沒看到、也寫在2019年的觀光政策裡面,但是實際效果就還有待努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