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Lin
Alfred Lin

政治、兩岸與國際關係研究生,旅居臺北、溫州及紐約,關注東亞區域、中國命運與臺灣前途。

國民黨竟然真的還有未來:1124的大勝其實帶來更多待解的疑惑。

大家好:先建議大家看半年前這一篇「國民黨在臺灣的失敗,其實並不是「整個國民黨」的失敗。

https://matters.news/forum/?post=4a1c08c5-2998-4b4b-b0ef-b03e7e20cc75

當時根本不可能想到,國民黨會像今天這樣大勝,直到現在我都覺得很像做夢一樣。

也請原諒我這次事務繁忙,沒辦法專門好好寫一份通順的討論稿,就用選後這幾天的臉書發文剪輯成一段段反應不同主題的文章請各位參考。

關於國民黨為何大勝的原因,當時在晚上十點開票還沒完全結束但大勢底定時,一個概念突然蹦入我的腦海,於是在臉書上寫了這樣一篇快評(https://www.facebook.com/AlfredWarjas.Lin/posts/10218419947437179),這說不上有什麼論述,但有著那時當下,最真實的心情。

簡單說,國民黨正確的公投戰略跟進步社運同溫層硬推的進步價值公投,都讓真正的台灣社會主流民意(保守、年長、穩健青年)站到了國民黨這一邊。公投結果的多數,國民黨也全部跟他們站在同一邊:

———————————————

雖然公投票還沒有完全開完,但基於目前可見的事實,有個很殘酷的推論值得進一步探索:“這一次大部分的公投題目,尤其是具備所謂「進步價值」那幾個,反而成功激化保守派的危機意識,將整個選戰從「藍綠對決」、「世代對決」進一步催化為:

「保守派/進步價值」的對決,徹底激出保守派&年長世代(台灣社會主流民意)的選票,直接造成助攻國民黨大勝的結果。 ”

國民黨主打了反空汙、反深澳、反核食三個公投(第7、8、9案)的選戰策略被證明非常正確,因為它們不但都站在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這一邊,也讓民進黨政府在選前因政治考量轉彎停建深澳電廠。而目前這三案的得票數都呈現同意/反對是三比一的優勢。

同性婚姻一男一女改民法(第10案)的同意/反對比例目前也接近三比一。年輕世代的臉書同溫層太厚,儘管了解到這是世代之間的分歧,但仍不敵宗教團體卯起來打組織戰、行銷戰動員長輩甚至年輕父母的後果(前幾天分享的〈藍營網路操盤手的告白〉https://bit.ly/2zkRt3f 那篇有提到,長輩們早已進入封閉的網路世界如Line,並不如年輕世代所想的不懂新科技)。國民黨在這個議題上是站在哪一邊,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儘管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年輕人都對這個議題持開放甚至支持的態度,但必須體認到這件事需要花長久的時間來改變社會價值觀。

在2018這個時間點硬提一步到位(直接修民法而不是專法)的公投,就是跟社會主流保守民意直接對衝而落敗。舉個例子,丁守中其實是支持立專法的,但要一塊給五毛顯然讓雙方沒有共識。然而,原本支持同性婚姻的倡議族群及年輕人卻也不滿蔡政府背棄競選承諾,並不積極投給民進黨而是給其他小黨或投廢票,但這些小黨並沒有提出縣市首長候選人,導致民進黨流失了兩年前的議題盟友。

是否同意在國中小不應實行同志教育(第11案),目前比數約是二比一。大致情況如第十案,但這一案更容易被保守團體拿來煽動恐懼的情緒。這一案的比數差距雖然不如上一案大,但考慮到背後的含義,其實比上一案更令我感到稍微難過。當然,會在這一題投同意的,絕大部分也是國民黨支持者。或者應該說,這樣的人目前佔「國民黨支持者」當中的大多數。

是否同意以民法以外(專法)來保障同性伴侶權益(第12案),因為比較折衷,許多保守派其實投得下去,同意反對差距就沒那麼大,大概1.5:1。

東奧正名(第13案)算是吵得最凶也最無交集的一案,基本上牽扯到國家認同是很難說服對方的。這一案的不同意(支持中華台北)還是稍微多過同意(支持申請改名),它其實並不是顯示台獨挫敗或怎麼樣,因為打從一開始就很多人沒把這當成認同議題,而是很多台灣人很務實地覺得投了又不會有用(行政院事前發聲明依然用中華台北),加上扯到運動員出賽權益的風險,讓表態反對更名的人還是多過支持者大概兩成。當然,表態反對的人當中絕大多數也是偏藍的支持者。

是否用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結婚權益(第14案),基本上狀況同第10案。然後反對也是以二比一優勢打敗同意。反對此案者當中絕大多數也是藍營支持者。

國民教育個階段是否放入性平教育(第15案),基本上狀況同第11案。反對與同意比例二比一,也是令人心疼的結果。其實這一案是非常合理也有正當性的,有更多時間好好溝通的話應該有機會說服更多長輩吧,但跟其他公投案綁在一起加上整個社會在這些議題上形成的二元對立氛圍...。

以核養綠(第16案),同意與反對將近1.5 : 1。主要是過去這兩年發生過幾次缺電、跳電,造成社會尤其工商界非常反彈,包括張忠謀都曾表態反對蔡政府躁進的綠能政策、許多國家包括日本重啟核能,以及2025非核家園這件事實在太難以做到,蔡政府提出的過渡替代方案竟然是增碳燒煤,這又連結到一開始的空污議題。這些都造成整個台灣社會從之前廢核的激情與對核電意外的恐懼中冷靜下來,思考理性地漸進轉型能源使用的可能,那麼核能當然變成一個很合理的選項。
至於國民黨在這個議題上,基本上也是站在多數的那一邊。這邊不能不提核能流言終結者這個能源倡議團體的努力,他們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這幾年間扭轉PTT乃至於台灣社會對核能的看法。

總之,這樣看下來,你會發現國民黨在每個公投案當中都站在「多數」那一邊。與其說這次是國民黨擊敗了民進黨,不如說是不滿蔡政府施政的人民+進步議題對立面的保守派透過支持國民黨來把民進黨給拉下來。

當然,這只是公投的部分,我還沒講民進黨兩年來各種「改革」是如何把上次2016不願意出來投票的藍營(差不多三百萬人)這次催到極限,老人家站一兩個小時都要投票下去「滅東廠」。另外,就是許多中間選民真的再也看不下去「意識形態>經濟民生」的執政路線了,高雄就是最好的例子,此處不細談。

選舉結果也證明,民進黨訴諸「境外勢力」的中國牌、「假新聞」的輿論牌與「反改革勢力集結」的撕裂牌根本打錯,錯得離譜!

完全沒搞清楚大家不爽你是在於內政、治理與經濟的「民生問題」而不是統獨的「民族問題」。拿「民族主義」去治「民生問題」,然後順便還侵犯了不少「民權」,大家會想,今天給你國會過半就敢這樣以「轉型正義」為名去立法抄國民黨的黨產,下次要抄誰?誰的財產還有保障?還會不會有第二個張天欽?

整體戰略上不但根本問錯問題更給錯答案,戰術效果的副作用反而更激起大多數人民反感。

在幾乎所有議題主張與政策路線遭到打臉後的蔡政府,要如何繼續執政下去?

國民黨又會如何安排奪回執政權的策略?明天過後,兩黨各自即將要發生的事情都將比今晚更精彩百倍。

以上只是零散的個人筆記感想,沒有什麼邏輯,歡迎在此留言討論。

請綠營的朋友不要再來問我韓是中華民國派還是紅統派以求安心了,我跟他無論年紀上或系統上都毫無交集,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現在是高雄市長,好好監督他就是了,不要再有那種誰當選了就會被出賣給中國的無聊幻想,對身體健康不好。

我個人最興奮也最感到高興的是之前新共和通訊New Republic Report有幸能專訪到的四位年輕議員候選人全都高票當選:
臺北松信徐巧芯https://bit.ly/2BtqHau)、
新北土樹三鶯江怡臻https://bit.ly/2r01PRD)、
桃園龜山牛煦庭:全球視野、在地關懷https://bit.ly/2r1qg14)與
台中北屯黃健豪-北屯漸好https://bit.ly/2FudodB),
這群藍營內部的解嚴世代,會是未來改變國民黨與臺灣社會的重要力量。

——————————————————

承上所述韓國瑜那一段,以我在國民黨非常資淺的年資與排後的世代來看,根本不可能知道韓國瑜是誰以及和其有所交集。關於他的出身背景大家大概都知道了:軍校、黃復興、外省二代,但卻又跟本省家族聯姻,受岳父之故得到雲林張家的重用。由於本身的個性與階級不受待見,中間被國民黨邊緣化了十多年,但還是靠著雲林張榮味的緣故再次出任北農總經理,這幾乎是台灣社會甚至我這一代年輕人第一次知道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韓國瑜,儘管對某些人來說他是「回歸」。

當初吳派他去高雄的期待就是去「亂」,但沒想到他非主流與草根的打法讓選情整個衝起來。當然,王金平的陸軍支援功不可沒。國民黨的本土派(本土藍)依靠著韓國瑜創造的奇蹟也在黨內整個強勢回歸,這是一個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身為一個很清楚韓國瑜對未來國民黨將有重大影響的年輕國民黨人,我現在還很難下動論韓國瑜會將國民黨帶向何方。所以我也很想和何欣潔討教她的觀察:) 那篇寫得很棒,是極少數在主流媒體的「網路聲量、空軍打法、直白發言、王金平陸軍支援」論點以外,真正細膩描寫韓國瑜個人努力的側寫,也讓我覺得十分合理。我從來不認為光是靠網路與講幹話可以打出這樣的成果。

關於崩潰的年輕世代同溫層,這次1124可說是讓他們集體受到殘酷的現實「洗禮」,看見同溫層以外的世界。我寫了另一篇半是觀察半是意在安慰的貼文:

—————————————————

本來寫了蠻長一篇想從幾個點鼓勵朋友圈內立場不同的人不要那麼悲觀,儘管輸了一時,也不必那麼憂慮、不應該那麼自暴自棄、也不必放棄什麼的原因。畢竟這樣的「選舉傷害」,我們「這邊」都是曾經「駕輕就熟」地承受過再站起來的「資深病友」。台灣近年的政治氛圍與政治價值觀的內涵(偏向現實主義),也決定了我們這邊對這種傷害的承受與復原能力遠高於另一邊的朋友。

後來我決定還是不談了,並且刪掉整篇。重新梳理與詮釋那些事實,並不一定會讓你正在情緒中的朋友們感到更好過,甚至可能被誤解。有時候靜靜地什麼都不做,讓時間去撫平或沖淡也許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很多兩邊有共識的價值上,這次只是用錯方法跟時機,並不是價值本身的挫敗。當然還有很多要努力溝通,更要認知到時間其實站在我們這一邊。

在政治見解不同的議題上,昨夜到現在我看到三種人:
第一種是立刻認清問題與盤點現況,振作思考如何贏下下一局,說實在也不過就是一年多一點之後了。他們深知戰線很長,輸了一場戰役不代表輸掉整場戰爭;
第二種直到現在,幾乎一整天以後,還在尋找失敗的藉口與戰犯,並試圖以貶低別人的智力來防衛自己心靈與自尊的受創並維繫安全感;
第三種則是嚴重地懷疑人生乃至於放棄。

誰是我們這邊需要注意但同時又給予尊敬的對手,答案很明顯。

然而,可以理解這樣的現象某種程度上是來自於時代的限制。廣設大學造就了一整代高素質、有理想,如張鐵志所說崇尚「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t)的台灣年輕人。而自從我上大學的2008年以來,另一邊的同輩朋友所歷經的政治經驗是不斷累積小勝乃至於大勝的革命成功,因此誤以為整個世界已經徹底被他們的努力所「改變」。

「改變」並不是沒有「成真」,但可能並不是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樣美好。對很多人來説,被昨夜的現實政治海嘯徹底地沖垮自己成年以來至今相信的同溫層泡泡、看見這個世界與社會真實的模樣,1124可能是第一次吧。特別是高學歷的前端大學畢業生們。

我原本的文章,主要是要寫給第三種人的朋友,他們是最善良,但也最因此而難以承受衝擊的那一群。

其實當過一次兵,你就會迅速且真實地被迫了解,「台灣社會」到底是長什麼樣子。從政大畢業到下部隊之間的落差與震撼,至今是我人生視野有用的養分。你也才會真的理解(不是説「認同」哦,是「理解」),為什麼館長這種人會有人氣、韓國瑜可以翻轉高雄、很多人重視運動員出賽的權益更勝於改名。上述舉的這些例子,有些我不一定完全認同結果或方法,但我「瞭解」原因。

今早看到一個朋友貼文形容得最妙:很多人信誓旦旦「台灣魂」,到頭來發現他們根本不懂「台灣人」。

儘管過去十多年台灣很多議題價值變得更進步、社會變得更多元開放了,真的令人感到驕傲。但是,這些選擇其實都需要付出某些成本與代價,而臺灣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有籌碼或天然資源可供揮霍的地方。畢竟,我們真的不是很會噴石油。

然後,別再覺得自己是「年輕人」了,自從2008到現在經過十年左右了的這群人,要認知到時代變遷速度越來越快,我們某種程度上也已經是下一代眼裡的「老人」。

現實本來就是無情的,生活本來就是艱難的,道路本來就是坎坷的。我們必須要真的「理解」這個世界才能做出想要的改變。最應該準備撐起這裡的一代,不能只有溫柔與善良而已呀,大家還得勇敢起來。

—————————————————

另外一個此次選戰值得觀察的重點,同樣擷取於臉書貼文:

—————————————————

本次議員選戰的魔幻數字:三百萬。

以往大家認為選舉燒錢、沒有政治世家背景或企業金主支持,有理想、能力的政治素人根本難以跨過參選門檻,遑論贏得選戰。本次就有某位首次參選北市議員的青年參政者,遭外界質疑龐大競選經費何來,因始終未能妥善交代而受到質疑與衝擊選情。

但這一次,幾位不同黨派光譜、不同選區的年輕素人都是首次參選就都順利上榜,除了首重他們個人的努力耕耘、論述能力與奮鬥精神以外,打一場市議員選戰,他們仍然需要資源的支持。

不約而同地,從公開資料、他們的臉書貼文及接受媒體專訪當中,我注意到他們所募集來打市議員選戰的經費大約都落在「三百萬元新臺幣」這個數字上下,這比過去傳統認為選一個市議員動輒幾千萬或最低八百萬等等的「行情」來說要低了不少。當然,他們運用了不少行銷優勢與省錢創意,包括網路聲量、個人形象營造、募款小物等等,比起傳統選戰來說,絕對是政治新思維的展現,這是本次選戰台灣社會應可感到欣慰之處。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未來有心參選市議員等級的政治素人們,大概可以把競選經費設定在三百萬這個水準,剩下的就是靠你的創意、政治能力、論述能力及選區耕耘了。如果是必須要依靠遠超出這個經費的資源挹注才能夠參選市議員、打贏選戰的候選人,我想我們都有必要合理檢視與質疑,他們要嘛是能力不足,不然可能就是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人。

謝謝這些年輕的市議員參選人,他們為臺灣的新政治立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會關注接下來美國怎麼看。

我必須說,華府的政治圈這兩三年來其實完全是被綠營給壟斷,當地官員跟智庫幾乎只能接收到「綠營想像」與「台灣價值」的台灣(諷刺的是這跟對岸國台辦只聽得到藍營聲音很類似),藍的聲音在華府幾乎沒有,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之後再談。我只能說現在有人努力在重建當中。也因此美國事情的預判跟選後狀況落差很大,他們官方大概還在震驚、回神與分析的這個迴圈階段當中。

幾位比較知名的台灣研究學者與前官員已經陸續有評論,還算中懇:

————————————————

1.

美國臺海專家、前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顧問,現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 中國力量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

「不同意關於2020年台北潛在的政府更迭可能造成台北與華盛頓之間關係困難的說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8424805038616

2.

任雪麗(Shelley Rigger)是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教授,她專研台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尤其對台灣民主化有長期研究,著有「台灣為什麼重要?」一書。

任雪麗認為,選舉結果不會改變總統蔡英文在兩岸上採取非常穩定溫和的做法,但可能會讓北京的領導階層冷靜下來。對北京來說,最糟糕的情況是國民黨完全瓦解,且台灣選民表達通過「正名公投」的意願,而這些顯然都沒有發生。

她認為,這或許有助於讓北京瞭解,沒必要如此努力在外交上打壓台灣。

任雪麗也特別提到「東奧正名」公投指出,公投結果顯示,台灣選民對深綠陣營推動的這類改變並不買單,這也許會讓深綠陣營變得稍微實際一點。她則說,不確定這是否意味著民進黨將有新的總統候選人。

任雪麗表示,對民進黨而言,現在是非常艱難的時刻,此一結果遠比黨內預期要糟糕許多,不只是對蔡總統,對深綠來說也是糟糕的一天。她特別提到,「深綠長期扯蔡總統後腿」,而選舉結果表明,一個不團結的民進黨,無法擊敗有熱情的國民黨。

她認為,九合一選舉是台灣選民向民進黨政府釋放出「希望改變」的訊號。台灣民眾看到國民黨的挑戰者有新想法,願意給他機會一試;她也以高雄市變天為例指出,民進黨在高雄執政已有20年之久,民主國家不時出現政黨輪替是很自然的。

另一方面,任雪麗指出,蔡總統上任以來採行的一些改革,也讓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感受到後座力,特別是年金改革。

她說,推動認為符合國家利益但不受歡迎的舉措,也是執政的一部分,蔡總統的前任也知道需要處理退休金問題,但因不想承擔政治代價作罷,而蔡總統做到了,現在則是付出代價,但改革本身並不是糟糕的決策。

對於「以核養綠」公投案的通過及「婚姻平權」公投案的未過關,她則說,這或許有助於一些處於光譜極端、批評蔡總統的人士了解,為何在這些議題上,蔡總統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

任雪麗指出,選舉結果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場勝利,但對2020年的總統大選來說,國民黨人必須從中學到真正的一課:這不是2016年丟掉政權的「老國民黨人」勝利。

她表示,只有國民黨領導階層從中學到交出舞台,讓新一代國民黨人挺身而出,國民黨才能從這場選舉中,找到振興重生的機會。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811250117.aspx

3.

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現為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會長的包道格(Douglas Paal)也認為,這次選舉不會改變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但蔡政府未來可能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展現些許彈性。

包道格說,他希望中方不要認為台灣的情勢發展已轉變為對其有利,或認為在否些方面影響了選舉結果。他說,台灣選民也許希望政府更務實,但他們討厭國際壓力和武力恫嚇。

包道格認為,國民黨在二○二○年大選的聲勢看漲,但仍必須解決世代交替和兩岸政策等內部問題。任雪麗也說,國民黨二○二○年有希望重返執政,但必須打破「等待接班」的心態,讓新生代領導人出頭。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501988

——————————————————

分享我一位以前在總統府工作時前任長官的觀察,精簡到位:

——————————————————

簡單備註一下個人看這次選舉的意義。

一是台灣回到中間/保守/持平的主流音調,以統獨來說,極統極獨將只能暫各守在兩端,自言自語。

二是台灣社會將比較不容易再被號稱「進步」「覺醒」這些空洞字詞綁架,進步、覺醒是相對性的抽象感受,「我有沒過的更好」「我負擔有沒減少」是更直接的絕對性心得。

三是這次是「世代爐主」的更換,2014年是太陽花世代,那時社會覺得對不起年輕人,該多給空間機會與諒解,這次主導世代是40~50歲的上有高堂下有孩子的三明治世代,韓粉的主要組成是這些人,覺得台灣不能只是空談「可能性」,而是柴米油鹽價格的合理性。

四是台灣的說服動力的轉換,前一階段是「我來告訴你什麼是台灣魂」,這種建構在這次選舉已顯陳舊,下一階段是「誰比較真正了解台灣人」,韓國瑜回答了一半。

五是跟社會喊話的關鍵字改變了,前階段是萬惡中共、黨國、華腦,新的關鍵字是:務實、行動、解決問題、讓生活變好。

——————————————————

最後簡單說,其實這次黨內外很多青壯派、知識份子跟年輕黨工對於如此輕易大勝都感到憂慮,因為這可能代表黨的年長領導層「不會改革」,直接跑出來搶穩贏的2020。我是認為,如果沒有趁此提出好的革新論述與對台灣社會的各個重要議題提出進步解方,儘管小英等領導層重傷、民進黨缺乏人才穩住江山,在考慮到民進黨馬上對柯伸出橄欖枝這件事來看,2020依然還有得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